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汇报体会 > 汇报材料

乡村振兴推进汇报材料(精选4篇)

乡村振兴推进汇报材料 篇1

党的十九大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目标,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蓝图。这是党中央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乡村振兴推进汇报材料(精选4篇)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我乡牛、果产业发展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还存在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把产业开发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一是不断优化发展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的思路,坚定种果、养畜目标不动摇,从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经营入手,全力推进“果转型、牛扩量”。二是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现代苹果栽培技术,新建矮化密植示范园x亩。鼓励农户分散养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饲料生产、杂粮加工、电子商务等配套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三是努力提升发展效益。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招商建办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协会、家庭农场、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二、着眼生态宜居,努力改善农村环境。

十九大报告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我们今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南。一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任务,按照“绿化+景观”的思路,加快实施大地增绿工程,完成春季造林x亩,积极开展“生态扶贫”,培植生态底色。二是大力实施基础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社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旧村改造等措施,努力实现宽带网络、安全住屋全覆盖。三是大力实施环境治理工程。以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为抓手,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逐步实现村庄环境保洁常态化、规范化。

三、着眼乡风文明,繁荣发展先进文化。

x乡历史文化深厚,村风民风淳朴。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着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一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二是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依托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加快民俗村建设进度,传承发展等民间传统文化,同步配套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持续促进乡风民风转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评活动,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

四、着眼治理有效,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乡情实际,坚持自治、法制、德治并举,努力促使农村社会崇尚新风、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一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行产业发展“四链”模式,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选优配强乡村班子,着力培育一支扎根基层、创新创业、致富带富的农村带头人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学习宣传农村法律法规,规范落实“三务”公开等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对农村低保、扶贫资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镇村发展的重大事项,必须依法依规办理。三是切实加强平安乡镇建设。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严厉打击村霸,重拳出击黄赌毒和邪教组织,主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五、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我们将把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扶贫政策。重点聚焦“六个精准”,落实“七个一批”,乡村干部既要当政策的宣传员、讲解员,又要当脱贫的指挥员、战斗员,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全力落实到户帮扶措施。按照“一户一策”要求,研究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坚持把攻坚的重点群体放在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上,实现群众需求与政策帮扶的无缝对接。三是努力实现全镇脱贫目标。对标脱贫指标,紧盯短板弱项,大力弘扬埋头苦干精神,以敢死拼命、只争朝夕的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时不我待,迎难而上的“挑山工”姿态,全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切实提高扶贫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研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补齐我镇农业农村短板,力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展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加快建设贡献新力量。

乡村振兴推进汇报材料 篇2

近年来,xx省xx市财税部门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强化财政扶贫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集中财力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做好资金保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xx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积极的财税政策体系覆盖面广、含金量高、制度体系完备、上下贯通,发挥了积极效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脱贫攻坚情况介绍

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财力保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下大力气补齐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屋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短板。全市各级财政20xx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亿元,其中中央资金亿元,省级资金亿元,市县两级资金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资金力度,促进产业脱贫。积极争取省级转移支付资金、指导统筹各渠道资金、盘活村级自有资金,实施“精准滴灌式”的方式全力支持脱贫攻坚。xx县利用扶持资金,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优势产业,带动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xx市整合涉农资金x亿元用于插花贫困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走“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特色富农、百花齐放的兴村脱贫之路,同时向专业化、品牌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20xx年,全市落实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有效降低了农村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让贫困户得到实惠;落实推动涉农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为全市农业生产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落实推动涉农普惠金融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引导金融机构为脱贫攻坚项目提供贷款和担保支持;三个脱贫摘帽县落实激发贫困地区创业就业活力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费xx万元,为农民就业创业奔小康创造条件。

同时全方位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制度化、规范化。xx县城关镇财政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修订完善了《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脱贫攻坚资金核算与管理、奖补范围与标准,绩效评价与考核,规范了资金运行流程,强化了过程跟踪监控,通过经常性脱贫攻坚综合性检查和专项检查,确保了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二是完善监管机制,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的精细化管理。xx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xx市脱贫攻坚实施工作流程》,从“项目申报批复、筹资筹劳、规划设计、工程造价、预算审计、工程招标、施工合同、工程监理、竣工结算、资金拨付、资料归档、建后管护”等12个方面进行明确界定,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便捷化和精细化。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推进资金使用跟踪监管。在资金管理上按照先预拨后清算的要求,对已完工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镇政府提请审计方进行竣工审计,再依据审计报告,对项目资金进行清算。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规范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衔接过程中财税政策面临的难点分析

xx市运用积极的财税政策促进脱贫攻坚,无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资金需求的矛盾。

