九九范文帮

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范文(精选5篇)

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范文 篇1

今年以来,湖南临澧县把推进“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党支部“五化”建设作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组织力。

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范文(精选5篇)

该县将“五化”建设作为“书记工程”,县委书记对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定期调度,党员县级领导带头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联系村(社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制定“五化”建设整体推进方案,区分农村、社区、机关和两新组织等不同特点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严肃问责。今年以来,先后对建设不力的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给予免职处理、3名政工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

为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县直单位、乡镇(街道)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组织专干,所有村(社区)均配备1名党建联络员。采取学习考察、集中办班、召开推进会、现场模拟等形式,提高组工队伍业务能力,采取财政扶建、部门帮建和社会助建等方式,新建和改扩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141个。安排县乡村三级智慧党建平台建设资金,开通政务服务网上平台,推动党务、政务、商务“三务合一”。支持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高标准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视觉识别系统,全县两新组织固定活动场所覆盖率达90%以上。

该县将党支部“五化”建设与全县改革发展大局有机融合,全面落实“一村一队”全覆盖,在第一书记选培、党员发展等方面对贫困村予以重点倾斜。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开展农村党员积分创星、党员先锋岗、党代表信访接待、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活动,推动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范文 篇2

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围绕加强乡村组织体系建设,坚持“系统抓、抓系统”的党建工作理念,以提升农村社区党组织区域组织力为重点,以激发组织活力、唤醒党员意识、培育群众主人翁精神为主线,构建起以农村社区党委为“一核”、以区域党群组织、乡村综治组织、文明实践组织、便民服务组织、产业促进组织和人才选培组织为“六维”的“一核统领、六维共振”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实现了“组织一呼,群众百应;群众一呼,组织必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构建“一核六维”组织体系。坚持以农村社区党委为核心统领,以六维组织为支撑,着力构建开放、包容、竞合的组织体系,为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奠定组织基础。一是强化“一核”。 全市106个农村社区全部成立党委,明确区域领导核心地位,辖区内所有的村庄、群团、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学校等基层单位党组织,全部划归农村社区党委直接管理或双重管理。细化抓党建、促发展、优服务、强治理和扬正气等5项基本职责,建立工作例会、巡查指导、审查监督、民主生活会、述职评议等5项基本制度,各镇(街道)财政每年拨付1200余万元资金,每月给予每个社区2—3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为社区党委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二是健全“六维”。在农村社区党委统领下,按六个维度将各类组织予以统筹整合,划分为区域党群组织、乡村综治组织、文明实践组织、便民服务组织、产业促进组织和人才选培组织,每类组织都建立党组织加强对该领域工作的领导,并形成与辖区内村庄、“两新”组织、学校等基层单位相应组织的上下联动,并将不同类型的群体吸引到不同的组织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同开展工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锻造“一懂双爱”工作团队。统筹区域干部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培养输送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社区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是打造专职化社区党委书记队伍。每个农村社区党委成员均设7—11职,由机关党员干部、社区民警、综合执法人员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组成。在发展前景上,打破行政、事业身份界限,对在编在职担任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年以上,经考察考核优秀的选任为正股级党委组织员;对素质过硬、业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并优先推荐为各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等人选。在身份待遇上,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岗位,面向农村社区党委书记实行定向招聘,并享受正股级党委组织员待遇,工资待遇人均增长2倍,切实解决农村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打造职业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支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所在农村社区党委成员,并予以明确分工,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领导能力提升。探索建立村支部书记交流任职、跨村任职等制度,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动力。打破村庄地域限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选任区域统筹,村党组织书记既可以从本村党员中选任,又可以从区域内其他村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中选任,有效打通了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三是打造专业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坚持力量下沉,采取镇街选派、公开考录等方式,向社区一线充实专职工作人员856名,各社区常驻人员达到8人,有效解决了农村社区“空心化”问题。以农村社区为单位,成立乡村振兴人才联谊会并同步成立党支部,培养推树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实施“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从各村选拔确定一批优秀青年成立好青年先锋队,纳入乡村振兴人才联谊会党支部予以重点培养,对经教育培养、表现优秀的,由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发展入党,并安排到农村社区和村庄挂职锻炼,培养成熟后,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户籍所在支部或农村社区所辖其他支部,具备条件的适时委任为村党组织书记。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建立由老党员、老干部、“返乡走亲”机关干部、道德模范等人员组成的新乡贤参事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健全“三治融合”治理机制。统筹整合区域社会治理资源,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实现治理有效目标。一是夯实自治基础。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建立以议事组织(党群议事会)、决策组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执行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四翼”,以联系群众机制、民意征询机制、为民服务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文明引导机制和党员教育机制、党员管理机制、党员监督机制“八制”为运行保障的“四翼八制”工作体系,推动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村庄和谐安定。建立农村社区党群议事会,由优秀党员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驻区单位代表组成,建立双月协商制度,汇集民意民智。通过入户走访、党员和村民代表提案等方式,社区党委围绕村民最不满意和最需解决事项,列出每年实事项目,指导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推动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二是强化法治保障。建立社区乡村综治中心,分设社区治保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牵头抓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双违”防控和矛盾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工作。按照“一格多员、一员专责”原则,每个村庄实名配置民生服务网格员、治安安全网格员、环卫监督网格员等网格员,依托党建服务网实现了民生诉求、社情动态第一时间报告、办理、反馈。依托各村联村律师全面建立联村律师工作室,充分运用结对帮扶、流动法律服务站和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等途径,有效解决群众寻求法律服务难的问题。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级小宪法”作用,指导各村围绕村风村训、公共秩序、行为准则等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树正价值取向、规范自身行为。三是坚持德治引领。建立农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乡村文明讲师团,采取乡村故事会、身边人讲身边事、文艺演出等方式,每月举办1次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建立乡村道德评议会、新乡贤联谊会等组织,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最美村民”、“文明家庭”、“感动乡村年度人物”等评选活动,建立村民“善行义举榜”,引领村庄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胶北街道律家庄村先后成立义务巡逻队、爱心大姐义工团、小水滴义工团、“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女婿”等5支义务服务队,目前全村有112人加入各类义工队,占全村总人口的13.5%,老少齐动员,为乡村振兴夯实了群众基础。

