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通用3篇)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 篇1

曾经有一个教育者说过:“教育始终应该是一个付出和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和享受的过程!”今天听了深圳市幼儿教育专家李春玲的讲座之后,对这句话理解更深刻。作为一个老师的确需要不断地的学习,及时充电,也要无私的奋献、付出,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悟!。李教授的“跳出传统思维做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和“让环境说话”这两个主题的讲座真的是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通用3篇)

首先,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平衡!儿童发展领域的平衡、教师教育手段的平衡、教育环境创设的平衡,教师应努力实现儿童自由学习和成人指导或帮助两者之间最优平衡。我们的教育如果出了问题,没关系,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及时改进还是会有所发展的!看了国外的有些教育图片,让我感到平时对自己孩子或者学校孩子的教育中大人包办代替太多了!孩子会做的让他们去做吧!要相信孩子,他们有能力做的事情为什么大人去干扰呢?作为老师或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就是慢点还是让他们把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慢慢做完吧!其次,让我知道布置环境不是单一的美化和装饰更重要的是让环境“会说话”《 指南》指出给孩子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也是教师的好助手。让环境 “会说话”常规教育无形中会形成,如孩子排队抢着往前站、吃饭时乱撒、区域活动时大声说话等等,如果我们贴有相应的标识标志孩子就不会抢着喝水、站队,上厕所,也不会把不爱吃的东西乱撒,会自觉排队,不喜欢吃的东西放在规定的地方,养成安静地进行区域活动或集体活动。让环境话“会说话”幼儿在无意注意中识很多字和认识很多数字,如在椅子上、杯子架、床头上贴有自己的名字和学号,慢慢的他们无意识的认识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布置环境墙上的很多字他们慢慢的也会认识。

让环境话“会说话”幼儿园五大领域的内容就会展现在脸前。环境是实践一日课程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把课程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了解探索简单的科学知识、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或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善于模仿或表演社会知识和舞蹈音乐。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 篇2

我们有幸请到了全国知名的数学教育家郑毓信教授来为我们作报告。郑教授的报告大气、理性、辩证。既能高屋建瓴,又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对当前的热点问题有独到、冷静、理性的思考。听郑教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当前的国小数学课程改革。

郑教授谈了关于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提出,要加强问题意识,问题应当被看成教师教学教研的出发点;要努力做到“小中见大”;要保持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当前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就是:有效教学。应当坚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随潮流,不要迷信专家。

关于有效教学,郑教授指出了三个应当思考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究竟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相关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怎么做?

郑教授还对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优点进行了分析。而对于现实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进行了抨击。例如公开课的设计中:

(1)情景设计,究竟应当如何去认识情境中设计的意义?如何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提出: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设计情景的最终结果是要去掉情景的。

(2)主动探究,是否应该被看成数学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有:在突发问题出现时;利用适当的案例;在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中。

(3)合作学习,是否是小组学习?应当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要关注差生。一个好的“合作学习”所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互动与规范;分工与共享;认知与身份。

(4)动手实践,应以思维含量的高低来区别是否有效。

郑教授特别指出:不能以“新”、“旧”作为区分教学方法“好”与“坏”的主要标准。无论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郑教授还谈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内涵等。指出:数学教育应防止去数学化。并举例说明了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究竟什么是数学特有的文化价值?

郑教授还通过语文课的反照指出了数学教学应具有的数学味。指出:语文是情知教学,是以情促知。而数学则是以知贻情。最终要达到:去情景化、去个人化和去时间化。一个没有“数学味”的教师不能真正上出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中国历来,不缺人文精神,缺失的是理性精神!

在郑教授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们记住了几个关键词:问题意识、有效教学、形式主义、数学味、数学文化等。同时也知道了如何辩证、理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经常和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会使我们的眼界更高,视野更开阔,也会使我们成长得更快。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 篇3

今天下午跟着李老师参加了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的专家评课议课的活动,有幸听到了王霞老师点评和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经验分享。

这次评的几位老师的课《听听,秋的声音》,我都跟着李老师去听过。从教研组一起讨论确定主题,分析教材、教参,研究教学内容开始,我一直都参与其中。整个过程中,我深深的了解了要真正上好一节课,是一件很考验老师的事,一节好课真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对我们这些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手来说这一点就更重要了,上好一节课不仅仅要求我们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教参,它还要求我们有良好的语文能力,要求我们去充分考虑学情,利用各种手段去吸引学生,还需要我们有良好的教学机智去预设和处理各种情况等等。我们要从方方面面的去考虑,去推敲,争取做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未来,像打磨艺术品一样,慢慢的去雕琢,完善。

在这次活动中王老师说到,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让课上的有效率,有效能。你所设计的每一步都应该是有目的的,不能只是去预设流程,流于形式,读,写……每一步都要要目的,有评价。这对我来说启发很大,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我经常会因为这个环节很好,很有亮点而采用它,并没有考虑这对学生来说会有什么收获。这样学生能接受吗?主观性过于强烈。其次,王老师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语文要素的教学,对于必备的语文知识的教学一定要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切忌不要去束缚孩子的思想,不要给问题定位,固定孩子的思想,留给孩子充分的空间。

在评课中,王老师还对几位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语这个问题上提出了细致的建议,王老师说在备课时一定不要忽略评价语的预设,她还提出可以在知识,以及课堂秩序等方面有一个细致的评价语的预设,力争让评价有意义,有效能。作为一个资深评价语单一的新手老师来说,这条建议对我可谓十分受用。

遗憾的是今天室外太嘈杂,我听的还不太清楚,部分东西不完全,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参加活动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