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精选15篇)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精选15篇)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大学联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大学联考和大学联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大学联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大学联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大学联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大学联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会考试: 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 时间: 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 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 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 时间: 5.1—5.30。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2

一, 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为指导, 以课本为依据, 充分研究大学联考, 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探索高三教学模式, 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 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 工作目标

1, 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 充分研读考纲, 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 让学生加工教材, 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 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 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 归纳, 分析, 综合, 比较, 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 加强教研, 研究大学联考和大学联考试题, 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精选习题.

5, 进行有效知识落实, 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 及时进行" 章结"," 单元过关" 和" 月清".

6, 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 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高三教学, 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 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 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 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 这种计划的盲目性, 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 教师没有对大纲, 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 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 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 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 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 教学手段单一, 课堂效率低下, 对于新的教学方法, 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 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 教师累, 学生睡, 效果差, 成绩低.

4, 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 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 高三复习课, 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 缺乏深层分析, 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 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 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 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 历史基本线索,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 无序的.

5, 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大学联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 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 以大纲, 考纲为指导, 以课本为本, 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 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还习惯于只讲知识, 不讲方法, 学生不会主动学习, 结果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 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大学联考试题研究, 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 让学生自己去做, 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效果也不是很好.

8, 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 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 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 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 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 采取措施

1, 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 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 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 评价, 时间安排, 内容安排等内容.

2, 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 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大学联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大学联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大学联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大学联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大学联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大学联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7月21日-20xx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大学联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大学联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大学联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大学联考和大学联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大学联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大学联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大学联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大学联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会考试: 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 时间: 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 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 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 时间: 5.1—5.30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大学联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大学联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6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一周一研”活动,本人一直认真对待,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大学联考:大学联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xx大学联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大学联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是研究全国及其它省市的大学联考试卷,注意和我们山东的试卷对比、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现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况下,课标是专家大学联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只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大学联考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大学联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4、认真尝试撰写论文:在《考试报》有所突破,但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历史教学》上投稿较少,在这方面以后有加大力度,要多尝试、不怕失败。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xx市教研室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必修一20xx-9-1—9-26;必修二20xx-9-27—11-7;必修三20xx-11-8—20xx-1-23;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我们组老师集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20xx-9-1—10-6;必修二20xx-10-7—11-10;必修三20xx-11-11—12-30;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集体审阅,既保证了集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很多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上发表,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选、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础、典型新颖、题量适中。特别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一定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特别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知道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 认真辅导,抓优补差:辅导能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能力。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希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能力,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学案和每周一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形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测,及时统一改卷,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21班成绩稳步上升。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学案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后来随着各科发放学案,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有时“基础概述”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能力需提高。

7、五联班学生卷面普遍比五中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五联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通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自己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大学联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和周密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文科综合测试,放在周六下午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通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大学联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大学联考”,认真训练;“把大学联考当平时”,轻松应考。

5、每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大学联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大学联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积极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7

新学期伊始,高三教学工作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氛围,大学联考已经渐渐临近。为了把接下来的复习工作做好,特制订详细计划如下:

一、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大学联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大学联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我想师生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大学联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大学联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

研究大学联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综合科完成中国历史上下册的教学,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

2、专业班的历史教学本学期完成中国古代史的新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的第一轮复习,其中下册因时间关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专业班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大学联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专业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8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大学联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大学联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大学联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大学联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大学联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__年大学联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__年大学联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大学联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__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__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__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__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__年12月16日-20__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__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__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__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__年7月21日-20__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大学联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__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大学联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__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大学联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湖北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大学联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大学联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大学联考试题(特别是宁夏、海南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大学联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大学联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大学联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大学联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大学联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大学联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大学联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10

一, 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为指导, 以课本为依据, 充分研究大学联考, 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探索高三教学模式, 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 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 工作目标

1, 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 充分研读考纲, 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 让学生加工教材, 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 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 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 归纳, 分析, 综合, 比较, 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 加强教研, 研究大学联考和大学联考试题, 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精选习题.

5, 进行有效知识落实, 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 及时进行" 章结"," 单元过关" 和" 月清".

6, 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 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高三教学, 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 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 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 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 这种计划的盲目性, 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 教师没有对大纲, 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 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 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 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 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 教学手段单一, 课堂效率低下, 对于新的教学方法, 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 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 教师累, 学生睡, 效果差, 成绩低.

4, 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 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 高三复习课, 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 缺乏深层分析, 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 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 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 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 历史基本线索, 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 无序的.

5, 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大学联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 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 以大纲, 考纲为指导, 以课本为本, 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 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还习惯于只讲知识, 不讲方法, 学生不会主动学习, 结果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 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大学联考试题研究, 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 让学生自己去做, 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效果也不是很好.

8, 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 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 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 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 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 采取措施

1, 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 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 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 评价, 时间安排, 内容安排等内容.

