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军转干部事迹材料4篇

本文目录军转干部事迹材料军转干部好人好事事迹材料军转干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军转干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陆碧湘同志,于1980年入伍,副团职转业到广州市黄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工作。作为一名部队转业干部,多年接受部队这所大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他养成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转业转岗后,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将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执法岗位上延续,时刻以一名党员干部的标准自警自励,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坚持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宗旨融入到事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工作出色,XX年、XX年、XX年、XX年先后被评为年度考核优秀,并受嘉奖。XX年荣获“执法标兵”称号。XX、XX年度被评为先进个人。XX年至XX年连续三年被区评为优秀公务员。XX年获得个人三等功一次。

军转干部事迹材料4篇

一、 恪尽职守、敢于执法。

作为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多年来,陆碧湘同志和同事一起查纠各类违法违章案件,积极解决市民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工作中经常加班加点。 XX年5月16日,在黄埔区荔联街拆除某大型养猪场违法建设中,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战斗在执法第一线,不慎被倒塌的砖墙砸伤,造成左大腿粉碎性骨折,英勇负伤,经鉴定为十级工伤。陆碧湘同志在受伤住院后,面对前来探望的领导和同事,意志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我将义无反顾,这点伤算不了什么,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我也绝不会退缩。”就是凭着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执着和热情,在伤愈后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 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对待工作,陆碧湘同志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创新执法方式方法。陆碧湘同志担任单位内勤工作,负责整个单位的案件文书制作、文件的上传下达、各种报表的统计上报、群众投诉处理等各项繁重任务,工作任务重。但陆碧湘同志从来不叫苦叫累,总是一个人独自承担,经常加班加点,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遇到群众到单位投诉,陆碧湘同志总是热情接待,认真记录,及时转交给相关同志办理,投诉处理完后再及时答复,获得群众一致好评,充分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三、 关心他人、心系群众。

在30多年的工作中,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每次在城管分局、街道组织开展的各项扶贫帮困活动中,他总是第一个慷慨解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单位同事如果有事需要找个人顶替值班,陆碧湘同志总是二话不说,立马顶上。XX年7月份,单位有位同事生病住院近一个月,陆碧湘同志一直顶替该同志值班,以实际行动时刻关心着他人。

四、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担负着200多项职能,每天16小时要维护一座城市的脸面,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尤其广州又是一座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城管执法对象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执法难度可想而知,但陆碧湘同志始终把为党和人民多做点事作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心扑在执法岗位上。多年来,他都没有回湖南老家过过年,没有完整的休过一次带薪年假。老父亲千里迢迢从湖南老家过来看他,他为了不影响工作,没请过一天假,反而是天天把老父亲带到单位一起上班。

陆碧湘同志正是许多杰出军转干部的代表之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军转干部好人好事事迹材料军转干部事迹材料(2) | 返回目录

刘涛同志是一名军转干部,现任城管综合执法越秀分局直属四中队副主任科员。转业以来,该同志始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活养成了他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团结同志,关心集体,廉洁自律的优良品质,对职责内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总是能设法克服困难,按质按时完成;处处以身作则、恪尽职守,注重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圆满完成各阶段各项工作任务,成绩突出。

一、注重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该同志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参加党内外的政治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政策理论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解放思想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认真学习。此外,该同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城市管理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坚持做到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城管综合执法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

二、以身作则,工作勤奋,严于自律

该同志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纪委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自身防腐倡廉修养,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干部队员的监督。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创卫创文迎检期间,放弃家庭的一切事务,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加班加点,参与路面巡查守点和“六乱”突击专项整治工作,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三、恪尽职守,执法工作有成效

该同志尊重领导,关心同事,带领队员圆满完成了上级和局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始终保持了一种旺盛的工作热情,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火车站广场“六乱”整治和协助维稳工作中,针对执法中出现的主客原因和各种新情况认真思考分析,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该同志积极协助领导做好队伍思想建设工作,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较好地树立起城管队伍的良好形象。

四、工作作风扎实,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进入城管工作时间尽管不长,但该同志能刻苦学习城管综合执法业务,始终以契而不舍的精神结合本职工作深入调查,探索科学的管理措施,实际工作加以运用。始终保持当代军人的风貌,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从不给组织和领导添麻烦,体现了一名城管执法干部的高尚品质,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范管理“六乱”行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唯一宗旨,工作技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工作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解决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协助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大大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朝着正规化方向迈进,工作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军转干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军转干部事迹材料(3) | 返回目录

