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候选人事迹材料范文4篇

本文目录候选人事迹材料范文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事迹材料第三届全国保险明星候选人王昕的事迹材料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

花超性格开朗,助人为乐,是单位出了名的好媳妇、好母亲,她的热情、开郎、尊老、爱老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小区都已经被传为美谈,大家一说起花超,没有不知道这位孝亲敬老之星的。

候选人事迹材料范文4篇

从结婚到现在,十几年和公婆从没红过脸,他们把她当成闺女看待,她也把公婆当亲生父母孝敬,公婆上了年纪,身体会有不适,每年她都会带他们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婆婆逢人就说:“人人都夸我们家有个好儿媳,你们看我多有福气呀!”

花超80岁高龄的外婆,花超是她唯一的外孙女。外公在世时,她经常都会去外婆家给他们打扫卫生,给他们变着花样做可口饭菜,老人家吃得非常开心。她经常利用放假休息时间去陪两位老人家外出散心,每年春秋和过年过节给两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了花。现在就剩外婆一个人,花超对外婆更是格外的关心,悉心的照顾,她对外婆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个人爱好都熟记在心,从来没有因为忙而怠慢了对老人家的照料。人老了,精神上总是容易产生失落感和空虚感,外婆总是害怕久病床前无孝子,死后没人给送终,她知道后,为了消除老人家的这些顾虑,每天不管有多忙,她都会抽出点时间,耐心的陪老人家聊天谈心,在精神及心灵上给予老人家关怀与安慰。外婆上了年纪,有时生病住院,她守在病床前精心照顾老人,给外婆喂水喂饭、整理卫生,直到外婆康复为止。

花超与公婆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她说,父母一辈子不容易,年轻时为了子女吃苦受累,如今他们年老了,是做子女为父母尽孝的时候了,老人活着的时候你尽到了一个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尽了孝心,到了老人不在的时候,你就不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在”悔悟了。婆婆腰不好,活动多一点腰腿就疼,一次婆婆腰疼病犯了,在家卧床一个多月,她为了让婆婆早点好起来,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一边照顾婆婆、一边照顾幼小的孩子。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给婆婆洗澡、梳头、按摩、剪指甲,精心伺候,从不厌烦。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好起来了。见人便夸:“都是儿媳妇照顾的好。”而她却说:“妈,我们孝敬你们、照顾你们是应该的,为什么非要让别人知道呢。”

这些年花超所做的,家人都看在眼里,她用真心教育女儿,她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深深的影响着子女,她教育女儿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好好学习,成为一个会主动关心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着晚辈,在她影响下,女儿小小年纪就充满孝心、爱心和上进心。她总是说:“我现在怎么样的对待老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以后等我老得走不动的时候,孩子也会像我对待老人一样的对待我了,以此类推,我们的孝亲敬老的美好传统就会生生不息的传下去。”

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事迹材料候选人事迹材料范文(2) | 返回目录

杨xx,女,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07级本科生。

汉族,生于1989年5月1日,山西太原人,

本学生曾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两篇ei论文、一篇sci论文;中北大学“新知杯”三维数建模大赛优秀个人奖、最佳创意奖;中北大学“育才杯”科技立项三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北大学赛区二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北大学赛区二等奖、山西省铜奖;曾获国家奖学金、航天公益二等奖学金、综合素质一等奖学金、综合素质二等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学业二等奖学金、创新实践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中北大学自强之星”、“中北大学每周一星”、“最佳指挥奖”、中北大学第二十九届“希望杯”排球赛女子组第三名;曾参加“xx年材料与制造工艺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会议”。

四年来的大学生活,虽有酸甜苦辣,但杨xx却心怀坦然。因为:她没有浪费人生最最宝贵的时段,她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收获;从浮躁慢慢变得沉稳、从轻狂逐步走向成熟。

刻苦学习,惜时如金

早晨在操场上读英语,宿舍熄灯后才停止看书,晚自习教室关门才回去洗衣服——杨xx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刻苦学习。因为,她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从大一开始,杨xx就一直脚踏实地、努力刻苦地学好每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她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虚心向同学和老师们请教,拓展了专业知识面,努力向“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因此,她的成绩也得到了各位专业老师的认可和好评。