2, 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 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11

高三的下学期复习任务十分的繁重,所以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 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基础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二、学生分析

1、(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较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知识的整合上,普遍出现思维混乱局面。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较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整合,注重专题知识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每星期的考试,使学生适应考试

2、不定期的进行抽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

3、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进度(略)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12

一、关于大学联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应届学生70人,复读生6人,应届学生中有艺术类学生15人,班级的人数和艺术生的人数超乎正常,教学和管理难度很大。复读生中只有2人是历史类的复读生,另4人由物理科转为历史科。就大学联考成绩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为501分,整体势力较差。

本届专业班人数多,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大学联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情况,20xx届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xx届大学联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大学联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 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大学联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20xx年大学联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大学联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我想师生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大学联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大学联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大学联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综合科完成中国历史上下册的教学,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

2、专业班的历史教学本学期完成中国古代史的新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的第一轮复习,其中下册因时间关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专业班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大学联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专业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很抓学生个案,特别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五、辅优补差

1、 学生来源:优生:各班历史科成绩前10名;

后进生:每班后5名,总人数约60人左右,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确定名单。

2、 辅导教师:优生辅导:蒋长征

后进生辅导:孙敏

3、时间安排:下班辅导时间和周六下午,其中专业班优生辅导时间由级组统一安排。

4、主要方式: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分班跟踪质量检测,定期反馈学习情况,及时整改。

六、集体备课时间:

每周二上午或晚上

七、检测安排:

综合科:每周六下午两节3:00—5:00

专业班:周二下午或周五上午的历史连排时间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13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又结束了。这一学期中,觉得很幸福也很辛苦。幸福的是,同事和学生关心和支持我;辛苦的是,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尚有力不从心之感。“静坐常思已过”,这对于教师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以期将来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二班的教学工作,除去在外学习的美术生外,班级有学生有29人(其中有3 人是体育生)。二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想比较活跃,但是此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比较浮躁,不太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由于二轮复习没有教材和参考资料,所以只能有教师自己制定。专题主要遵循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大体系,使原来有些杂乱的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但专题设计不宜过多,用时大概一个半月。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必修和选修的综合复习,习题的设置完全按照宁夏大学联考试题进行设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学期主要想采用学案教学,通过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剩余三个月的努力学习,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不能不劳而获。

四、工作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学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高三教学进度计划”。没有详细的计划,教学就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各个环节要抓好。

(1)备课。在备课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心准备,面面俱到”。

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和慢点。

其次,研究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制定合理复习规划。

再次,研习大量大学联考资料,精心设计学案。

最后,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如果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者是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将很难达到。

(2)上课。

首先,加强课堂管理。虽然我们上课采用学案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但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和课上学案,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念和角色的转变,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和总结。

4、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3)课后辅导

本学期在课后辅导上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高三学习的后期,学生普遍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及时给予疏导。

3、其他方面

(1)要多向其他教师和教研组学习,多听课,学习先进经验,改善自己的不足。

(2)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14

根据xx省20xx年大学联考方向及新课改省份(特别是、国小)大学联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xx年大学联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卷)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大学联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20xx年是xx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年大学联考,因此应认真研究其他新课改地区的大学联考试题(特别是、等地),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

(一)瞄准大学联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2022高三历史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大学联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大学联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大学联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xx年大学联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大学联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大学联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 二轮复习。

20xx年5月 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7月21日-20xx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大学联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识两部分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具体的历史史实。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掌握这些基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第二,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3月-4月。

(2)复习思路:以专题知识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知识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观点等。

(3)具体要求:

①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灵活,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采取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知识,又要注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②二轮复习可采取四步复习法

第一、“知识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所有相关知识的简单罗列,关键在要捕捉那些能有承前启后作用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组成知识网,以体现专题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第二、“分析比较”:在专题史实的归类完成之后,着力分析专题的特点,要选择与本专题相关、相近的问题(包括本专题与地理、政治之间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理论认识,从微观上升到宏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单科上升到综合,以准确、完整地把握专题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一些相关的大学联考试题或典型的模拟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跨学科试题,分析其只是要求和能力要求,以加深对专题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复习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复习专题内容,包括完成二轮复习资料、复习专题相关的教材,准备专题考试。这一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例如记忆二轮复习资料的有关史实,阅读教材的规定章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思考题等。

第四、“测试和讲评”:每次考试的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以一节课为宜,也可两个专题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讲评试卷”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批改试卷,通过批改试卷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据此决定讲评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失分一般有四种情况:(1)知识欠缺;(2)能力欠缺;(3)审题失误;(4)技术失误(如图错选项、写错年代,错别字等):教师应对症下药,结合有代表性的典型错题深入分析,使学生从深层上弄清楚失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以免重犯。

讲评时尤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培养解题能力,同时要强调答题的步骤、技巧和格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审题训练,可设计一些问题,只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方法和答案要点。这种训练费时少,效果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提倡。

3.第三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5月

(2)第三轮重点放在热点复习,安排四次模拟训练。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