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精选8篇)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篇1

一、克难攻坚,埋头苦干,为共建和谐美好傩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精选8篇)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展主线,结合镇情实际,大胆提出了“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旅游拉动”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再一次迈出了加快建设和谐美好傩乡,实现同步小康的坚实步伐。

物质文明不断加强。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752.3万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1011.21万元,同比增长6%;公共财政收入63.78万元;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2.2万元,同比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9.33元,同比增长1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800万元,同比增长5%,贷款余额5700万元,同比增长15%。

紧紧围绕“城镇化建设、万亩花椒产业、铁坑傩文化旅游”三张牌发展战略,排除万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拆迁42户,圆满完成了老街改造工程,了却了历届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提升了集镇品位。完成了铁坑村傩文化陈列馆及傩戏广场建设工程;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要求,在铁坑村示范点的基础上,重力改造了花园村、国家村新农村建设。

高标准硬化了三层通村公路;开工建设了三层经坪顶至荆角xx段通乡硬化公路,硬化了坪顶、枫香等9个村的通组公路28.3公里,使全镇的通组公路达到99%,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争取资金16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鱼、坨底、盖坪、木叶、花园、铁坑等村涉及7000多人的饮水工程。

改造了海溪沟、深溪变电站,完成了学校与卫生院公租房建设130套,投资556.37万元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暨花园、国家等村土家民居改造工程488户,并如期完成了国家、同心、三角、盖坪、对香等村级办公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了城乡低保提标核查4877人,全年发放低保金615.72万元,

发放救助粮食22.64万余斤;完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293人、完成全年县分任务人数的109%,上缴资金68.96万元、完成县分任务的106%,2686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养老保险金161.6万元;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98%,报销医疗补助706.3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39人,减少贫困人口1561人,圆满完成了精准扶贫暨巩固减贫摘帽各项工作任务,极大的提升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精神文明显著提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在全镇31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完善了“四室一堂”,配齐村级办公设备;广泛开展了“道德讲堂”进村寨、进社区、进机关等系列宣讲活动,使全镇党员干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

成功举办了“古韵傩乡.醉美”大型文艺晚会,圆满举办了“古韵傩乡.醉美”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将铁坑村成功创建成了全市“十大文明村寨”,成功申报了全省“十大文明古镇”。同时通过对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扎实开展,铁坑村xx年荣获全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称号,我镇一户家庭荣获全省xx年度“十佳幸福家庭”荣誉称号。

按照新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认清新常态,率先完成了乡镇彩色版报刊--《傩乡之音》的印发,开通了xx镇 ,xx镇“古韵傩乡”微信平台,组织精干力量,高规格制作了“xx镇精准扶贫工作纪实”、“xx镇xx年宣传片”等视频宣传片,为宣传、推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力实施“民心党建”工程,扎实

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组建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加大民生工程督查力度,组建“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加大对群众帮扶力度,组建效能督查组,加大干部作风建设管理力度,xx年,共立案查办干部职工违纪违法案件2件,开除党籍1人,党内警告1人,全镇通报批评5人,诫勉谈话4人(次)。

全力支持人大、政府开展工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卫生事业明显改善,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维稳工作成效明显,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拓宽,人民武装工作稳步推进,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爱国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旅游拉动”经济发展战略,详细制定了打好“城镇化建设、万亩花椒产业、铁坑傩文化旅游”三张牌的发展方针,全力构建“和谐美好新傩乡”建设蓝图。在城镇化建设上,除圆满完成老街改造外,按照“镇有新街、村有新寨、绿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详细制定了梨子堡建设规划图,成功争取了303省道过境我镇,为下步打好城镇化建设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万亩花椒产业上,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学习、出台优惠政策等措施,已发展花椒近5000亩,预计3年内可完成2万亩的种植面积,“黔中花椒之乡”的美誉指日可待。

在傩文化旅游产业上,紧紧围绕“中国傩村〃靓丽铁坑”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挖掘、开发、打造傩文化产业,完成了傩文化陈列馆及傩戏广场等建设,铁坑村傩戏旅游观光亭系列工程也正在实施之中,打造了与傩文化旅游配套的xx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镇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我镇积极适应新常态,开创发展新局面,全面构建和谐美好傩乡,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之年。

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实现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增长20%;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

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和20%以上;

粮食产量达0.63万吨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2‰以内;

森林覆盖率50%以上。

要实现以上目标,今年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全面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准确把握加快建设和谐美好傩乡与全面建成同步小康的新形势

正确认识新常态,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和把握新常态。我们要把xx镇的工作放到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引领新常态。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常态。

一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种新常态;从全县来看,德江正在跨越发展,竭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很多乡镇的地域条件与资源优势都比我镇要好,发展的起跑线自然比我们要高出很多,我们的区位优势与交通、产业都不如人家。

我们的发展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向其它乡镇看齐,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迎难而进、顺势而为,以敢拼、敢抢、敢为的精神,以多出别人十倍的努力,切实做到发展不减速、不停步、不退位,全力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解放思想,团结奋发,是一种新常态;近年来,我镇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傩文化打造等各项工作总体上来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解放思想,靠的就是改革创新,靠的就是团结奋发,我们要认真的总结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凝聚力量,进一步团结奋发,加快乡镇工作转型升级,完成“小部制”改革,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强社会创新管理,加速经济发展进程,加紧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落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自我超越;只有这样,我们未来才会有盼头。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共罗峪口镇第十四届委员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五兴县”战略为统领,总结我镇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全面工作,讨论决定党委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动员全镇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完成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本地实际;狠抓基础实施建设,按照“生态立镇、林牧富镇、交通活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战胜困难中前进,在求实创新中发展,圆满完成了镇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农村税改、林改基本完成。

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村经济进一步放活。镇党委不折不扣的执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政策,取消了村提留,镇统筹,农业税,特产税。农民的实惠落到了实处,先后实施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贫困户,特困户,五保户补助,医保,大病救助。中国小生的“两免一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农机具补助。这些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xx年全镇粮油产量达到76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985元。

(二)生态农业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年来,通过项目实施、国家扶助,农民股份制建设、小流域承包治理、农民个户实施等模式,全镇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沟坝地、河滩地达到3000余亩。全镇共栽植核桃6000余亩,累计达到8000余亩,

(三)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实施建设步伐加快,全镇面貌明显改变。

交通建设是“xx期间”以来值得全镇人民欢庆的突出成就,村村通油路,水泥路近两年累计完成50个自然村,约182公里。全镇50个自然村人畜吃水工程已全部峻工并投入使用。其他项目如:校舍、医疗所、文化站、村级党员活动所、移动、网通通讯塔等基础性建设工程也在有序进行中。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五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坚持传统古会每年一台戏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举办了农民素质培训,农业科技培训,新修农村便民活动室三处,改造旧房92户95间,计划生育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完成了“四术”任务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

(五)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效果。

五年来,在党的建设上全镇先后开展了农村村级班子整顿,农村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榆林大发展,吕梁怎么办”开展了本镇发展大讨论活动。农村支部,村委换届,在这些工作中,镇党委始终以提高党在农村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镇党委倡导的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之风,亲民廉洁之风,成为镇村干部的自觉行动。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村级规章制度完善健全,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全镇保持了大局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干事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罗峪口镇委员会,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令人鼓舞。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招商引资难度大,工业发展空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负债压力大,农民增收困难;党的建设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未来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镇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镇一体化”的发展阶段。今年是“”开局之年,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

时期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五兴县”战略为统领,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态立镇、林牧富镇、交通活镇、科技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

具体来讲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促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狠抓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两新农民。结合三项整治以“治五乱”、“达五化”为重点,组织实施生态家院富民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动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全镇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努力实现稳定脱贫。按照“集中精力、夯实基础、整治资源、产业开发、整村推进”的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巩固温饱和脱贫致富同步推进,坚持直接面向贫困人口,坚持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不断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狠抓贫困村基本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培育、基本素质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政策落实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严格控制人口超计划增长,着力夯实贫困村发展的基础。确保“”期间全镇实现稳定脱贫。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等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特色基地建设,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围绕农业主导产业,以农民增收、产业增值为目的,积极培育产加销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节水灌溉,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缯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4、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建设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无化害农产品、特色畜禽产品和绿色产品和规模产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抓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工业、建立完善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服务网络三个关键环节,努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镇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城镇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6、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活动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便民连锁店全覆盖,街巷感化全覆盖,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养老保险机制。抓好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医疗救治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镇村道路、电网、通讯、广播、电视等基本实施建设,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三、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开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一)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立足于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落实学习考核奖励机制,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决革除陈旧落后的观念,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在解放思路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始终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转变领导方式,健全和完善领导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大事、把方向、管全局、加强综合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创新型、团结干事型”领导班子建设,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一种工作局面。提高镇村两级领导班子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统一、团结和谐、团结干事的坚强领导集体。深入实施“星级支部”创建工程,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