珍惜时间是杨xx的一贯作风。她从来没有浪费过一个寒暑假。相反,假期的她更加忙碌:去北京上新东方英语培训;参加雅思、gre考试;在安徽合肥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所实习;作为志愿者服务于中国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可口可乐公司实习……

实验室的本科生

为了早日实现从事科学研究的梦想,杨xx把双休日的时间全部献给了实验室和图书馆。她积极参与学院老师的研究项目及课题。从到图书馆查阅文献,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和英语专业词汇,到实验猜想、设计、实施,她经历了太多太多。实验结果一次次失败,她一次次分析原因,一次次改变实施方案。杨xx从来不厌倦这实验的反反复复,她在其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且,她心中有坚定的信念:科学成果是建立在无数次实验失败之上的,正如爱迪生找到合适的材料做灯丝那样。

因为心中有信念,付出终究有回报。杨xx协助老师做出了许多研究成果。

xx年11月,带着那份对科学的执着和热情,杨xx参加了“xx年材料与制造工艺研究进展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她用流利的英语与昆士兰大学、卧龙岗大学等国外知名教授、导师进行了深度的学术交流,并结识了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的著名教授。在众多的与会人员中杨xx是唯一的一位本科生,她倍感荣幸的同时,也倍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科技活动的带头人

担任科技委员的杨xx,不仅鼓励并帮助班级同学积极参加科技研究及科技竞赛,而且自己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大一开始,她在学习之余便积极的投身于各种科技竞赛中,并在多个立项中担任了主要负责人,既帮助了同学,又锻炼了自己。

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时,杨xx作为团队负责人,分配各队员的任务和职责,协调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的关系,跑遍了市里建材市场挑选最合适的材料和零件,在金工实习基地制作参赛实物,申请国家专利……在这个过程中杨xx深深的领悟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要畏惧,一定要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

轻翻杨xx的简历,映入眼帘的是大学期间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因为表现出色,她多次被邀请参加学习经验交流会、“名师益友”讲座、女生大会等,以自己自强不息的经历,和师弟师妹们分享我的经验和心得,勉励他们努力拼搏,励志成就人生。为此,中北大学“每周一星”栏目对杨xx进行了专题采访。

文武双全,全面发展

杨xx喜爱音乐与运动。曾担任合唱指挥,带领班级在“一二.九”合唱比赛中获得合唱第一名,她本人荣获“最佳指挥奖”;后被推选为学院合唱队指挥,带领院合唱队参加了“春之声”合唱比赛;曾获中北大学第二十九届“希望杯”排球赛女子组第三名。老师们都称赞她是“文武双全”的好学生。

参与各类活动及竞赛必定是个消耗时间、消耗精力的事情。在学习与参加活动是否存在冲突的问题上,杨xx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学习成绩一定要保证,什么时候学累了就把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当成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两者兼顾,缺一不可,充分利用时间才是最关键的。

第三届全国保险明星候选人王昕的事迹材料候选人事迹材料范文(3) | 返回目录

“保险明星”候选人:王昕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处长

主要事迹:不待扬鞭自奋蹄

王昕,男,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浙江大学mba在读研究生,现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业务二处副处长。王昕同志从事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三年来,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任劳任怨,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分公司业务骨干力量;同时利用自身工作经验,发挥专业知识优势,不断的开拓创新,为搭建浙江省出口信用保险宣传平台,拓展客户渠道,带领团队帮助出口企业更好地“走出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XX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并经民主推荐分公司党委已确定其为业务二处处长人选。

业务拓展的佼佼者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伊始,王昕同志即从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作为专业人才调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参与杭州营业管理部筹建工作,同年底,被任命为浙江分公司业务二处副处长,承担市场调研与研究、拓展业务渠道、开拓浙江省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等多项工作,肩负起新公司“迅速扩大市场影响,大力支持出口企业”的重任。从机关管理者到信用险业务的推销者,王昕同志不负使命,成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迅速成长为浙江信保初创时期第一批的中层业务骨干。自XX年以来,他所带领的业务二处从原先维护22家杭州和湖州出口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至XX年底增至53家,至XX年底增至92家,涉及杭州、温州、绍兴、湖州、金华、丽水和衢州7个地市的出口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改变了除杭州、湖州外,上述5个地市无出口信用保险投保企业的空白,为该批地区今后设立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网点,迅速发展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同期业务二处内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保额更是从XX年底的1.5亿美元,增至XX年底的2.9亿美元,XX年底的6.2亿美元,年增幅分别达到93%和137%,XX年实现保费近600万美元,保单突破110张,成绩非常突出。