建立“三级联动”服务平台。以农村社区为依托,推动服务关口前移,搭建起镇、社区、村庄三级联动的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服务民生需求。各镇(街道)为每个农村社区建立1处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部热线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分类办理”,对各类民需事项予以直办、代办、协办,使办事层级由原来的“镇街—社区—村”三级压缩为社区一级,形成“一站受理、分类办理、一次办好”的工作格局。胶西镇双马社区党委依托“胶西微服万家”服务平台,建立了“双马一家亲微信群”,实现线上线下“双融合”,先后办理民生事项25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6%。二是服务产业发展。着眼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在市级层面组建了林业、农业、辣椒、乡村旅游等6大产业联合党委,打破了行业产业壁垒,推动了资源要素、生产要素集聚,形成了发展合力。在农村社区层面,整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成立社区产业振兴促进会,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发展联动,打造乡村振兴“智囊团”。洋河镇大相家社区党委依托九顶莲花山产业工程,整合山相家村、北王家庄村等4个村庄流转土地10000多亩,创新“联合社+支部+农户”发展模式,打造了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范文 篇3

“上个月的电费,用这张农商银行的公务卡刷一下吧。”10月29日上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供电所营业大厅内,沈家墩村出纳员顾芸莲确认金额后向营业厅工作人员递上一张公务卡。输密码、签字、取发票,不到3分钟,她顺利交纳了村里老年活动室9月份的316.94元办公电费。

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实行村务卡结算制度,这是湖州市开展清廉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xx年11月,湖州市在浙江率先出台《关于建设清廉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围绕清廉乡村政治功能、纪律屏障、制度体系、文化土壤四个方面提出16项举措,旨在通过清廉乡村建设,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形成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和谐,乡风民风更加清朗向上,村风家风更加清醇向善的生动局面,从而提升乡村群众的受益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安吉县天子湖镇高禹村探索“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财务都公开、所有讨论都参与”为主要内容的“五个所有”村级事务运行规则;长兴县和平镇每个村都有10本村级管理有关事项全程留痕记录本,涵盖村级资产资源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等十大类23个具体事项。村里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公示,在相应的记录本上登记,并附上现场照片、招标文件、发票等印证材料,由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监委主任签字确认。镇纪委每月不定期开展抽查,如有违规操作,村干部和联村的镇干部都将被问责。