军转干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个在大型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倾其大半生积蓄,辞职回到生他养他的黄桥老区办农场,为乡亲们探索结构调整之路,又把农场无偿捐给当地政府———

在xx月16日公布的第五届江苏省精神文明新人新事候选人名单里,人们看到这样一个名——叶留玉。就是他,放弃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生他养他的农村老家;就是他,为了给乡亲们调整农业结构趟出条新路,投入大半生积蓄,吃尽千辛万苦办起一个农场;就是他,在事业蒸蒸日上、效益节节上升时,将农场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

采访叶留玉时,他平静地说:“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实现人生价值,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决策:辞职返乡

宣堡,地处黄桥老区,是泰兴有名的银杏之乡。33年前,叶留玉从这里走入军营,当上了一名工程技术兵。1988年,正营级的他军转业到仪征化纤公司,先后任基建设备科科长、木制品厂厂长等职。就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1999年,年届半百的叶留玉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职返乡,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对此,不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亲朋好友一时都很难理解:老两口在仪征有着良好的待遇和生活条件,两个女儿一个已大学毕业在南京工作,一个正上大学四年级,“养养老、忙忙好”,过现成日子多好,为何偏要回老家找罪受?

然而,老叶不这样认为。老区淳朴的民风培育了他敦厚善良的性格,20年军旅生涯养成了他脚踏实地的作风。此前每次返乡,他都通过探亲访友、走村串户了解家乡的点滴变化。1999年初,叶留玉和老伴一起回乡探亲,发现庄上不少土地抛荒。一问才知道,当地农民习惯了稻麦两熟的传统种植模式,由于近年来粮价下跌,辛辛苦苦种一年田赚不到几个钱,想搞农业结构调整,又苦于心里没底,不知该如何着手。对故土有着深厚感情的叶留玉,看到这种状况心疼不已。难道种田真的没赚头了吗?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叶决定发挥自己信息渠道广泛的优势,回乡搞种植养殖业,为乡亲们调整农业结构引条路子。

和老伴统一思想后,老叶召开了家庭会议。他对两个女儿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回家乡不图名不图利,就想实实在在为父老乡亲们干一点事情。你们都已长大,该自己努力奋斗。我觉得,给子女留思想、留形象比留钱物更有价值。”熟知父亲品行的女儿们表态,坚决支持父亲,倾全家之力为家乡作贡献。

苦干:建起农场

辞职内退之前,叶留玉就十分关注农业发展。他先后订阅了800多元的报纸杂志,搜集整理了几大本农科资料,电视上的农技节目他更是常看常思。

为确定项目,他先后十几次下苏南、去安徽、跑浙江,最终确定了立体规模种养模式。

在宣堡镇政府的扶持下,1999年10月,叶留玉接手镇西北一片偏远的林场,开始了他的再创业之路。

这是怎样的一片林场呵!60多亩的土地除了四周有一些水杉树、围沟与其他田块隔开外,只有几间上可洞天、下无片席的破烂平房。没有水没有电,有的只是杂草丛生、地势高低不平的大片荒地。300米开外还有一个殡仪馆。

签订租赁协议的当晚,叶留玉独自一人宿在了农场。在这个与城里家中三室一厅有着天壤之别的破屋子里,他怎么也睡不着。凌晨1点多正当他迷迷糊糊进入梦乡时,却突然被一阵随风吹来的送葬声惊醒。漆黑的夜晚,凄厉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叶留玉索性起身到田里割来杂草,聚拢点燃。

范文二

尊老敬老党员事迹材料我叫时xx,家住埠村镇埠东村,现在埠东村委会工作,兄弟四人,上有70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18口人。多年以来,我们兄弟孝敬父母,兄弟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刘爱莲是1985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十九个年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们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们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抚养我们成人,是他们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们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精心赡养我们的父母,我们父母岁数都大了,生病长灾是必然的、在所难免的。我的母亲,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冠心病、胃下垂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母亲去医院就诊,尽管我的工作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母亲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你快来呀,咱娘病了。”