国家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不变。国家为此将投入大量资金,地方政府也会给予配套支持,但恐怕仍然难以满足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

二是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精准识别,定向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体效应。但在过去脱贫攻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的分散化倾向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跳不出“平均”“照顾”的桎梏,自觉不自觉地把扶贫资金按地区、部门、单位平均分配,平均使用,造成了扶贫资金的分散化;另一方面,有关单位在脱贫攻坚中争项目、争投资,客观上拉大了脱贫资金的分散度。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扶贫资金难以集中使用,难以提高投资效益,不利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目前与长远的矛盾。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城乡整合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财政资金投向上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目标上有偏差:一些地方发展产业的资金走入了误区,没有牢牢把握农村特色产业这个根本,而是跑偏了。再比如,时限上有偏差:国家着眼于长远利益,但少数乡镇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热情高、干劲大,而对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造成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影响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有,政策衔接上有空档:出台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营税收优惠政策和为农户担保与再担保业务税收优惠政策已到期,这些优惠政策是否继续延期执行,目前仍不明朗。此外,不少农业产业化项目缺乏长远性。

四是系统性与碎片化的矛盾。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涉及到农村软硬环境的改善,又涉及到各个产业领域和有关部门,需要规划的科学性、实施的连续性、管理的协调性,任何一个环节、一个链条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推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出现了与此相悖的现象。比如,规划缺乏“一盘棋”的观念:有的不立项、不论证,胸中无数,仓促上马,项目跟着长官意志走;有的随便立项,在实施中随意更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再比如,实施缺乏连续性:乡村振兴项目与基层党政干部任期目标不一致,造成工程随着人员变迁而更替,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换的现象较为突出。还比如,管理缺乏协调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集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物流等资源要素为一体的工程项目,涉及农业、水利、财税、银行、社保、民政等部门,需要齐抓共管,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往往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互相牵制,相互扯皮,影响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顺利实现。

三、实现有效衔接的财税对策

财税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处于紧平衡状态,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此,我们认为,在制定财税政策时,应该围绕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挖掘潜力、释放活力做文章。推进政策衔接的总体目标是:按照调整、优化、延续的要求,对标国家和省级政策措施,衔接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小额扶贫信贷、综合保障、产业奖补、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雨露计划”、财政投入、易迁后扶、饮水安全、“防贫保”等主要政策,保持政策的总体稳定,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第一,适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稳定财政投入规模。

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调整支持重点,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抓住换届选举契机,选好配强“两委”班子,并为此提供财力保障。二是规范预算管理。考虑经济运行和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合理测算,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禁收取过头税费、违规设置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如实反映财政收入情况,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不得违法违规制定实施各种形式的歧视性税费减免政策,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三是盘活各类存量资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新增资产配置要与资产存量挂钩,依法依规编制相关支出预算。严格各类资产登记和核算,所有资本性支出应当形成资产并予以全程登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资产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促进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准配置资产以及临时配置资产调剂使用,有条件的部门和地区可以探索建立公物仓,按规定处置闲置且难以调剂的国有资产,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四是优先支持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是关键。为此,要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向产业倾斜;要加大对帮扶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要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并放大积极效应。五是积极探索项目招投标新模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招投标程序较为复杂,审批程序过多,最短也要1个月左右,长则几个月,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项目的建设进度。不仅如此,招投标中介费需计入项目总投资,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据测算,一项100万的工程款最高有20%被第三方中介公司提取,最少也不低于10%。有鉴于此,应通过探索乡村建设项目招投标新模式,找到一条适合乡村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绿色通道”,减少招投标过程中的资金损耗,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二,规范支出管理,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

一是合理安排乡村振兴支出预算规模。

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调整完善乡村振兴重点支出的预算编制程序。二是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体系。上级政府应当依法依规提前下达转移支付预计数,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主动性;下级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提前下达数如实编制预算,既不得虚列收支、增加规模,也不得少列收支、脱离监督。同时,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法,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退出机制,提高转移支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三是完善乡村振兴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资金管理权限和保障主体责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扩大直达资金范围,确保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完善直达资金分配审核流程,加强对乡村振兴直达资金情况的监督,确保资金安排符合相关制度规定、体现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防止挤占挪用、沉淀闲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四是统筹各类资金资产。将乡村振兴项目作为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有关部门负责安排的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纳入部门项目库并纳入预算项目库。实行项目标准化分类,规范立项依据、实施期限、支出标准、预算需求等要素。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做实做细项目储备,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应当按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等各项前期工作,做到预算一经批准即可实施,并按照轻重缓急等排序,突出保障重点。