(三)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精力放在求发展上,把心思用在求实效上,把劲头用在抓落实上。要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多做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改革、有利于稳定、有利于群众的实事。要发扬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做每一项工作都要着眼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用科学化、数字化的标准抓落实,使各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四)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制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党的优良传统、法律法规和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落实镇村两级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狠刹空谈,浮夸、吃喝、攀比、粗暴等歪风。加大惩治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研究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形势催人奋进,发展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团结和带领全镇各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为认真做好党代会年会制工作,xx乡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

在乡党委的具体领导下,筹备工作小组根据上级有关党代会年会制工作要求,认真制订了党代会年会制度、党代表提案暂行办法等制度;根据第一次会议以来代表异动情况,补选了4位党代表,本次党代会代表总人数为105名。

通过20多天的认真筹备,会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中国共产党xx乡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11月18日如期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xx乡党委工作报告和乡纪委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xx乡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党委班子成员向大会进行了述职述廉;全体与会党代表对党委班子及其成员进行了民主测评,并现场公布了测评结果。

二、具体做法

1、乡党委高度重视。xx乡党委高度重视这次党代会年会工作,在多次召开党委会议进行认真研究部署的基础上,成立了党代会年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了会务组、宣传组、后勤组3个工作组,负责各项会务准备工作。

乡党委书记周晓涛同志,副书记、乡长何雪萍同志都自始至终关注党代会筹备期间和会议期间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相关工作。主要领导对党代会各项工作亲自抓,对《党委工作报告》等各项大会文件材料亲自审阅修改,通过大会筹备小组集中精力,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了大会文件草拟、日程安排、大会的会议材料印制分发及其宣传报道等工作。筹备小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确保了大会的顺利召开。

2、依法依规补选代表。我乡在充分调查了解党代会代表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将本次党代会需补选的党代表名额分配到乡机关党支部。机关党支部根据分配的名额,充分酝酿产生了党代表预备候选人后,将预备候选人名单报乡党委进行了资格审查。审查通过后,再交回机关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合法产生。在充分发挥基层民主的基础上我乡依法补选出了贺益华等4名同志为xx乡第十三四党代会代表。

3、认真收集提案。按照有关规定,我乡于20xx年10月下旬开展了代表提案收集工作。

此外,我们也对乡党委委员和党代表在接待党员群众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筛选出代表性强、影响范围广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年会提案的候选提案交由乡党委审核。

通过对收集到的提案进行反复推敲,最后通过了《关于强化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工作的建议》等2个提案,提案主要涉及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所选提案具有广泛性、先进性、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相关提案经乡党委审议和本次大会通过,现已按照提案的处理办法,转交相关的承办部门跟踪处理。

4、精心组织会议。在党代会召开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大会的几个重点环节,针对大会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做好应变措施,确保每个环节紧紧相扣,顺利开展。一是思想认识的统一。通过对乡党代表的宣传教育,层层抓好思想统一工作,让广大党代表正确认识召开党代会年会制的重要意义;二是把好民主评议关。做好民主评议票印制、清点、统计等工作,大会专门配备了4名计票工作人员,确保快速、准确无误的统计出民主评议结果。

5、内容丰富,时间紧凑,让年会开得实。这次党代会年会,一个“实”字贯彻始终:文风朴实、数字详实、内容平实。既有集中听取报告,又安排有分组讨论;既有代表发言,又有代表问询;还有民主测评、参观考察,年会充分发挥“议”的功能,减少党代表的“旁观思想”。内容丰富,会议紧凑,整个会议不到3个小时就结束。会议还采取“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让党代会年会开出了高水准,乡党代会年会在以往听取和审查乡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开展对乡党委班子及成员测评等工作的基础上,推出“自选动作”——抓基层党建述职报告。这是一新的环节,让党代表更多了解了全乡党建工作现状及问题,不断提高了党代表参与党建工作的主体意识。

三、实行党代会年会制的意义

(一)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发展思路。下阶段,xx乡党委工作总体指导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动员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新常态,构建新优势,再添新动力,谋求新发展,全力加快魅力建设进程。

(二)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乡党委通过精心组织,把党的代表大会年会作为了统一干部思想、贯彻党委意图、明确任务、落实措施、进行决策的大会,乡党委把全乡的重大问题放在党代表大会上讨论决定,从而提高了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党代表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扩大党内民主,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我们对代表提出的提案、提议和意见建议及时进行了梳理归类,明确责任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把办理结果反馈给代表,真正做到代表提出的提案、提议和意见建议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强化了对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监督。根据大会议程,党代表现场对党委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民主测评,评议工作公开透明,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来自党内由上而下的监督,强化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体现了党代表的监督职能。

(四)增强了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召开党代表大会年会,使代表们改变了过去五年开一次会的旧观念,从思想上改变党代表对党代会常任制、年会制的认识。强化了党代表对党内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党代表积极地参与到参政议政、献计献策的主流中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我们在县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圆满的召开了中共xx乡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取得了预期的会议效果,为今后的全面实行党代会年会制探索了工作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篇4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共厦门市后溪镇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区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第十三届镇党委的主要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厦门市后溪镇第十四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现在,受镇党委委托,我代表中共厦门市后溪镇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关于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抢抓岛内外一体化和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的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全区跨越发展大局,继续实施积极的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继续加大公共领域的投入,更加关注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建设,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继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营造了有利加快跨越发展的良好环境,圆满完成了“”规划主要经济指标和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20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财政总收入首破亿元大关,达到1.78亿元,镇级财政收入7369万元。与20xx年比,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8.73亿元,年均增幅33.68%,财政总收入增加了1.48亿元,年均增幅59.9%,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6440万元,年均增幅51.31%。

二、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建成3.12平方公里后溪工业组团,正新新厂、华电热能、多科膜太阳能、新凯复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目前已引进企业120多家,达产后可实现总产值60亿元,正成为我区一个重要的产业集聚地。厦门北站顺利开通运营,厦门北站茶港城、小商品批发市场、圣果院商业中心、北站营运中心、海西汽车物流交易中心、邮政处理中心、长途汽车站、宏谦物流中心开工建设。第三产业发展要素加速集聚、加速布局,为增强我镇经济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城市建设呈现新格局。完成征地23657亩,拆迁137万平方米。建成厦门北站交通运输枢纽,集美北大道、海翔大道、中洲路、站南一路、站西三路、新孙坂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东部有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入驻,在校师生达5万人,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文教特色明显的城市组团。中部以厦门北站为核心,集高端商贸、现代物流、人居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城区正多点开花、连点成线、抱团成组。西部后溪工业组团已基本完成招商,园区道路及水、电、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新村外口公寓、许庄外口公寓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员工服务中心正规划建设,正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集聚地和外口集散地,一个以后溪工业组团为核心,产业特色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组团日渐成型。

四、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投入50万元,首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进一步在全镇营造了尊师重教氛围。后溪中学异地重建,东边国小翻建工程顺利开工,新开办了后溪中心幼儿园,整合岩内国小和中心国小教育资源,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趋合理。溪西村、前进村两个标准化卫生所顺利选址,进入征地阶段,农村基本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对农村基层文体需求的投入,首次成立了后溪镇文艺志愿者协会,首次形成群众露天文艺广场,全镇各村(居)实现村村有一支文体活动队伍。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20xx年我镇荣获市级“平安先进镇(街)”称号和市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镇计生协会被中国计生协会评为20xx年度基层先进单位。同步推进其它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妇女儿童工作等不断创新提高。

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在全省率先推行“老无忧”贷款缴交养老保险,2203名群众受益,有效解决了被征地人员“老有所养”问题。大力拓展“绿洲计划”,加大扶贫、济困、帮残力度,建立并完善了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后溪村、前进村、仑上村和黄地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辖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完成生猪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辖区环境卫生水平显著提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持续上升。多管齐下推动就业和创业工作,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力近4000人,有效解决被征地人员转产转业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98元,五年平均增幅达11%。