信用保险的传播者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一国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性工具,在中国还刚处于起步阶段,这造成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知名度低,支持率不高的局面。如何在浙江这个贸易大省普及出口信用保险知识,迅速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浙江信保成立后的第一大任务。

XX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杭州营业管理部仅有6名正式人员,业务尚处于与当时人保信保科交接阶段的初创期,出口信用保险投保企业主要以杭州市的几家大型省级外贸公司为主,在地方上没有任何影响力,如何跨出向地方宣传和拓展出口信用保险的第一步,进行出口信用保险推广初期的“松土”工程,将决定今后浙江省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导向。王昕同志调入中信保后,认真贯彻公司领导业务宣传的工作方针,积极投身于信用险业务的宣传工作。他充分利用自身原有省外经贸工作的优势,马不停蹄地在浙江省各地市奔走,不仅使各市级、县级外经贸局从无到有地确立了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支持出口企业政策的观念,同时也多次通过各地市外经贸局组织出口信用保险培训班,向浙江省出口企业宣讲出口信用保险。据不完全统计,XX年,由王昕同志牵头和主讲的大型出口信用保险培训班有十几场,受训出口企业达到近千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浙江信保的宣传工作收效明显,全省各级地方外经贸局开始主动向企业推介出口信用保险,并相继推出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基金政策,更多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开始知道并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出口风险,这为后来出口信用保险在浙江省迅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其中包含着王昕同志的执着和心血。

困难障碍的攻坚人

针对出口信用保险展业初期盲点多、难点多状况,王昕同志主动攻艰,身体力行,敢于向困难挑战,成为困难障碍的攻坚人。业务二处负责开拓温州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的年轻大学生小俞谈起那段经历,感慨万千。温州市是全国民营经济的一面旗帜,该地区活跃的民营企业在浙江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XX年温州市出口40亿美元的巨大数,竟无一家企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尴尬局面,王昕同志和小俞一起不断探讨和摸索如何在温州打开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突破口的思路和方法:从搜集温州各外贸出口企业名录,确定目标客户,发函宣传出口信用保险;到多次驱车赶赴温州,联系温州市外经贸局相关人员进行出口情况摸底;到亲自登门拜访温州市级大型外贸公司进行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宣讲;到拜访温州各家银行,与其研讨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为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便利等,他都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参加了从无到有地打建一个市场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为了不耽搁杭州本地的客户维护工作,因此王昕同志将时间挤着用,把日程安排地满满当当的,最多的一次,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王昕同志分别为8个温州当地知名企业的老总讲解了出口信用保险,其中还穿插了一场针对企业外销员的出口信用保险培训。到晚上12点多为最后一家出口企业讲解完之后,该企业老总非常地感动,连连说非常钦佩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工作作风,认为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真正为企业考虑和服务的公司。正是这种日以继夜的工作激情和敬业精神,出口信用保险在温州逐步打开了市场,至XX年底,共有20家企业正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总保额达到近5000万美元。

团队建设的领路人

作为业务二处的负责人,王昕同志总是自加压力,严于律已。针对业务开展初期的艰难状况,他打破一般保险公司任务层层分解的惯例,主动承担当年任务的一半。在减轻处内员工压力的同时,鼓励处内员工能“独立展业,同时又优势互补,协同作战”。这样的工作要求,极大地锻炼了处内员工独立开展业务的能力。他把业务处看作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最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公司市场敏感性最强的细胞。他对自己的定位:不仅要带领这个团体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要使这个团队能够在学习性的环境中成长,团队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优势、独立的能力,同时又能互相学习、互相弥补,最终使这个团队成为健康、高效、适合成长的优势资源组合体。在王昕同志的带领下,业务二处内每个员工都具有较强的展业技能,都能主攻一方专长并互相学习。XX年,王昕同志带头,组织处内员工参加了保险代理人考试,通过对保险学原理的学习,使处内员工加深了对保险产品的理解,并最终取得了全体通过的好成绩。