第三,用活税收政策,增强产业发展引导力。一是用活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在落实好现有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特色经济还普遍较小的特点,宣传引导农村实体经济用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和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让刚刚起步的实体经济先活下来,再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宣传引导,帮助那些有助于农民就业、农村富裕的实体企业用好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引导企业让利给农民,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向上争取更多实用性政策。针对已到期又有必要继续延续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运营和为农户担保与再担保业务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针对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回收期长等特点,向上争取对这类项目税收减免政策,减轻企业前期投入压力和降低运营成本。针对当前农产品保鲜、物流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向上争取对农产品冷链企业和鲜果、水产品等农产品批发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便于为农业提供仓储物流服务的企业降本增效。针对农民购买农业机具未能充分享受到国家扶持政策的实际情况,向上争取调整现有税收优惠政策,建议由减免农机销售企业税收改为由财政退补农民购买农机所负担税费。三是提升税务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一方面,加强税法宣传辅导,让广大农民特别是经营者知法、懂法、用法,增强税收法规意识,用好、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针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进一步梳理现有税收政策,研究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各要素向农村流动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对科技下乡、智慧农业、完善农村产业链、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大做强的税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推动实现农民有收入、企业有利润、资本有收益、政府有税收的良性循环。

第四,强化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

一是强化预算对执行的控制。

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乡村振兴资金的各项预算,预算一经批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对预算指标实行统一规范的核算管理,精准反映预算指标变化,实现预算指标对执行的有效控制。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二是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的绩效管理。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作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政策评估评价,增强政策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加强重点领域乡村振兴投入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引导约束。加强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国有资本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沉淀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并统筹安排。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推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五,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一是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

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债务与项目资产、收益相对应的制度,综合评估政府偿债能力。加强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依法落实到期法定债券偿还责任。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及债券信息披露机制,打通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全链条,促进形成市场化融资自律约束机制。二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要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严禁地方政府以企业债务形式增加隐性债务。严禁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机构违规融资或变相举债。三是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隐患。但凡出台涉及到乡村振兴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大政策或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前,要按规定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未通过评估的不得安排预算。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管理。各部门出台政策时要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加强地方政府中长期乡村振兴支出事项管理,客观评估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

乡村振兴推进汇报材料 篇3

今年以来,近年来,在市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了全区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统筹协调,机构改革成效初显。机构改革有序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部署,以机构改革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机构改革和农业农村建设“两不误、两促进”,全面完成了人员转隶工作,机构改革单位的人员全部集中办公,按照区委政府安排部署和时间节点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工作;重新调整了局领导班子分工,组建机关三个党支部,所有人员编入三个党支部,由局党委委员任支部书记,以党支部建设促进人员分工合理、工作有序融合,实现机构改革工作不脱节、不断档。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党管三农工作总抓手,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农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议事规则系列文件,明确了议事范围、主要任务、议事程序等,并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全区“三农”工作重点,农业农村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有力推进了“三农”工作顺利开展。督查考核常态长效。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三农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纳入了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督查内容,及时出台了《区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绩效考核工作责任的通知》,效考核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责任部门单位,按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召开专题推进会,及时调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年度重点工作,督促乡镇(街道)做好辖区内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建立了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二)抓结构调整,现代农业质量提档升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认真落实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九大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六大富民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了一批优质大米产区、标准化果蔬种植区和稻虾特色种养区,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余亩,发展“六大”富民产业5.4万亩。深入推进“一区八园”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产业强镇项目,园区企业和周边村庄融合发展。今年新增富田、天玉2个农业园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农业示范园数量居全省前列。以全域旅游新景区建设为引领,快速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在富水河风光带和青东公路沿线建立了系列休闲农业产业新业态,新增省4A级乡村旅游点1个、3A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达15个以上,休闲农业品牌居全省前列。今年,品醇美二日游成功入选全国20xx年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区渼陂古村获评为全国休闲美丽乡村,江右新客栈成功创建为全省十佳休闲农庄。主动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4个,成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