六、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活动,镇党委科学发展的思路不断提升,科学发展实效不断显现,科学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一批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得以建立健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保障激励和监督制约机制,制定《后溪镇村两委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居)级组织成员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高了村(居)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注重在征地拆迁等一线工作中培养人才,锻炼干部,一批年轻党员干部在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中心工作中当先锋,做主力。五年来累计发展党员98名,预备党员转正156名,建立非公支部7个。20xx年镇党委被评为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后垵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开展“三资”清理工作,推行“五要”工程,有力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回顾过去,我们在加快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涌现了多个工作典型和亮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有待扩张,产业链还需大力培育,第三产业发展仍处布局萌芽状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待时日;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还不相适应,民生保障和群众转产转业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作风有待转变,效能需要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任重道远等等。今后我们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今后五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市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决胜期。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但希望大于挑战。经过五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后溪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为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西部工业组团的长足发展,为后溪城市化注入了强大动力,文教片区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投用,为后溪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厦门北站作为海西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进一步汇聚,后溪的区位优势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今后五年,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大力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一心四片”城市发展格局,同步推进北站片区与杏林湾核心区建设,更是成为助力后溪腾飞的强大动力。因此,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基调,坚持“二、三产共推进、内外需齐拓展”的方针,按照《集美区“”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的要求,全力做好项目推进和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新城区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区配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人居环境;重点做好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建设生态环保型旅游区和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区,把后溪镇打造为“科学发展、生态低碳、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陆域枢纽和物流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环保型水源保护区和休闲旅游中心的现代宜居新城,全面提升后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亿元,累计合同利用外资达到3亿美元。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东部文教区、西部工业区,北站核心区初具规模,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全镇总人口达到1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年均递增 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年均递增9.8%,城镇、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

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做到“八个坚持”: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把深化改革作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和手段。特别是要在破解征地拆迁难,民生保障要求高,社会维稳压力大等制约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上,继续发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创新,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

——坚持以做大做强工业为根本。当前,工业经济仍是我镇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税源。要充分利用好后溪工业组团这一有力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快壮大经济总量,汇聚产业要素,打造产业链,使之成为我镇加快城市化,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

——坚持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方向。当前,我镇第三产业发展仍处谋篇布局阶段,第三产业对我镇经济贡献仍需时日。要紧紧抓住厦门北站这一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北站及其配套辅助设施的幅射作用,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中心。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第三产业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规划先导。要在区委、区政府“一心四片”的城市构架下,结合后溪实际,高起点、高品质、大视野构筑后溪新城城市发展框架,努力把后溪新城打造成科学发展,生态低碳,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陆域枢纽和物流基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环保型水源保护区和休闲旅游中心的现代宜居新城。

——坚持基础先行。要围绕构筑“一心、两翼、四轴”后溪新城新格局,继续强力推进征地拆迁,加快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步伐,为加快构筑后溪新城新形象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坚持民生为重。切实把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做到新城建设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同步推进,同步提高。要更加关注被征地人员转产转业、生活保障等问题,要继续加大对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坚持建管并重。要坚持推进城市建设与加强城市管理相结合,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按照城市化要求,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形成有利于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坚持党建为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确保党的组织始终成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争创跨越发展新优势

以厦门北站和后溪工业组团等重大片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做精一产、提升二产、拓展三产”调整优化产业升级的“产业强镇”发展思路,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精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一要做大做强工业企业。依托后溪工业组团开发建设,引进和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延伸配套产业链,积极培育机械、电子、轻纺等产业集群。壮大现有支柱产业,重点培育正新橡胶、姚明织带、新凯航太、新乘钨钢等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多科莫太阳能等企业,引进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机的上中下游企业,发展光伏产业;推进新凯航太、新鸿洲精密科技等高端航空器材开工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动中国华电(燃气)热能项目建设,发展煤改燃气和并网发电。实施鼓励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自主创新等的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鼓励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工作,重点帮扶名牌商标争创企业,努力开拓市场。

二要做深做活现代服务业。加强北站片区商贸物流业培育和建设。以北站邮件处理中心、海西汽车物流中心、宏谦物流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引进、扶持一批技术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商贸物流企业集团,打造海西区域性商业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利用中移动、中电信、中数码等龙头项目的落地,依托文教区科研、智力优势,密切文教区与工业区、新站片区、杏林湾核心区的互动,推动文化创意(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引进和建设中影动漫产业基地、中国电信动漫平台、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平台等大项目。引导房地产业健康积极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集商务写字楼、高端住宅、安置房及保障性住屋为一体的多元化房地产格局,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三要做细做实现代农业。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以服务城市为方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重点做好观光果园、休闲旅游农业、花卉、绿色食品等基地建设,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农家乐项目。积极推动白虎岩生态运动景区规划建设,推动“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开发。

二、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力促后溪新城早出形象

按照“四高”要求,全力做好项目推进和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力促后溪新城早出形象。

一要高起点构建城市框架。紧紧抓住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黄金机遇,按照集美区“一心四片”的城市构架以及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思路,高品质、高起点、大视野构筑后溪新城,形成以厦门北站为核心,文教区和工业组团为两翼,“文教区——北站中心城区——工业组团”轴、“北站中心城区——杏林湾片区”轴、“工业组团——杏林湾片区”轴和“文教区——杏林湾片区”轴四轴联通成组团的“一心两翼四轴”的城市发展框架,打造新的对外中心门户。

二要高品质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按城市化标准进行新农村建设,整合政策资源,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同步推进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做好后溪、前进村旧村改造工程,完成溪西、后溪、仑上道路建设和新村、英村自来水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完成村集体发展项目的选材、包装和运营,全面加大农村公益性资产市场化运作步伐,做好新村外口公寓、圣果院商业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项目股权分配方案,提高村集体收入。

三要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激发项目组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村(居)干部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优势和能动性,全力突破征地拆迁难题,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成北站东西通道、北广场和长途汽车站站房,完成集美北大道、天水路、圣果路、学院路等对外交通主干道,贯通中洲路及海翔大道。完成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理工(二期)和福大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项目收尾工作。快速推进火车站安置房、碧溪花园、西客明珠等安置房项目,完善安置房小区生活配套,确保被拆迁户顺利入住。要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策划、梳理和储备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性项目。

四要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由“城区向社区延伸,城市向农村辐射”。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提升社区建设规范化水平,逐步规范“村改居”社区工作制度。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实现社区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完善村务民主议事和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加强村务公开,财务监督,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三、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打造“平安、和谐、幸福、宜居”后溪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投入更多的精力破解群众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文化娱乐等民生问题,切实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要多渠道改善民生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延伸并拓宽“绿洲计划”内涵,做好“全民医保”投保工作,完善“老无忧”养老保险管理机制,形成低保户动态管理体制。要更加关心困难群众、低保边缘户生产生活,大力开展关爱行动,加大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工作。继续有针对性的开展被征地农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特别要做好“4050”人员和大学生就业问题,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促进收入较快增长。

二要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优化义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增办公立幼儿园,满足日益增长的幼儿优质教育需求。加快义务教育资源的整合,高标准完成后溪中学异地重建工程,推进辖区中学与高校合作办学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主动对接、争取厦门双十中学等名校到后溪镇开班办学。推进卫生医疗事业。继续加大对后溪卫生院的扶持力度,促成综合医院项目落户建设,完善村(居)医疗服务点建设,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向村(居)覆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免费为群众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

三要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生态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带动全镇范围内的公民道德素质提升。规划建设后溪片区文体中心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发动村(居)开发经常性、丰富多彩、群众广泛参与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各项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建设运营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绿色网吧等工程,全力打造自主开展学习、娱乐、科普培训、信息交流等活动的平台。

四要持续深化“平安后溪”建设。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 件预警处置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信访、司法、民政、妇联、民兵、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多管齐下共同致力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有效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大,逐步完善治安监控网络建设,提高防控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城管责任制,充实土地巡查力量,加强职能部门联动,坚持全面巡查与重点监控相结合,加大对非法占地、违章搭盖和争抢地材等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查处力度,维护稳定的施工环境。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三合一”场所、夏季防溺水工作专项整治,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治、森林防火和防台抗汛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和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加快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水平

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是推进后溪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保证。必须毫不放松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立足后溪实际,强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求先行,以思想的持续解放推动思路的持续拓展,努力把市、区精神与我镇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营造思想大解放的浓厚氛围和主动作为抓机遇,敢闯敢试求先行的良好环境。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增强团结、拒腐防变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形成密切协作、团结奋进的工作格局。

