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国小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必须遵循相应的科学方法的要求。也就是说,假如你搞教育实验 就按照教育实验的要求去计划,搞教育调查就按照教育调查的规律去安排;课题研究计划还要合乎客观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国小课题研究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小课题研究计划
国小课题研究计划(一)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有效学习必须是自主性学习,所以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的 数学,就必须十分重视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并 确定对自己有益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 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新 课程所倡扬的自主性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性学习。根据肖川博士等人的研究,只有在如 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 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可见,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努力创设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 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 堂对于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去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国小生自主学习并不重要。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 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国家《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 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 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意义:

1、对学习方法的研究是符 合新课程中“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的。在新课程中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 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 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中,通过发 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创造才能,进行因势利导,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对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善于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 动机,引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3、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科 学知识。学生所学科学知识,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得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规律的科学总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 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 的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 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国小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 要,更是国小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 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几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 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 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三、本课题的目的和重难点

研究目的: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重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国小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研究难点:①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②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③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四.研究方法与途径

我 们准备首先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来解决实验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去研究一些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由本组各成员负责各个子课题。采用①行动研 究法②经验总结法③个案研究法④实验法⑤问卷调查法⑥文献资料法。最终汇总,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最佳方案。并从日常生活中发展教与学的各种问题,并调查学生 与老师遇到的困惑,并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兄弟学校交流,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实验,找出较好的方案与措施,并形成材料。

主要途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6---20xx.9)

建立课题教研组织,完善研究制度,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目标,分工负责;搜集和整理关于课题的理论及实践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实施阶段(20xx.10---20xx.4)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 总结阶段(20xx.5)

汇总材料,分析总结,把感性认知提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合作交流,提炼归纳,按进度表完成各项阶段性目标,迎接上级的结题验收。

4.预期研究成果:《国小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结题论文

六、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 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 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七、主要参考文献

《国小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数学教育展望》

国小课题研究计划(二)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如下: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界定研究内容

准 确界定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 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中国小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必须明了研究的内 容,否则,研究工作将无从着手。如对“国小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我们界定的研究内容是:第一侧重理论方面的有,①自主学习的本质和特征,②自主 学习能力构成和表现,③中国小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第二侧重实践方面的有,①国小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②以自主学 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③各学科自主学习的特殊性。这样的内容界定使课题具体化、明朗化,问题结构有层次也比较清晰,各科教师都可以选定其中的任一问 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突破点,任何一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引申新问题,从而成为研究课题的派生问题。

2.设计研究方案

研 究问题明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这里最重要的工作有二:第一,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 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教师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认真阅读和分类疏理,从而全面了解同类或相 关课题研究现状方面的信息,明确已有的研究结论和经验,发现原有研究的不足,站在问题的前沿,寻找研究问题的理论支撑,保证研究工作在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 地开展。第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所谓假定性是说它具有推测的性 质,即这种假设是现实中暂不存在的或未被确认的,或虽见于彼处却未见于此处的,它可能被实践证实,也可能被证伪,因此,假设决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设 又并非臆断,它以教育理论为导向、以经验事实为根据、以原有研究为借鉴,又经过研究者的论证和交流,因此,假设又具有科学性,正是科学性避免了研究的盲目 性。假设也是一种走在行动之前的思想、一种先于事实的猜想,是研究者从思想观念上对未来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动更富有预见性。事实证明:一个好 的假设,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当然,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经过一个过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

3.开展行动研究

研 究方案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行动不是一般意义的行为和动作,而是一种变革、改 进、创新,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验证性,检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证实或证伪研究假设。这是课题研究的基 本特征。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绝不是按图索骥的按部就班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 策略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在行动时,不应拘泥于原有的假设和事先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方案作出有根据的调整、变更。探索性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特 征。第三,教育性,服从、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任何行动都应该无一例外地遵循人道主义原则,体现教育活动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无条件地有利于所有学 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行动的最高原则。验证和探索只有在完整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的前提下进行才是有价值的、符合教育道德的。教育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行 动研究不仅需要行动,而且也要求“写作”,教师应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 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

4.总结研究成果

总结在课题研究中既是一个研究循环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研究循环的中介。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

第二,评价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

第 三,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以及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设计方案,并付诸予实 施,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改革探索。个人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改正,它不可能停滞在一个凝固的“成果”上,而是一个不间断的自我修订、自我完善 的“过程”。所以,任何总结,都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进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国小课题研究计划(三)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研究本课题其意义与核心概念就在于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的情感。我们通过研究国小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的熏陶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调控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国小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并在情感的渗透和驱使下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建立一个生爱学、师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理论依据

1、人文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分为技能、认知和情感三个主要方面,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情感活动是心理整体技能的基础和动力,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考虑学生情感、态度等认为因素,其事情干问题放在教学过程的首要地位。

2、发展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进儿童的一般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人世能力的发展,要求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育他们学习方法,让学生过丰富的他点生活、情感、机制品质都得到发展。

3、近一年的实验以及有关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和研究,都已表明,良好的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明显有力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品质,心理能力争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之以科学,系统的心理品质,心理能力培养,就能巩固有效地促进个性的完善,人格的健全。

4、解读国家新课标标准义务教育之处:目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吧教育二字落实实处,片面强制学校教授知识的能力,你了育人,从而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与育人也正是新课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一纲领性文件,历史性地将心理素质作为国民素质之一,这就赋予了教育者帮助学生提高情感素质的历史使命,又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学生心理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

1、与语文教学相关的问题。

2、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传达情感,增加情感体验,塑造健康人格。

3、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资料搜集、整理、分类形成论文。

4、推广本课题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研究的内容

与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相关资料的搜集,与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相关资料的分类,课堂教学情感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生活中诱发情感共鸣,塑造健康人格。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三年级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个案分析、文献。

(三)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课题内容,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填报科研课题申报表,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2、总结阶段

围绕本课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不断充实实施方案。

标签:课题 国小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