(三)抓综合治理,乡村环境更加宜居。抓住重点,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引进第三方公司实施垃圾清扫和清运,实现了第三方治理全覆盖,建立了一支1023人组成的农村保洁员队伍。在圩镇开展了“八乱”专项整治,集中对农村乱停乱放、乱堆乱摆、乱搭乱建、乱埋乱葬等现象进行整治,新建农村公厕57座,农户使用卫生厕的比例达80%以上。集中攻坚,实施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项目,重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片区打造等内容,完成新圩等四个乡镇圩镇污水处理主管网铺设和93个村庄污水处理主管网铺设,新建农村公厕57座,完成京九铁路、105国道、青东公路沿线房屋立面改造近10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天玉镇郭家新村、新圩镇璋塘村等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强化保障,加大了财政投入。今年区财政按照农村人口55元/人的标准,足额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775.5万元。大力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布点全覆盖。殡葬改革进展顺利,“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基本整治到位,文明丧葬风气基本形成。扎实推进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庭院创建,今年,东固畲族乡敖上村、新圩镇璋塘村、文陂镇渼陂村三个村庄成功入选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示范村点。

(四)抓深化改革,乡村活力不断释放。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着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治理和社会领域等方面改革,一批重点改革项目落地实施。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摸清了农村集体家底,理顺了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夯实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正在逐步推进建行在全省首次开展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加大金融领域支农力度,截至目前审核发放惠农信贷通4000余万元,惠及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260户。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区所有行政村20__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五万元以上。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区域农产品运营中心和益农信息社57家,评为20xx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推动乡村农田、公路、供水、供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提档升级,实现农村4G网络全覆盖,宽带网络行政村通达率100%。乡风文明实践服务。以全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组建了10支专业服务队,积极开展了先进文化育文明、村民自治促文明、美丽建设绘文明等专题实践活动,构建了“区实践中心、镇实践所、村实践站”的三级组织体系,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了乡镇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队伍、乡村医生队伍、种养能手、“土专家”等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今年以来,累计办班15班次,新增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余人次,发展农民合作社287家,家庭农场192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人才要素保障。

(五)抓安全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一是强化疫情监测,筑牢防控屏障。全面落实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责任制,提高思想认识,重点做好非洲猪瘟、红火蚁、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在非洲猪瘟疫情方面,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严控泔水喂养,对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中心等保持高强度排查,第一时间掌握可疑情况,第一时间拔点灭源,确保疫情排查和应急处置及时到位。在草地贪夜蛾疫情方面,布控监测网络,大范围开展田间调查和摸底,并对发现疫情的田块进行防治。二是强化源头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探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推进农产品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扩面提质,推进建立“黑名单”、失信联合惩戒等信用约束机制。全区已有35家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79家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强化源头监管,加大巡查检查和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截至目前,检查生产经营企业346家次;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962余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业农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乡村产业发展质量还不高。乡村产业振兴较难,品牌农业品质和知名度影响力有待提升,产业融合创新的路径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二是要素资源制约仍比较突出。农村土地资源尚未有效盘活,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渠道还没有打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配套政策不完善,难以形成吸引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的“洼地效益”。三是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支持农民创新创业的导向机制和措施还不够,优秀人才下乡的积极性不高,各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新乡贤等返乡创业的意愿不够强烈。等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升级。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落实好全省农业结构调整“1+9”行动计划,实施好九大工程,大力推进富民产业“四化”发展。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休闲农业相关产业业态。推进农业示范园“一区八园”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以点串线带面的园区发展格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加快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引进有一定科技引领和高附加值的农业企业落户,形成以点串线带面的发展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产品交易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打好打赢乡村振兴的“第一仗”,因地制宜确定整治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分类梯次推进,重点打造好2个特色村点和201个标准村点,做好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打造青东公路美丽乡村示范带。要突出重点,大力开展集中整治,彻底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五大”系统工程。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建立财政奖补、村集体投入、农户适当付费相结合的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模式,做到常态长效。

(三)提升产业扶贫带动能力。突出精准导向,推行“一领办三参与”的产业扶贫模式,积极培育壮大扶贫经营主体,不断完善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与产销对接。实行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本地发展产业,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带动作用,重点推广菌菇种植等产业扶贫典型,制定出台产业扶贫政策,积极整合涉农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不断增强产业扶贫保障能力。

(四)完善乡村振兴发展体系。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实施实绩考核体系,进一步构建起系统全面、科学适用、上下衔接、彰显特色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紧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事项,在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等关键改革任务上久久为功。运用好改革这项“催化剂”,在区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收集处理示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代农业示范园提升等特色改革项目上下功夫。要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依托,把乡村产业作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让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留给农民,夯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