XX年,业务二处这个团队在通过对辖管杭州、湖州、温州、绍兴、金华、衢州、丽水等地不断的宣传,当年有31家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该批地区的外经贸局和银行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当年,处内维护和开发保户产生的保额和保费数据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XX年,王昕同志提出加大与各地银行合作力度的展业思路,从联合银行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着手,促成39家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至XX年底,业务二处内共计维护92家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业务,产生保额近6亿多美元。

知识海洋的钻研者

尽管王昕同志有浙江省外经贸厅8年的工作经验,以及cpa和mba的专业知识优势。但他对知识的学习钻研从不知足。他总是阐述这么一个观点:作为政策性的保险业务,宣传和推广出口信用保险并不仅仅是“卖保单”,它还需要金融、保险、外贸、英语等多项专业知识为铺垫,向出口企业推广出口信用保险,实质就是在推广过程中,使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和出口信用保险推广人成为出口企业的“风险分析师”和“出口风险顾问”。为许多出口企业面临的出口风险作出专业判断和建议,为出口企业的海外客户进行资信评估建议,使得出口信用保险真正成为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工具,使其成为了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顾问”。这是王昕同志努力的目标。工作紧张和繁忙,从来不会成为他不学习的理由,他总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用来学习,周六周日能经常在办公室看到他学习的身影,对大家来说是件习以为常的事了。

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是王昕同志热爱学习的源动力。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公司产品模式和产品营销手段,不断创新,他撰写了“利用海关数据模式承保”等创新文章在公司内部刊物发表,为促成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灵活经营、便于小型自营出口企业加入出口信用保险行列提出了崭新思路。该论文被总公司创新委员会评为二等奖。

XX年,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他又成为信保系统推荐成为国家留学奖学金候选人,全国分支机构仅有8人获此资格,他是其中之一。

不待扬鞭自奋蹄。王昕同志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实现出口信用保险事业的美好明天而不断追求。

模范教师候选人事迹材料候选人事迹材料范文(4) | 返回目录

简介:xx,男,现年51岁,广州市第xx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九年级级级长,九年级(1)班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

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探索出了“小组竞赛教学法”,形成了“气氛活跃,竞争激烈,轻松愉快,民主和谐,面向全体,注重能力”的课堂特点和教学风格。多次承担区、市公开课。91年以来,已连续十多年评为区、市“优秀教师”。先后获得各种教学奖励达50多项,两次获尝试教学全国“华夏杯”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98年评为市级中学学科带头人,有数10篇教学论文发表、交流、获奖。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语文尝试教学的操作模式”,被全国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等批准立项并通过考核验收。其教改经验被多家电台、电视台和报刊杂志等报道和刊出,事迹被多部大型辞书收录。

不懈的追求者

他中等身材,衣着朴素,家无常物,却有奉献精神;他人过中年,两袖清风,无职无权,却事业有成;他埋头苦干,潜心教改,成果显著,却默默无闻。他就是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语文教师xx。

xx82年大学毕业至今,从事语文教学研究与教改已近30个年头。从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研员、教研室主任再到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科员、教科室主任等,来来去去,反反复复,总离不开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多年的教学实践,特殊的工作经历(教师——教研员——教师),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头衔:中语会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会员、研究员、理事,全国语文整体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会员,《语文报》特约通讯员,全国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学术委员,天河区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等,和一些政治荣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工作者”、“教改积极分子”、“教改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十大名师”“十杰教师”提名奖、“ 特级教师”等。

上面这些头衔和名誉,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很轻松。其实,在语文教学、教改上,在班主任工作上,他走过的也是一条不平坦的路,也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心血。在走向成功的历程中,他的不懈的追求,崇高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质以及探索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教改经验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传颂。

在语文教学、教改上,在班主任工作上,xx老师主张遵循四个:“敬”、“专”、“活”、“研”。敬,即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专,即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活,即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研,即求实创新的科研水平。他认为,这是“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

一、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

大凡有成就的人,从小就能够立下一定的志向。xx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于1957年10月出生在豫东平原黄河故道上一个贫穷的乡村里,那里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由于家庭困难,本来就营养不良瘦小的他,又加上那个特殊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更显得比同龄人小得多。10多岁了才开始上学,可能是因祸得福吧,他这个小不点的“大哥哥”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时,老师有事不在家,就有他这个“班主席”代老师上课。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萌生了将来一定要当一名教师的念头。所以,大学联考填报志愿时,他填的志愿是“清一色”的师范院校。从大学毕业执教的第一天起,他就深深地爱上了“教书”这一行。很多次改行跳槽的机会都被他主动放弃。