二要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健全镇党委抓党建的领导和工作机制,落实“从严治党”措施,全面加强镇党委的自身建设,发挥“龙头”作用。重视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着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素质,重视培养各类人才。要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下大气力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完善村务民主决策听证制度,保证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和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私宅建设工作的监督、审核、审批,健全村“两委”工作规范,完善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形式和内容,建立健全村干部权力行使制约机制。要加强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开展党建和群团建设工作一体化工作试点,不断探索抓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教育新途径,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廉洁高效的机制。认真落实反腐倡廉“六个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严格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廉政责任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与参与的反腐败格局。认真学习贯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按照《廉政准则》要求,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惩治腐败,深入开展查办案件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督和监管,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四要切实改进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切实改进和加强机关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把机关思想作风建设与干部考核、效能建设、反腐倡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深入开展“提升机关效能,服务跨越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坚决克服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思想,强化党员干部忧患意识、拼搏意识、实干精神。大兴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之风,认真落实对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规定,深入开展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重视培养党员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代表们、同志们,后溪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中共集美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四、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以立说立行的态度、义无反顾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毅力、只争朝夕的精神,务实苦干、锐意进取,努力实现我镇科学发展新跨越,为把后溪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平安和谐之镇而努力奋斗!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篇5

我乡党委自XX年换届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取得了突出成绩,现在,我谨代表中共xx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乡紧紧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xx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呈现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祥合的良好势态。

1、gdp达到21800万元;

2、财税达到60.1万元;

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00万元;

4、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7800万元;

5、粮食总产达到17498吨;

6、计生率完成91%;

7、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4360 元。

(一)巩固传统农业,发展优势产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

1、巩固传统农业生产

五年来,我乡在发展经济农业的同时,高度重视传统农业生产,全乡粮食播种面积得到了稳定,全乡小麦、油菜播种面积15000亩,插播水稻、玉米面积达到13000亩,其中推广旱育秧1500亩,确保了我乡传统农业目标任务的完成。

2、畜牧业发展得到壮大

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实行免费用地和向上积极争取补助资金的办法,鼓励和扶助畜牧业的发展和扩大,全年生猪出栏达到 36423头,小家禽出栏达到 30.27万只。五年来共建成常存栏200头以上,大型生猪养殖厂2个,小规模(年出栏30头以上)养殖户55户。

3、“春兰”牌西瓜生产发展迅速

“春兰”牌西瓜是优势产业,近几年,全乡以巩固老区、发展新区、鼓励规模种植为重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早规划、早发动;抓好示范社,扩大示范作用;协会主动,政府扶持;加大补助,鼓励规模经营。在选种时注重了早、中、晚品种的搭配,乡西瓜协会、乡农技站对每户种植户实行了时时跟踪技术指导,确保了品质的稳定。全乡西瓜种植面积达到了XX亩,产值达到5000余吨。

4、特色林果业得到发展

根据xx乡农村闲置土地多,外出劳动力多的现状相适宜。通过奖补结合的办法,积极发动有条件村民种植低投入、成效快的新型经济林-柜安1500亩。同时加大了传统中江柚的管理,努力提高品质、增加果农收入,乡农技站人员定期深入到基地村进行技术指导,全乡中江柚种植面积达500亩,实现了双丰收。

5、认真贯彻各项惠农、强农政策

全面足额兑现了粮食直补,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验收。大力加快劳务开发,切实做到了“输出前有培训,输出中有组织,输出后有服务”,同时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家电下乡”工作继续深入推进,重点加强了“家电下乡”经销商的监控、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报批程序,严格杜绝了经销商的“小工作”,同时及时做好资料的录入工作,确保了每一户及时补贴到位。

6、积极探索闲置土地的合法流转

随着外出农民工的逐年增加,农村闲置弃荒地日渐扩大,如何合理利用好闲置弃荒地,乡党委、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分别在杨家场村、新开村进行了示范,成功引进了2位客商对闲置地进行集中开发,首次集中开发了200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显见成效

1、实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格局

方便的交通是加快的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xx乡党委、政府都致力于改变落后的交通条件,通过努力,交通得到了两次的飞跃。第一次是抓住全县交通大会战机遇,通过群众自筹、社会捐助、国家补助的办法,一年全乡15个村就有10个村完成了村道路更化建设;第二次是得用灾后重建设政策,解决了村与村之间连接和断头路 22.4公里,解决了与周边镇的连接线 4.5 公里。两次飞跃,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2、场镇功能进一步完善

两条断头路600米,扩展场镇规模,新增门面30余个;投资18万元,规范市场,充分发挥三县交界的场镇的辐射能力;投资43万了新建了两个垃圾收集场;投资49万元完成谭受供水站新修厂房一痤,并更换了管网,维修了高位水池,解决谭受场镇0.07万人饮水问题;投资35万元,更换了水厂管网及水泵,解决0.05万人饮水问题,场镇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XX年以来,乡党委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工作,做到了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相结合,每年我乡完成3-5口塘堰整治。一度掀起了“大战红五月”;新挖塘堰热潮,主要采取项目支持与群众“一事一议”相结合,政府适度补助的办法,五年来共挖塘堰52口,整治塘堰 43口,较大解决了旱湾死角用水难问题。“5.12”地震后更是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全面完成了境内继光右干渠、元华支渠、一、二、三支渠“三面光”建设,彻底改变了放水难问题,相继完成了山青村水库和杨家场水库整治。

4、全力推进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xx乡党委、政府振奋精神,以饱满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投身于灾后重建中,党政班子领导条块结合分工,分化责任,党员干部包项目办法,全力推动灾后重建,一是完成了 970户农村农房建设,二是快速推进了75个项目建设。

(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为构建美好新筑牢基础。

1、计划生育工作有序开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一把手”负责制,调整了分管领导,进一步充实了计生干部队伍,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各村计生员工作会,党委会坚持每月研究计生工作。进一步研究制定了计生工作考核办法,同时细化了工作措施,坚持日常性工作与重点清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了对违规生育的处理力度,对历年违规生育户做到了100%处罚到位。

2、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卫生工作得到巩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7%,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都得到了普及。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学楼重建工作,截止目前,所有学校项目都已竣工,并已投入使用。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扶正能力

五年来,乡党委把树好党风、抓好政风、带好民风作为重要任务,以科学发展风为统领全届,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重要思想,科学发展风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发展意识,发展能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责任感,责任心强化执行力,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证。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来,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深入实施”三级联创“,”“挂包帮”活动,全面推行“四必四公开”制度。顺利完成了村两委班子换届,全面完成了15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

2、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作与经济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推进了全乡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发展。在抓好党委班子自身建设的基础上,以勤政廉政、高效务实为目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速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面,培养一批优秀干部,选拨一批优秀人才,重视加强乡村干部的监管和廉政建设,保持了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廉洁和勤政为民。

3、抓班子、带队,增强战斗力的凝聚力。几年来,我乡党委在班子建设上一直致力于”增进团结,提高水平,做好表率“理念,充分强化了基层党委的核心作用。乡党委坚持定期召开沟心通气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化解矛盾和误会,建立和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集体议决。经常召开党政班子工作会议,很好协调了党委与政府的工作,增进了党政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理解和支持,形成强大的党政合力。形成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的浓厚风气,党政班子成员事事处处都能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二、“”期间工作经验和不足总结

(一)主要的经验

1、抓好场镇开发,推动乡域经济发展。xx乡地处中江县最南端,位于中江、大英、乐至三县交汇之地。几年来,xx乡党委、政府深挖场镇的区位优势,努力在场镇开发方面做文章,成功开发了永华街,不仅使xx乡场镇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而且使乡域经济更加活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依法推动土地合理流转,有效解决土地弃荒。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土地弃荒日渐明显。面对这一问题,xx乡党委、政府根据当前国家的法规、政策,努力探索土地依法合理流转之路,主要采取引进业主,成片开发的办法。“”期间共合理流转土地200亩,初步探索出了土地流转之路。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夯实筑强基础。一个班子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村的发展。选好配强班子,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一直以来是xx乡党委的重点工作。启用了一批想干事,能干成事,且群众公认的在农村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党员群众,加强了软弱散漫班子的整改力度,有效推动了全乡15个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