我立即赶到母亲的房间,看到母亲吃力地低着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刻撑起雨伞,找了出租车,把母亲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母亲的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我父亲今年也70多岁了,身体一直也很好,从小就基本上没打过针、吃过药,但天有不测风云,有次重感冒的确把我们吓得够呛,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医生猜疑是不是患了出血热,为得证实,我与妻子两天往返于济南传染病医院化验血样,直到结果出来,排除了这种可能,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陪父亲住了十二天院,直到父亲身体康复。从那年起,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都要给父亲输水疏通血管,减少患病的机会,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儿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十几年来,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们对父母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父母对我们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两个上学的孩子,使我们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兄弟四个,有三个是中共党员,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们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我们总本稿版权是本站是聚在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们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父母的。比如:每当我父亲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四人都是争着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顾父亲。我父亲当时住的病房和医生值班室对门,当时的蔡群医生都受了感动,说:“在这里住院的病人这么多,但像你们这样伺候父母的,还真少见,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她们妯娌之间更是互相谦让、互相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公婆还是对待侄子、侄女,都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和亲生子女一样,一心一意。

军转干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军转干部事迹材料(4) | 返回目录

一个在大型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倾其大半生积蓄,辞职回到生他养他的黄桥老区办农场,为乡亲们探索结构调整之路,又把农场无偿捐给当地政府———

在11月16日公布的第五届江苏省精神文明新人新事候选人名单里,人们看到这样一个名——叶留玉。就是他,放弃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生他养他的农村老家;就是他,为了给乡亲们调整农业结构趟出条新路,投入大半生积蓄,吃尽千辛万苦办起一个农场;就是他,在事业蒸蒸日上、效益节节上升时,将农场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

采访叶留玉时,他平静地说:“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实现人生价值,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决策:辞职返乡

宣堡,地处黄桥老区,是泰兴有名的银杏之乡。33年前,叶留玉从这里走入军营,当上了一名工程技术兵。1988年,正营级的他军转业到仪征化纤公司,先后任基建设备科科长、木制品厂厂长等职。就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1999年,年届半百的叶留玉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职返乡,为乡亲们做点事情。

对此,不论是单位领导还是亲朋好友一时都很难理解:老两口在仪征有着良好的待遇和生活条件,两个女儿一个已大学毕业在南京工作,一个正上大学四年级,“养养老、忙忙好”,过现成日子多好,为何偏要回老家找罪受?

然而,老叶不这样认为。老区淳朴的民风培育了他敦厚善良的性格,20年军旅生涯养成了他脚踏实地的作风。此前每次返乡,他都通过探亲访友、走村串户了解家乡的点滴变化。1999年初,叶留玉和老伴一起回乡探亲,发现庄上不少土地抛荒。一问才知道,当地农民习惯了稻麦两熟的传统种植模式,由于近年来粮价下跌,辛辛苦苦种一年田赚不到几个钱,想搞农业结构调整,又苦于心里没底,不知该如何着手。对故土有着深厚感情的叶留玉,看到这种状况心疼不已。难道种田真的没赚头了吗?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叶决定发挥自己信息渠道广泛的优势,回乡搞种植养殖业,为乡亲们调整农业结构引条路子。

和老伴统一思想后,老叶召开了家庭会议。他对两个女儿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回家乡不图名不图利,就想实实在在为父老乡亲们干一点事情。你们都已长大,该自己努力奋斗。我觉得,给子女留思想、留形象比留钱物更有价值。”熟知父亲品行的女儿们表态,坚决支持父亲,倾全家之力为家乡作贡献。

苦干:建起农场

辞职内退之前,叶留玉就十分关注农业发展。他先后订阅了800多元的报纸杂志,搜集整理了几大本农科资料,电视上的农技节目他更是常看常思。

为确定项目,他先后十几次下苏南、去安徽、跑浙江,最终确定了立体规模种养模式。

在宣堡镇政府的扶持下,1999年10月,叶留玉接手镇西北一片偏远的林场,开始了他的再创业之路。

这是怎样的一片林场呵!60多亩的土地除了四周有一些水杉树、围沟与其他田块隔开外,只有几间上可洞天、下无片席的破烂平房。没有水没有电,有的只是杂草丛生、地势高低不平的大片荒地。300米开外还有一个殡仪馆。