82年大学毕业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各行各业都急需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当时的开封地委组织部,从中文系抽调一部分毕业生,到乡镇任职作重点干部培养对象,他是其中之一。可他主动找到学校领导要求分到教育系统,他说,他不想改行,只想教书。得到了学校领导在毕业动员大会上表扬。

参加工作后,由于他教学成绩突出,工作出色,不久,便被选拔到区教研室做语文教研员,后又被委任为教研室主任。干了不到三年,他就辞去教研室主任职务,要求到下面学校教书。因为他离不开语文教学研究(教研室事务性工作太多,很难静下心来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离不开学生。当时物质局调他过去做办公室主任,他婉言谢绝,毅然来到学校,重新开始了他所喜爱的能发挥它聪明才智的语文教学研究与教改工作,开始了他离不开的班主任工作。

在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为了取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到寓教于乐,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星期天进行家访。不仅在湖北是这样,在47中仍是这样。目前,他们班的学生,他已家访了一大半,另一个班的学生他也家访了三分之一。他打算三年下来,全部学生他都要家访一遍。这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在现在是少有的。

在和学生的交往接触中,他对学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学生离不开他,他更离不开学生。他把学生视为亲人,视为自己的孩子,从而建立了一种师生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一来到47中,他就把47中当做了自己的家,就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他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只身一人先来47中上课。一下火车,顾不上休息(坐了近20个小时的火车),就直奔学校要求工作。第二天就开始上课和接受了班主任工作。因为他牵挂着他的新的学生,新的班级。短短的几个月,他就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等12月调令下来,他要回去搬家办手续时,很多学生担心他不回来了,围住他依依不舍地说,老师您一定要回来呀!我们等您!刚到家不久,就有学生打电话催促他,老师,您怎么说话不算话?怎么还不回来?我们都等急了!实际上只有短短的几天。他一回来,学生们便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有的和他击掌庆贺,有的将他团团围住问长问短。

有一次,他去宜昌参加全国语文教学年会,没等会议结束,他宣读完论文,领回证书,就匆匆赶回。因为他牵挂着他的班级,牵挂着他的学生,牵挂着他的语文教学和教改。而他的学生则更想念他。“秦老师,你是不是不爱我们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你去了哪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可我们却十分想你。你可知道,当我们知道中段考试英语没拿到第一时,我们真的好难过!我们怕伤你的心,因为你付出的最多,都怪我们不争气,后来我们知道语文第一时,我们高兴得哭了。秦老师,你把心都掏给了我们,你的学生——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这个催人泪下的场面发生在他从宜昌回来召开的“当秦老师不在时”的主题班会上,当时,大部分同学都哭了,就连听课的老师也一个个低下头,擦着眼睛,秦老师的眼里也噙满了泪水。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他深信一个道理:教师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给学生做表率。在教室里,他看到有口香糖的痕迹,就蹲下身子去擦掉它。在校园里,看到下水道的盖板错位了,他就弯下腰来重新整好。每天早上他都提前半小时到班,每次上课前都要先到教室门口等铃声,这已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难怪学生们说:“我们每天第一个见到的就是秦老师。”“秦老师的课可不能迟到啊!”“特级教师就是不一样!”是的,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将自己对事业的爱深深播进学生的心田。

可以说,他在学生面前是个称职的好老师,但是在妻子面前,他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在儿子面前,他是个不称职的爸爸。他一直没机会陪他们逛商场,去公园。但他认为他活得充实快乐。他的生活原则是: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工作,认认真真教书,痛痛快快生活。他的人生格言是:要不断地向自己挑战,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二、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