工作报告

◆分享好文◆4、以村道为重点,全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俗语言“要想富,先修路”,深刻揭示了加快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无不时刻思考这一问题,两届都始终把以村道为主的交通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为之不懈努力,主要采取了项目支持,群众自筹,社会捐赠“三结合”办法,抓住了XX年全县“交通大会战”和灾后重建两次机遇,率先在全县实现了全乡15个村村村通水泥路。

(二)存在的不足

1、工业薄弱,一直以来以农业为重点,在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发展方面思路不开,方法不高,工业方面没有成效。

2、场镇安全饮用水方面。场镇由于受地下卤盐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引用地表水,政府先后投入50余万元进行技改,但受设备处理能力影响,不能彻底解决。

3、宣传力度不足,外塑形象不强。宣传是推动促进工作的有力工具,一段时间以来,xx乡党委、政府放松了宣传工作使很多方面处于被动。

三、今后五年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要求

未来的五年,是我乡全面实施“”规划、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五年,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念,凝聚人心,抢抓机遇,树立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加快乡域经济发展。

五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人与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新。

五年工作要求:突出工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政治、精神文明进步、全力构筑和谐社会。我们要围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个主题,大力倡导“两种精神”。

一是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争创一流精神。精神状态决定着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各级干部都要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干好各项工作,要以全县先进水平为榜样,找差距、挖潜力、创一流,做工作、搞建设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反对粗枝大叶、反对走形式。

二要大力倡导和弘扬锲而不舍抓落实精神。思路决定出路,落实决定成效。号召我乡党员干部要把落实、落实、再落实作为工作的座右铭,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要把总目标分解为子目标,具体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方案,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定要求,环环紧扣去抓,逐个问题突破,真正把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实到位。关键细节往往决定成败,一定要周密细致去做。坚持干好每一天、拼搏每一年。

四、今后五年工作措施和任务

(一)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粮食、生猪、优质水果、珍贵林木和劳务输出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

1、种植业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扶持一般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我乡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开辟了新路子:(1)我乡“春兰”西瓜以其独特的市场优势,成为我乡“”重点发展产业,预计到20xx年我乡将建成西瓜种植基地XX亩形成产地市场。(2)我乡巨桉及蔬菜种植一直存在巨大商机和优势,这五年里,我乡将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引进先进种植技术,科学种植,到20xx年建成特色蔬菜种植基地2350亩,带动我乡种植业蓬勃发展。(3)优质水果种植,我乡“中江柚”享誉全县,到20xx年新建优质水果基地2700亩。(4)我乡近期将发展水稻制种,发展新型种植业,截至20xx年我乡将建成200亩的水稻制种基地。在种植总体布局上,一是发挥特色种植的优势和已有成就,扩大销售市场,带动我乡经济发展。二是在发挥优势产业的同时,再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三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2、科技养殖上台阶。加快我乡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破式发展畜牧养殖业,扩大养殖规模,将我乡养殖业规模化、规范化。“”期间,要着力加大生猪养殖规模,到20xx年新建17500平方米养殖场。以谭受水库为载体发展水产养殖“”期间将投资50万元新建水产养殖210亩。发展鸡、兔养殖,扩大鸡、兔养殖面积,加大牲畜养殖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建设养鸡场3处。我乡将引进先进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户养殖水平,增加人均纯收入。以上举措将进一步提高我乡产业优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我乡经济。

3、林业上,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强化保护管理,减少资源消耗优化林木结构,全面提高森林的产出功能,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期间,我乡将充分利用干线公路,沿路实施通道绿化工程,建设完善的绿化体系15公顷。新建林木改造基地4150亩,治理江河小流域,营造林木面积200公顷,完成公益林建设133.3公顷,实施封山育林133.3公顷。使我乡森林覆盖率达到45%。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上,借灾后重建和国家各项扶持资金,我乡将继续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力争改善我乡水利基础建设现状。截至20xx年我乡将:新建、整治堰塘216口,其中新建39处,工程占地总面积1148.4亩;新建、整治蓄水池733口,整治141口,新建整治工程可新增溉面2884亩;水库、石河堰新建、整治、掏淤38处,整治后将新增灌溉面积6525亩;新建整治干支渠25.72千米,其中新建8.2千米,新建整治末级渠道59.37千米,田间支渠117.45千米;丰产沟整治15.3千米,新建、整治小型灌溉泵站22处,并努力实现农田综合整治开发10000亩,打造杨家场村机械节水灌溉,新增控灌面积1000亩。加大机电提灌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我乡在5年时间里将、整治提灌站43个,建设规模40、50千瓦。继续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使一部分人脱贫致富,同时,通过典型示范,把杨家场村建成小康示范村,加快农机推广步伐,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5、全力提速农村劳务经济。发挥我乡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狠抓劳务开发,创新机制,促进劳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劳务开发同职业培训相结合,抓住沿海发达地区缺乏大量产业工人和技能工人的契机,依托培训平台,做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务经济与职业培训互动。劳务开发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内源型经济”,促进劳务经济与工商业互动。劳务开发与中介服务相结合,促进劳务经济与服务业互动。劳务开发与土地流转相结合,促进劳务经济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劳务开发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促进劳务经济与城镇化互动。到20xx年,劳务输出0.6万人,劳务收入7950万元,建设成全县劳务产业经济重点乡镇。

6、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切实保障使农民增收,全乡到20xx年将建成5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实施“工业兴乡”战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时期,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兴乡”战略,以工业项目开发为重点,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基础条件,发展特色工业,狠抓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到20xx年,全乡工业总产值达到31250万元。

1、着力抓好我乡卤盐开发。我乡卤盐资源丰富,但近几年项目实施工作迟缓,为加快开发步伐,我乡将卤盐开发列入我乡“”规划的重点实施项目。将投资3000万元用于卤盐开采和开发,发展以卤盐产业为主的龙头产业。从而带动我乡经济发展。

2、做强做大现有企业。坚持走农工互动的路子,培育壮大农业企业,推动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期间将投入150万元用于我乡砖厂和木厂的扩建和改造,扩大砖厂、木厂规模,增加就业人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劳务输出现象,改善我乡工业发展现状。

3、培育一批新型企业。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新型企业的建设,建设农产品加工厂,解决我乡农产品深加工难题,培育以粮油、食品加工为主的生产线,使我乡农产品经济价值得到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到20xx年我乡将投资80万元,新建农产品加工厂2个。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

“”期间,我乡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国家项目投入资金,围绕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抓好项目保建设,抓好项目促发展。在农业、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能源、工业、城建、社会事业等领域中筛选项目,论证、储备、争取项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大、支撑作用强、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

1、交通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对公路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大办交通,建成内畅外联、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期间,重点加快我乡乡村道路建设,到20xx年,我乡将实现所有村通水泥路,共修建村级道路50条,总长87公里,实现我乡道路畅通的目标。

2、能源建设。抓好我乡沼气项目建设,利用农村燃料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发展沼气建设项目,力争“村村有沼气、户户用沼气”。到20xx年投资175万元完成沼气池建设3500口。

3、通信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培植”的原则,大力发展电信、移动及其它传输网络建设,有步骤地建设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网。加快光纤化建设,逐步实现光纤到场镇、到农家,为城乡家庭信息化提供网络支撑。大力发展村通电话,提高村通电话覆盖率。到20xx年,实现“户户光纤”的目标。建成集语言、数据、图像功能于一体,以光纤通信为主的宽带信息网,实现网络的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

4、村级服务设施建设。抓住灾后重建这一重要契机,完善我乡各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我乡将投资1180万元用于我乡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新建村级活动室7个、村级广播站15个、村级文化站15个和村卫生站15个、新建农村超市5个,以上举措将大大改善我乡村级服务设施面貌。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餐饮娱乐业。围绕“特色餐饮”目标,大力发展我乡特色餐饮,积极创建较有档次、功能齐全的餐馆。扶植发展一些方便农民、服务大众的小餐馆。加强娱乐硬件设施建设,“”期间修建一座多功能一体化的娱乐广场,丰富我乡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

(2)旅游业

以谭受水库为依托,引导发展一批以具有田园风光、特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景点,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多渠道投入,多方式的宣传,促进我乡旅游业的发展。

(五)加快社会进步,实现经济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1、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发展两基教育成果,继续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建设现代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训教育事业,继续搞好农村远程电化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 2、卫生。以乡村级卫生建设为重点,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救助、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预计到20xx年,农村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社会保障。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扩大城镇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加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工作,建立广泛的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受社会保障改革成果。到20xx年我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