签订租赁协议的当晚,叶留玉独自一人宿在了农场。在这个与城里家中三室一厅有着天壤之别的破屋子里,他怎么也睡不着。凌晨1点多正当他迷迷糊糊进入梦乡时,却突然被一阵随风吹来的送葬声惊醒。漆黑的夜晚,凄厉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叶留玉索性起身到田里割来杂草,聚拢点燃。

经过一个冬天的苦干,叶留玉的小农场接上水电,建起了大小45间房屋,其中养殖用棚舍35间。开挖鱼塘3个,填塞废沟3条,复垦土地5亩。他陆续引种鲁梅克斯牧草、菊苣16亩,捉养龙昌鹅600只、美国落地王鸽104对、波尔山羊30多头、良种猪近90头,放养鱼苗2万尾,形成了牧草喂鸽、鹅,鸽鹅粪喂猪,猪粪喂鱼的立体种养模式。他购置了粉碎机、饲料机、泥浆泵等设备,还搞了些小改革,如打了3眼井,自己设计让畜禽喝上了土自来水。

其间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只有叶留玉自己晓得。他的老伴只知道,经常半夜醒来不见了老叶踪影,原来他又蹲在了鸽舍旁、羊圈里;他的女儿只知道,一两个月不见,爸爸又黑了几分、瘦了一圈;他的战友们只知道,现在要和老叶聚会一次很难,他实在无法分身。

有一次,往地里送粪肥,请来的临时工只顾方便,把池内上面稀的捞光了,干的结在坑底捞不上来。叶留玉二话不说,脱下鞋子跳进粪坑,一桶桶刮上来。

今年6月的一天,暴雨如注,雨水从降渍沟及农田四周往鱼塘里直倒,鱼塘出现了缺口。叶留玉冒着大雨站在齐腰深的水里,一面用门板挡着往里直灌的雨水,一面大声招呼雇工赶紧打坝。正在排放秧田积水的一位妇女见此情景,忍不住说:“放着好日子不过,偏要来挨这个杲(挨杲,方言,受罪的意思)。有钱借点出来,别人会念你的好。你这样吃苦不算,弄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叶留玉回乡办农场的动机,猜测的人不少,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爱出风头,还有的说他财迷心窍。面对这些,叶留玉很坦然。他认为,自己对生他养他的老区土地有一种抹不开的情结,就是想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摸索出一条新路,给乡亲们带个头。他不仅把家安在农场自己干得起劲,还动员女儿们放假回来帮着干活。

捐赠:真情永驻

农场的经济效益节节上升,叶留玉妻子的病情却越来越重了。

叶留玉的老伴身体一直不好,近年来又两次中风,一次胃穿孔。他的两个孩子又都在外地。妻子的唯一依靠就是他。分身乏术,怎么办?

左思右想,他最终作出决定:将投入大半生积蓄近40万元的农场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好让镇上安排专人继续经营完善,发挥农场试验田、示范田的作用!今年8月3日,他在捐赠协议上郑重签下了名。

近40万元啊!熟悉叶留玉的人都知道他是非常节俭的人。宣堡镇党委副书记林桂银给记者讲了这样几个细节:叶留玉平时抽的是3块多钱一包的“三塔”牌香烟,喝的是2元钱一瓶的种子酒;他规定,家里一人一条毛巾,必须至少用上一年,其间坏了也不准换;袜子前面大脚趾穿破了,左脚换右脚接着穿;农场从不设招待宴,乡村领导来了也是随茶便饭;在农场,你永远看不到喝酒的、打牌的、吹牛的……

叶留玉说,办这个农场就是为了造福老区。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也办不起来;农场交给政府,我放心!

农场捐出去了,长期在场里帮工的大舅子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他对叶留玉的老伴招呼说,家里耕地缺张犁,农场犁多,就带一张回去吧。就在他将犁装车准备运走时,叶留玉发现了,上前拦住说:“农场已捐给政府,一草一木都不能拿走。你缺犁,我另外买了送给你。”

目前,这个农场已由镇政府租赁给一个专业户经营,叶留玉有空常去看看。他说,如果经营得好,他考虑从退休金中拿出些钱来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