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渊博的知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知识渊博,学问深厚,兴趣广泛。“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就应该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我们通常所说的,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也正是这个道理。

xx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不加强学习,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不行的。尤其是我们广州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比较快,学生的素质高,能力强,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充电”。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秦老师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假期休息时间外出学习。他冒着酷暑下武汉,到宜昌,去山东,抵杭州,达哈尔滨等地取经学艺。他不仅聆听了刘国正、张定远、章熊、张鸿苓、陈金铭、吴心田、赵大鹏、顾振彪、顾之川等数10位语文权威们的数10场学术报告,还亲自观摩了魏书生、洪镇涛、胡明道、欧阳黛娜、余映潮等著名特级教师们的教学示范课,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他还借鉴、吸收、学习了姜乐仁、邱学华等数学界知名学者的教学艺术和先进经验。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系统的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管理》、《素质教育探索》、《语文教育学》、《新基础教育论》、《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几十部理论专著。平时,学校阅览室成了他每天必去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他仅听全国性的公开课就有100多节,记读书笔记数万。这些都为他的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学无止境,教学相长,干到老,学到老。

让秦老师感动的是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教授,曾亲自听秦老师的课,指导他的教学,并邀请秦老师在全国尝试教学研讨会上讲观摩课,还经常写信鼓励帮助秦老师。前不久,他还来信鼓励秦老师在广州好好干出点成绩来。秦老师永远感谢这些名家大师们,没有他们,就没有秦老师的今天。

三、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

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语文教师:知识丰富,学问渊博;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可就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满意。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方法不灵活,缺乏艺术性,吸引不住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秦老师主张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痛痛快快地活动”。课堂上,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提倡“学而不死,活而不乱”。课外,便带领学生打篮球、踢足球、赛乒乓球,和他们下棋、打牌、做游戏等 。受电视里各种知识竞赛节目的启发,他先试着在语文自读课中采用小组学习竞赛法,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竞争激烈,学习劲头十足。之后,他又将这种方法引入到“教读课”、“作文课”中,逐步探索出了“小组竞赛式的尝试教学法”,形成了“气氛活跃,竞争激烈,轻松愉快,民主和谐,面向全体,注重能力”的课堂特点和教学风格。他用这种教学方法先后获得了区、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1996年和1997年又先后两次获全国尝试教学“华夏杯”奖。从此,他有了名气和影响,要求听课的教师也越来越多,不仅中学语文教师听,国小语文教师也听,甚至物理、数学等科教师也要听。他先后承担区、市公开课、示范课达数十节次。凡听过他的课的老师普遍反映:教学新颖,师生轻松,效果显著。

他来到47中后,许多新教师要听他的课,他是来者不拒,并表示随时随地可以进去听他的课。在47中两年来,听他随堂课的教师已有数十人之多。同时,他还主动承担了校、区公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

xx年,他还参加了天河区“新基础教育”专家指导组,毫无怨言的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他带两个班的语文还兼班主任和级长)深入到下面学校,手把手的帮助指导实验教师,得到了区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四、求实创新的科研水平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深入人心。过去的“教书匠”“好教师”已被现在的“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所代替。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取得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是从教师走向专家的必由之路,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成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必须将他的教育教学教改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于是,秦老师主动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市级子课题“中学语文尝试教学法”的试验任务。经过三年实验研究,他摸索出了“小组竞赛式的语文尝试教学法”,受到邱学华等有关内行专家的好评和肯定。之后,他又开始了“中学语文尝试教学的操作模式”的实验研究,该课题先后被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中语会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等批准立项,并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考核验收。他先后总结出了“八步语文课”“六步作文课”“五步活动课”的尝试教学模式,受到普遍好评和广泛关注。

在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他还积极撰写论文。因为教育科研写作是专家型教师步入成功的阶梯。近年来,他先后有数十篇论文发表、交流、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就有近10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尝试教学》编入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邱学华主编的《尝试成功发展》一书,并获全国尝试教学论文二等奖。《活儿不乱,动而有序》编入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编辑的《当代教育名家论坛》,并获“紫荆花教育科研成果奖”等。除此以外,他还多次评为“教育教学研究先进个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基础教育研究先进个人”等。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各种教学奖励达50多项,仅国家级就有10多项。其教改经验被多家电台、电视台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统一战线》等杂志和《十堰日报》等报纸报道和刊出。事迹被《中国当代中等教育名家词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当代名人风采》等多部大型辞书收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xx老师虽然在语文教学教改上,在班主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认为他和魏书生、洪镇涛、胡明道、余映潮等教育名家相比,还差得远。他决心今后更加努力,争取早日成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真正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为天河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