1、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健全乡、村二级计生管理网络,贯彻计生法规、落实计生政策,突出抓好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工作,促进优生优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结合起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以内,出生婴儿性别比趋于正常,计划生育率达90%。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自然改善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构建绿色环保的经济社会新格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老污染,控制新污染,加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流域综合治理水利配套工程,积极环境优美乡镇。使全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使生态更加优化,环境更加和谐。

(七)城镇建设

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树立城镇美好形象。按照乡党委、政府建设构想,奋力搞好城镇设施建设。加强城镇道路绿化建设,建设街道绿化XX米。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水冲式厕所4个、XX平方米车站1个、自来水厂2个、XX平方米休闲娱乐广场、整治下水道3000米、河堤XX米。新建路灯400盏、线路XX米。

各位代表,同志们,当前,我们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困难蕴含着新的机遇,挑战激励着新的发展。希望全乡上下坚定信心、负重奋进、积极有为,在应对危机中抢占先机,在化解压力中增强动力,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把打造成美好家园而共同努力奋斗!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篇6

现在,我代表中共xx县xx街道工作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共xx县xx街道党员代表会议是在街道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五美共建”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工作部署,回顾总结街道20xx年党建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动员全街道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合力打造“五美家园”。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xx街道党工委以xx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全县发展主战场,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解放思想,科学谋划,牢牢把握发展稳定大局

20xx年,街道党工委坚决贯彻落实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稳定大局,强化“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促发展”的理念,紧扣“服务全县,发展,创新管理”工作主题,明确“融入大发展,决战新项目,做美城”的发展思路,形成以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党建工作格局。

遵循“大服务”理念,从解决“有人办事”、“办得好事”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继推出“菜单式”服务、住村联心、三小时志愿服务等;组织开展中国梦宣讲、“诸暨经验”大讨论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街道干部群众的创业热情;不断拓展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作用发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

二、加快发展,攻坚克难,不断推进城市项目建设

一是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加快城市发展,关键在项目。20xx年,结合全县“411”重大项目“百日攻坚”行动,我们坚持实干工作精神,创新组长包干制、限期完成制、驻村住户制、效能督查制四项制度,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力度和速度,基本完成了古院拆迁、汤公园坟墓迁移、新元焊材高压线路迁移、东峰至吴突头道路拓宽工程、全民健身中心、溪边路道路工程、北门桥头至三墩桥道路拓宽工程、梅溪国小、射击中心、车站路土地征用10个项目的前期政策处理,并全力推进古院征地扫尾、污水处理厂二期、腾龙小区二期、二都街等11大项目的政策处理工作。

二是城市更新不断推进。坚持把“三改一拆”工作作为推进城市新区建设、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工程,全面打响“三改一拆”攻坚战。全年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7万平方米,完成三年任务总数的123.94%。突出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结合“万方拆违行动”等专项行动,对干道和景区公路沿线的乱搭乱建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对北街废品收购站、古院吴突头、水阁区块、北街过渡房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拆除。

同时,加大规划内两违的处罚力度,专门成立工作组,逐村逐户上门进行登记,并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处理。

三是城市环境不断优化。联动推进“六边三化”及“双清”行动,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在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建立街道洁净乡村督查办,每月对各村洁净情况进行打分和公示。同时,配合开展县城亮化、美化行动,对河道、村庄、田野环境进行了全面“大扫除”,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

三、统筹城乡,优化环境,扎实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20xx年,xx街道村集体经济收入584.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6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13.9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增收工作。

一是扬长补短,全力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引导东峰、后江、七山头等村围绕服务城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蔬菜、土猪养殖、茶叶等特色农业项目。截止目前,七山头品牌土猪养殖已辐射到全县6个乡镇的18个村,全年实现销售额600多万元。开展生态蔬菜“提质扩面”工程,新建东峰钢架大棚1.5万平方米,扩建井东、西源头保障型蔬菜基地50亩,钢架大棚2.1万平方米,实现产值1740多万元。

二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的原则,针对城中村固定资产集中的特点,采取股份合作、集体经营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如龙潭村在项目返还地上,以村民和村集体入股的形式筹资兴建了综合农贸市场,开创了村级留用返还地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引导七山头等偏远村,通过农户采取土地入股、分散养殖等方式成立猕猴桃、土猪养殖等专业合作社,抱团出击,打响品牌;同时,积极培育来料加工产业,全年共发放加工费2900多万元。

三是多予少取,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坚持“输血促造血”的原则,充分利用好产业扶持政策优势,开展新一轮扶贫对象的认定;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成功创建全县首个丽水市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街道)。20xx年,街道共创建示范合作社2家,示范农产品10个,示范基地10个,示范家庭农场(大学生创业)10家;开展山塘水库巡查,对金溪防洪坝及8个山塘水库进行了加固修复;申报村级“一事一议”项目7个,落实省补资金186万元。

四、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全面协调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社会保障逐步完善。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街道、村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初步构建起“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三大保障体系全覆盖的“大社保”体系。20xx年农村参保总人数24247人,参保率达98.10%;居民参保总人数9568 人,参保率达97.8%。全年费用报销(给付)申报达637人次,金额合计523.7万元。

二是社会管理取得实效。坚持“窗口围绕群众转”的服务理念,整合资源,将临街的两间店面收回,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和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两个窗口进行统一布置,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一年来,两个中心共办理各类证件610件,受理政策咨询3700人次,核实发放各类医保、低保、困难救助等413万元,无一起群众投诉的发生。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考核,配合安监等部门对辖区内的400多家企业进行安全巡查,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依法处理招投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全年共进行招投标9宗,没有出现一起纠纷和差错。

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开展各项文明创建和文化礼堂建设,东峰村文化礼堂成为全县首批县级文化礼堂;省级体育街道的创建顺利通过验收;落实社区管理职能,完善社区居监会等服务机构;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制定出台多项制度强化考核;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输送33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工作;进一步做好老龄、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

五、转变作风,务实求进,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干部队伍建设要取得长期成效,必须从长远着手,以制度机制建设确保活动实效。20xx年,我们坚持以制度管人,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干部运行机制。制定完善《xx街道内部管理制度》和《xx街道干部工作考核办法》,对领导职责、责任追究、日常纪律、值班学习等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科学完善干部的绩效考核制度,把全年重点工作、业务分管等进行量化,奖优罚劣,提能促效;结合村两委换届年,重点整治一批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级财务混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村,切实增强农村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20xx年,我们坚持以创新促转型,努力打造“把困难交给党员干部,把方便留给居民群众”的服务型党组织,精心搭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发挥“论坛”载体功能,组织街道干部和新任村两委干部集中培训;创新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宣传途径,扩大党建工作和便民服务内容的宣传;深化住村联心、事不过夜、驻村住户、应知应会测试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三是全面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本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从11月初开始至1月10日结束,在选举工作开展前期,我们集中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成立领导小组,规范程序,实现了阳光选举、和谐换届目标。在新当选的190名村干部中,女性成员36人,连任的106名,占55.7%,4个村(东街村、东峰村、上江村、黄庄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村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改善,成员平均年龄45.9岁,村级班子呈现年轻化趋势。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困难巨大,挑战巨大,付出巨大,收获巨大。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长期以来对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街道干部和群众珍惜机遇、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为xx街道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推进发展中调整利益格局积留的问题矛盾错综复杂,政策处理难,维稳压力大;二是保障民生任务仍然艰巨,安居、社保、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仍有待加强;三是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一些党员干部谋发展、促发展能力不足,为民务实、干事创业的激情有待激发。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20xx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20xx年xx街道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发展导向、民生导向、问题导向“三个导向”不动摇,以“执行力锻造年”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五水共治”、“五美”建设,努力把xx街道建设成为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城区。

一、坚持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整转作风,强化执行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努力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从思想上转变,开展“我的责任我担当,发展我在先”、“三破三立”、“三问三思”等大讨论,进一步提升目标自信、路径自信、举措自信。以“论坛”为载体,通过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轮流作经验交流的形式,结合干部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以“执行力锻造年”活动为契机,明确“抓作风、抓项目、抓落实”主题,强化干部的监督考核和问责。推进党建示范点、后进村党支部整顿转化等工程,打造基层党建品牌。加强党员发展管理,积极培育两新组织党员,强化非公企业党建。