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好农村基层干部用权行为,才能从根本上防范权力被滥用。今年以来,湖州各地围绕人、财、物、事等重点领域,抓住群众最关注的方面、村级权力运行最关键的节点、腐败最容易滋生的环节,形成用制度制权、理财、干事、选人的长效机制,不断规范基层公权力和村级事务的运行,清廉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过建章立制,管好“微权力”。安吉县通过推行“清廉乡村建设量化评价体系”,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30个可量化、可衡量、可统计的指标,从而为清廉乡村建设的高质量推进设计了明确的“施工图”。南浔区因村制宜,在全区221个行政村建立“廉情恳谈室”,镇纪委和村监委每月定期接访,开展纪律教育、听取群众意见、收集信息、化解矛盾,恳谈室基层廉情监督、清廉文化宣传、矛盾纠纷处理的作用日益显现,有力助推了清廉乡村建设。德清县则探索推进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村务卡结算制度、村级财务网上结算试点、村级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等工作,给农村“钱袋子”套上了“紧箍咒”,从源头上使开支规范化、制度化。

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范文 篇4

为推动城市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提质提效,去年以来,江西赣州市赣县区开展区直机关党组织与城市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组织工作联谋、组织场所联建、组织活动联办“三联”机制,抓实结对共建工作实效。

组织工作联谋。区直机关党组织与城市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制定年度共建计划。每季召开一次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对社区党建、社区组织活动开展等工作定期研究部署、调度协调。共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每半年至少共上一次党课、同过一次“党员活动日”。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时,双向邀请对方党员代表列席,听取评议意见。

组织场所联建。该区要求共建单位主动认领社区共治项目,提供资源支持,与社区相互开放活动场所;每年筹集一定资金,帮助结对共建社区完善基础设施、公益建设和各项服务功能;协助社区建立一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选择辖区内1个小区创建居民小区党群服务点;协助社区建立党代表群众联系点制度,推动其切实参与社区事务、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解决群众难愁盼问题。

组织活动联办。推行共建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双向通报制度。城市社区党组织定期向结对共建单位党组织提供公益项目、志愿服务清单,引导结对共建单位以认领项目形式参与区域化党建,并主动邀请结对共建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开展各类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格局。共建单位组织在职党员到结对共建社区党组织报到,做到“五个一”,即每年至少参加1次社区党组织生活、与社区干部进行1次座谈、开展1次社区调研、认领1个“微心愿”、当1天社区志愿者。

构建农村区域化党建共同体范文 篇5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融入具体工作中来,全面落实省委“1571”工作思路,创新研究体制机制、持续抓实载体、稳抓集体经济,将基层党建工作抓得更为具体、深入、扎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创新“一个机制”试验,为脱贫攻坚“增质提速”。制定“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实施方案。新增组织部长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并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组织部与扶贫办合署办公,采取“双挂制”,即县扶贫办主任挂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主抓基层党建的副部长挂职扶贫办副主任。同时指导乡镇参照县里做法,组织乡镇党委委员与扶贫办主任合署办公,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同研究、同督查、同考核机制。组织部成立7个脱贫攻坚督导组,全覆盖走访全县188个村的驻村干部,检查指导全县2424名党员干部与3078户贫困户对结帮扶成果,进一步压实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力军作用。

拓展“两个工程”触角,为涵养组织人才“搭台唱戏”。持续推进“三向培养”工程,坚持“育、扶、用”三措并举,为壮大党员队伍储备了充足的后备力量。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县财政每年列支30万元专项经费,各乡镇也列支相应资金用于“三向培养”对象的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实行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包村联户制度,每名乡镇党员干部包“三向培养”工作到村到户到项目,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以百分制形式进行量化考核,确保帮扶到位。采取技术培训等措施,开展大规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聘请农技专家、产业大户为“三向培养”对象授课。截止目前,县乡两级累计为“三向培养”对象协调贷款近1亿元,调剂地块3000余亩。作为“三向培养”延伸的“头雁领飞”工程也取得了一定实效,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45%是由村干部或党员领办,形成了50余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20xx年,全县共有“三向培养”对象1676名,共培养出头雁型干部、党员和农村人才在1278名。

坚持“三步走”策略,为提升组织力“强身健体”。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组织力的重头戏,由组织部对14个乡镇188个村进行专题调研,摸清村集体经济底数,形成《清原满族自治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为县委统筹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提供依据。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乡镇同时列支3~10万元不等资金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重点扶持。按照抓点带面工作思路,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抓好17个省扶持20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第二步抓好5个党费补助30万元的贫困村,第三步抓好省市资金配套投入22.5万元的77个重点村。同时,整合中央、省级扶贫发展专项金1081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全县有共有99个村享受上级扶持资金,新上生态旅游、光伏发电、服装加工、中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等项目,基本实现集体经济多点开花,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