乡村振兴推进汇报材料 篇4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强组织、压实职责,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抓乡村振兴主体职责,全面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指导带动作用,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组织推进、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按照现实运用到乡村振兴上,建立了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体系。进一步压紧靠实驻村帮扶工作队职责,加强教育监督管理,提高履职能力,切实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扎实开展巩固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制定整改方案,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开展“回头看”,全面摸清底数,找准薄弱环节,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定期召开乡村振兴着重工作推动会议,听听各种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现实困难,保证乡村振兴各种任务在我乡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二)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力推动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创立。我乡xx村与xx村被确定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创立村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盯时限要求,有力有序推动创立工作。根据省级示范村创立准绳,加快推动村庄编制计划,两村村庄编制计划预计本月底完成初步设计。仔细对标三大类23项创立指标,全力补齐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软肋。在已完成两村乡村振兴工程的基础上,实施红山村农村环境整理工程,购置3立方米吸污车1辆,硬化粪污堆放场地约1500平方米。xx村积极融入全乡文旅发展大环境,依托集镇工程建设,美化绿化村内巷道,改造提高老旧院落,清理整理后院棚圈,村庄形象大幅提高。

(三)聚焦着重、全域推动,着力提高人居环境成色质量。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整理提高五年行动,坚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持续推动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扎实开展珠龙关村、xx村“清洁村庄”创立工作,规划改厕54户,目前完成20座。健全农牧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牧村人居环境改进常态化、体系化、持续化、精细化。深入落实“河长制”,开展巡河410次,仔细当好河道清淤及河道垃圾清理工作,保证河道行洪畅通,极大地提升了防汛减灾能力。大力开展生态环保问题排查,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措施,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帐并进行跟踪销号。

(四)培养产业、厚植优势,不断夯实产业增收基础。全面贯彻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各种政策,在浅山区鼓励引导发展肉牛产业,肉牛存栏头,全乡牲畜现存栏万头(只)。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强化产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全乡总播种面积x亩,天生场流转土地x亩,规模种植马铃薯x亩。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成功举办“第__届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与“民俗文化艺术节”等大型节会活动,旅游影响力与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聚焦文旅产业发展软肋,全面发力推进工程落地实施,投资646万元的山南坡绿化项目工程可研编制工作已完成,初步设计报告正在编制中。“东纳圣境”建设工程已完成计划设计,正在优化完善设计方案,藏药浴宫、彩虹滑道、滑雪场、休憩长廊等基础工程正在进行可研编制。

(五)紧盯工程、狠抓进度,大力补齐乡村振兴软肋弱项。今年我乡新建、续建各类工程20项,规划投资xx万元。其中,腰泉村生态养殖场一期与二期项目、红山村环境整理项目、堡子滩村灌溉水渠项目、牧道维修项目、xx村绿化水渠项目、xx村大黑沟截引项目、片人居环境整理项目、老年活动中心改造工程、xx村安全饮水截引改造项目、xx村农田水渠项目、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周转宿舍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安装等17个工程已完工;集镇人居环境整理、xx村人居环境整理二期项目、xx村自来水调蓄项目等3个工程计预计本月底竣工。

(六)聚焦民生、服务群众,持续促进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扎实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到目前为止,我乡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剂次,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摸底工作全面完成。持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26.82万元。聘用核心区、缓冲区搬迁户生态管护员101人。深刻汲取“xx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彻底消除存在的问题隐患,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多元化投资渠道不宽,工程资金短缺,致使个别工程进度缓慢。二是改厕工作进度较慢,离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推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效果还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强增投入、补软肋,大力推动各类工程建设。强化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对接,集成扶持政策、整合工程资金,争取未竣工的3个工程按规划顺利完工。实施好南山绿化工程,年内完成打井及管道铺设项目。多方筹措资金,争取“东纳圣境”文旅综合体工程早日落地实施。

(二)坚强抓整理、强弱项,着力改进农牧村人居环境。继续深化人居环境整理与全域无垃圾行动,依托工程建设,抓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高等着重任务。持续推动改厕工作,高质量完成剩余34户改厕任务,逐步建立吸污车辆运营制度,切实解决群众改厕的“后顾之忧”。加快推动xx村与x村“清洁村庄”创立工作,保证顺利通过省市县验收。

(三)坚强惠民生、增福祉,全面贯彻各类社会保障措施。仔细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着重人员、着重场所防控措施,强化防疫物资保障,当好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扎实当好医保与社保收缴工作,保证参保率达到100%。落实好低保、零时救助等保障措施,保证困难群众受助及时、急难有救。

(四)坚强打基础、优环境,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把xx镇作为一项旅游大景区进行整体打造,下大力气推进民俗餐饮街、寺景区、宾馆等现有旅游资源提档升级。大手笔当好“圣境”建设这篇好文章,修建藏药浴宫、彩虹滑道、滑雪场、休憩长廊等基础工程,吸引各类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建设,全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步入新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