三是强化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要求,把厉行节约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廉政风险防范,落实和完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强化重点工程、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严明政治纪律,加强党工委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落实,建立行政不作为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政令畅通。

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要务,提振精神,激情创业

一是依托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城市更新。根据全县重点项目安排部署,年初我们整理出了十二大项目,分别是:古院区块征地扫尾、屠宰场土地征用、污水处理厂二期、腾龙小区二期、二都街扫尾、龙谷路延伸段土地征用、老年托养中心、迎宾大道拆迁、吴乐畈区块征迁、东桥路征迁、荷花滩区块征迁、上溪滩区块征迁。按照全县干部大会上县领导重点项目领办的相关规定,我们也进行了项目志愿的双向选择,街道干部全部要求参与重点项目的政策处理,表明了我们推进项目攻坚的坚定决心。希望街道、村各级干部一定要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各项重点项目的政策处理工作。20xx年,我们也将加大对项目工作中正反典型事例的通报,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是依托“三改一拆”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旧城改造项目和美丽县城建设,全面创建“无违建”街道。坚持将整体改造与局部改造相结合,以成熟一块推进一块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区块的拆改,特别是对安置点及村集体留用地等地块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利用率。

三是依托“五水共治”带动环境整体提升。深化实施“六边三化三美”、“双清”行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等工作,巩固洁净乡村综合整治成果;扎实开展河道保洁常态化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让各种生态成果互利共享。

三、坚持以强街富民为目标,统筹城乡,争创特色

一是扶持精品特色农业项目做大做强。继续做好七山头土猪品牌全县共享,扩大培育土猪养殖基地;进一步加大蔬菜基地的扩建,规范基地管理,加强蔬菜种植的安全监控,实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并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为城区市民提供放心蔬菜。

二是全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20xx年,各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自责任,确保完成街道农村土地开发100亩的任务。

三是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继续抓好住村联心、村企结对等活动,要求街道每名班子成员与后进村开展结对帮扶,帮助结对村明确发展思路,树立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种养户的培育,打造生态化、精品化、电商化的农业示范基地;积极做好美丽乡村项目大家建、来料加工、转移就业等工作,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多元化增收。

四、坚持以社会稳定为根本,常抓不懈,维护大局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

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基金征缴力度;继续实施分类救济制度,做好城乡低保和救济救助工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做好“双拥”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创业扶持,以创业就业促进增收;继续加大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

二是强化社会管理。

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解决各种遗留问题,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扎实抓好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调处化解,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志们,回顾过去,岁月峥嵘、业绩骄人;展望未来,信心百倍,任重道远。

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振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把xx街道建设成为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篇7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稳坪镇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市委一届七次及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部署,简要回顾20xx年主要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谱写“和谐美好傩乡”建设新篇章!

一、20xx年,我们克难攻坚,埋头苦干,为共建和谐美好傩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展主线,结合镇情实际,大胆提出了“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旅游拉动”的经济发展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着力加

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再一次迈出了加快建设和谐美好傩乡,实现同步小康的坚实步伐。

物质文明不断加强。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752.3万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1011.21万元,同比增长6%;公共财政收入63.78万元;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2.2万元,同比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9.33元,同比增长1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800万元,同比增长5%,贷款余额5700万元,同比增长14%。紧紧围绕“城镇化建设、万亩花椒产业、铁坑傩文化旅游”三张牌发展战略,排除万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拆迁42户,圆满完成了老街改造工程,了却了历届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提升了集镇品位。完成了铁坑村傩文化陈列馆及傩戏广场建设工程;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要求,在铁坑村示范点的基础上,重力改造了花园村、国家村新农村建设。高标准硬化了三层通村公路;开工建设了三层经坪顶至荆角稳坪段通乡硬化公路,硬化了坪顶、枫香等9个村的通组公路28.3公里,使全镇的通组公路达到99%,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争取资金16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鲊鱼、坨底、盖坪、木叶、花园、铁坑等村涉及7000多人的饮水工程。改造了海溪沟、深溪变电站,完成了学校与卫生院公租房建设130套,投资556.37万元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暨花园、国家等村土家民居改造工程488户,并如期完成了国家、同心、三角、盖坪、对香等村级办公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了城乡低保提标核查4877人,全年发放低保金614.72万元,稳坪镇发放救助粮食22.64万余斤;完成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293人、完成全年县分任务人数的109%,上缴资金68.96万元、完成县分任务的106%,2686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养老保险金161.6万元;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98%,报销医疗补助706.3万元,新增就业人员139人,减少贫困人口1461人,圆满完成了精准扶贫暨巩固减贫摘帽各项工作任务,极大的提升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精神文明显著提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在全镇31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设完善了“四室一堂”,配齐村级办公设备;广泛开展了“道德讲堂”进村寨、进社区、进机关等系列宣讲活动,使全镇党员干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成功举办了“古韵傩乡.醉美稳坪”大型文艺晚会,圆满举办了“古韵傩乡.醉美稳坪”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将铁坑村成功创建成了全市“十大文明村寨”,成功申报了全省“十大文明古镇”。同时通过对计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扎实开展,铁坑村20xx年荣获全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称号,我镇一户家庭荣获全省20xx年度“十佳幸福家庭”荣誉称号。按照新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认清新常态,率先完成了乡镇彩色版报刊--《傩乡之音》的印发,开通了稳坪镇政府网站,稳坪镇“古韵傩乡”微信平台,组织精干力量,高规格制作了“稳坪镇精准扶贫工作纪实”、“稳坪镇20xx年宣传片”等视频宣传片,为宣传稳坪、推介稳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力实施“民心党建”工程,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组建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加大民生工程督查力度,组建“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加大对群众帮扶力度,组建效能督查组,加大干部作风建设管理力度,20xx年,共立案查办干部职工违纪违法案件2件,开除党籍1人,党内警告1人,全镇通报批评5人,诫勉谈话4人(次)。全力支持人大、政府开展工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卫生事业明显改善,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维稳工作成效明显,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拓宽,人民武装工作稳步推进,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爱国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旅游拉动”经济发展战略,详细制定了打好“城镇化建设、万亩花椒产业、铁坑傩文化旅游”三张牌的发展方针,全力构建“和谐美好新傩乡”建设蓝图。在城镇化建设上,除圆满完成老街改造外,按照“镇有新街、村有新寨、绿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详细制定了梨子堡建设规划图,成功争取了303省道过境我镇,为下步打好城镇化建设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万亩花椒产业上,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学习、出台优惠政策等措施,已发展花椒近5000亩,预计3年内可完成2万亩的种植面积,“黔中花椒之乡”的美誉指日可待。在傩文化旅游产业上,紧紧围绕“中国傩村〃靓丽铁坑”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挖掘、开发、打造傩文化产业,完成了傩文化陈列馆及傩戏广场等建设,铁坑村傩戏旅游观光亭系列工程也正在实施之中,打造了与傩文化旅游配套的稳坪镇100亩水密桃示范基地,一个集居住、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已成雏形,可望在3-5年内把铁坑打造成“天下傩戏第一村”。在打好“三张牌”的同时,我镇全方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大党建示范点打造力度,积极实施“雁归工程”,引导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种养热情,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称赞,特别是市委书记刘奇凡等领导来我镇调研,给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支持与极大的精神鼓舞。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镇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与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向各级领导,向奋斗在一线的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稳坪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眼界决定高度,远见决定水平。在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经济总量较小,小城镇建设步伐较慢,区位优势不明显,傩戏之乡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民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党的建设还需加强,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xx年,我们众志成城,蓄势待发,为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实现新发展,全面谱写“和谐美好傩乡”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镇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我镇积极适应新常态,开创发展新局面,全面构建和谐美好傩乡,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之年。今年全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一届七次全会、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强基建镇兴产惠民”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城镇带动、产业驱动、旅游拉动”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认识新常态,凝聚新力量,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不断谱写“和谐美好傩乡”建设新篇章。

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实现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增长20%;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

——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和20%以上;

——粮食产量达0.63万吨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2‰以内;

——森林覆盖率50%以上。

要实现以上目标,今年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最新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篇8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规划、喜迎党的xx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砥砺奋进,不断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肃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和投资规模连跨三个千亿元台阶,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由20xx年的2277.35亿元和1024.87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5020亿元和4547.66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17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9倍。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完成,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交通、水利、生态、能源、通信及城乡公用设施等骨干项目建设,干成了一批关系长远和全局的大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柳园至敦煌等6条铁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建7个机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框架基本形成。引洮供水、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骨干工程顺利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兰州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力度加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酒嘉、金武一体化进程加快,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2.9%。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速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国扶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解决了6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1%。特别是在抗击“5·12”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全省上下共赴时艰,积极开展抢险救援重建等工作,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灾区群众生活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夺取了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胜利。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各级财政社会事业投入由291亿元增加到1079亿元,增长了2.71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两基”攻坚目标圆满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普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富有成效。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党史、档案、参事、地方志、慈善、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量居全国首位。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公共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文化、医药卫生、投融资体制、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等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区域合作、部省合作、对外经贸合作和社会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成效明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民主法制呈现新气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人民团体的优势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形成了团结协作、心齐气顺、和谐融洽、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依法治省加快推进,地方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县乡三级换届顺利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巡视制度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得到加强,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在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瓶颈制约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不仅夺取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斗争的重大胜利,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全省上下在战胜挑战中进一步砥砺了克难奋进的意志,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打开了思想解放的空间,在奋力赶超中进一步增强了跨越发展的信心,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打下了坚实基础,开拓了广阔前景。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与历届省委和省级几大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甘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更加激励我们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豪情壮志;面向未来,更加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存在的困难挑战。我们一定要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制约,主要表现在: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五年来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甘肃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五年的发展实践昭示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倍加珍惜取得的重大成就,倍加珍惜积累的宝贵经验,倍加珍惜难得的重大机遇,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氛围,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以来的发展和积累,今天的甘肃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正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迈上了加速转型跨越的高位平台,展现出更加美好光明的发展前景。特别是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寄予了殷切期望,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推动甘肃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综合分析和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变化:一是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但外部总体环境日益复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国内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我省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面临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二是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但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随着经济的梯度推进,我省区位、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等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日益彰显,特别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及为我省量身定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但同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在国内区域发展中各地竞争日趋激烈,对资源、市场、资金、人才的争夺处于白热化,加上我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进也是退。三是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无论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是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都表明我省具备了在较长时期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甘肃已经到了加速跨越的阶段。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们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省份来说,必然对资源和能源的保障、对生态和环境的支撑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四是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但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在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具有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精神的甘肃人民,思富求变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跨越发展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奋力赶超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厚,这是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为深厚的根基和宝贵的力量。同时必须看到,随着我省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大关,社会发展进入了观念深刻转变、利益加速调整和矛盾集中凸显的交织阶段,党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主动作为,调动好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好各方利益诉求,努力在全省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根据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20xx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使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祥和的新生活,使全省上下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新局面,使陇原大地展现更加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必须始终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是:

——坚持好中求快取向。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三化”并进取向。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统筹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必须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动乡村、承载工业发展的能力;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工业、保障城市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三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基础条件薄弱,既是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必须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置,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开放开发是推进甘肃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要充分发挥我省坐中连六和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充分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大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使甘肃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甘肃生态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人才支撑取向。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富民取向。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我们必须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促活,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打造,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坚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共同推进,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必须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

第一,联村联户行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符合中央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要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让广大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解决问题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真正使这项行动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第二,多极突破行动。支撑转型跨越和富民兴陇,必须突出各地优势和特色,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和多层次区域增长极。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及生物产业等培育成新的支柱性产业。要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兰白都市圈建设,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经济区发展,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格局。

第三,项目带动行动。项目是支撑发展的载体,也是转型跨越的保证。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各级都要建立动态管理的重大项目库,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需求,做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报备一批、建设一批,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第四,扶贫攻坚行动。贫困地区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希望。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五,全民创业行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发展资本,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主体,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甘肃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国家的战略定位。要明确生态地位的全局性、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的大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第七,文化提升行动。我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要着眼于建设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龙头,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传播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第八,效能风暴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提升干部素质、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要在全省各级机关掀起一场“效能风暴”,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精简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行风和政风评议活动,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破除一切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开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进一切为了群众、真诚关心群众、有效帮助群众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焕发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创业激情,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第九,和谐构建行动。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是加快发展的前提。要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竭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光辉业绩!

三、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坚持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有机统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突出主攻方向,创新工作举措,奋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千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努力形成以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挖掘我省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和潜力,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规模和集中度。积极支持国防、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建设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用好区位、科教和战略通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外包、保健养生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提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连接通畅、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一是建设中东西三大城市群。中部地区以强化兰州辐射带动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东部地区以资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部四市城市群,建设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融入关天经济区;西部地区以战略通道为依托,发展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要实现通道连接顺畅,产业协作配套,融合互动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门户城市。支持兰州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高新区及经济区增容扩区和新区开发建设,把兰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支持天水、平凉、庆阳加快城市建设,辐射带动东部地区发展。加快酒嘉、金武一体化进程。大力加强其他市州所在地城市建设,提升辐射和影响力。三是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依托县城和中心城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纽带,以加大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为着力点,在大中城市周边、主要公路铁路沿线、大型矿区、重点景区等区域,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承载力和容纳力强的中小城镇。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马铃薯、现代制种、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和草食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二是突出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加强以水利和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三农”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产技术普及化、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三是突出农村社会化服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构建符合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务农能力、转移就业能力、创业致富能力。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强化基础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牢固树立基础优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规划、政策的扶持、市场的办法、高效的运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按照骨干道路高速化、省内交通网络化、运输方式立体化的要求,抓好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主要出省通道、省会与各市州所在地之间高速公路连接,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力争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大幅度提升兰州机场枢纽地位,加快改造和建设支线机场,鼓励发展通用航空,努力形成内通外畅、运能充分、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全面提升水利支撑能力。按照大中小并举、开发与节约并重、城市与乡村统筹的原则,加快建设事关重要资源开发、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大型跨区域、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切实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要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数字社区、数字城市、数字村镇和数字企业,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商务、物联网产业,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

(五)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财税、投融资和资源要素价格、国有资产监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培育和引进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效的上市培育机制,加快各类企业上市进程,提高利用资本市场能力。特别要注意发挥好各类各层次融资平台的作用,破解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各级都要把招商引资引智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和用好国内外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加速转移流动的重大机遇。要加快产业园区、技术开发区等载体建设,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提高吸引力、承载力和投资强度,努力使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数量、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加强各类展会、节会等平台建设,高起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使更多的企业成为中国和世界500强。支持骨干企业在境外建立原料和生产基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大力开拓中亚、西亚市场,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格局。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富有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力争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推动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改革,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域经济流动,推动县域经济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中,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县。

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更有体面尊严。

(一)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统筹抓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片区和酒泉移民集中安置区、“插花”型区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深化拓展省内外对口帮扶工作,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以深入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和稳定就业。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建立一批创业性孵化基地和产业园,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城乡青年创业。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统筹解决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大规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提高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多管齐下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充分挖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善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政策措施,大幅度提高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正常增长机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管理,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物价调控监管力度,确保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养老标准,实现养老制度全覆盖。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有效保障。加大保障性住屋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住屋问题。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把社会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引导高校适应地方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职业教育,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和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控,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社会加速转型的新形势,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和专家论证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两新”组织、互联网等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的管理,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强化源头预防,加强基层基础,建立健全社会舆情分析研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七)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对藏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大省内对口帮扶力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深入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加强宗教界爱国人士思想和队伍建设,保证宗教活动依法有序开展。

(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积极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依法治省进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五、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甘肃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学雷锋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坚韧智慧、开明开放、求实创新、勇于争先”的新形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二)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统筹发展城乡文化事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快捷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配置,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三)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深入挖掘甘肃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热情讴歌当代陇原儿女伟大创造,大力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创作。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制定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办法,以开放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市场的手段,着力推出一批具有中国气派、陇原风韵、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加大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推动甘肃文化走出去,着力提升甘肃文化的知名度。

(四)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建设一批百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集群,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以上。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印刷、文化旅游、动漫等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要打好文化资源富集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东部历史文化利用展示基地、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兰白都市圈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创新基地。

(五)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院团股份制改造,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全面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完善有利于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领军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六、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一)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好植树造林、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整体战,全力打造生态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努力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强重要生态区位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大力发展沙产业,有效促进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着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要求,认真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形成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以试点示范城市、企业和园区为重点,突破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发展。

(三)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坚持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持续化,摒弃粗放外延扩张,强化集约内涵挖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找矿突破行动,积极推进开采、加工一体化,促进资源整装勘查、规模开发、综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就地转化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坚持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并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