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民生调研报告3篇

本文目录2020年民生调研报告城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暑期山区社会民生调研报告

当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世纪幻梦变为现实的时候,“后三峡时代”便开启了历史帷幕。交织着移民痛楚与和谐发展,就业无着与经济转型,背景乡愁与信心重构等由诸多复杂音符构成的交响曲,在人们还没给它齐配相应乐器的时候,便震聋发馈地奏响了。置身三峡库头的三斗坪及周边地区,你可以真切地领悟到这种混合着离乡之忧与奉献之乐的伟大乐章在三峡大坝的上空飘移、回荡。

民生调研报告3篇

一、缘起

百多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弹拨着华夏儿女的神经。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人。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1994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近15年艰苦奋战,目前,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在内的三大部分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有关资料显示,截至4月7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3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航,均已初步实现。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改造地理景观的人类工程,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产生巨大的冲击。“高峡出平湖”的转变固然恢弘而神奇,但它所带来的“副产品”不容忽视,比如: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如何破解百万大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把保民生视为保增长和保稳定的根本所在,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党校学习期间,专家教授也一再给我们讲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将调研的视点聚焦在了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上,以图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三峡坝区移民的真实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后续的移民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5月14日至5月22日,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一行10人,赴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三峡坝区的秭归县、夷陵区的部分村镇进行了调研。

二、现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全县面积2427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人口39.15万。秭归县新城位于三峡大坝坝上库首的茅坪镇剪刀峪,自1992年12月动工兴建,至今已初具规模。全县三峡工程坝区、库区动态移民达10万人之众,承担了三峡工程坝区征地、大江截流、首批机组发电、三期蓄水等各阶段的移民任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在农村移民生产安置5.56万人中,县内农业安置2.15万人。从土地占有数量看,人均耕园地0.8亩,比淹没前的1.21亩下降了0.41亩。人均低于0.5亩的占总量的17%,潜在隐患较大。从土地质量看,库区用于安置移民土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弱,土壤熟化程度低,水利设施大多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从种植结构看,全县安置区共有耕园地3.6万亩,其中柑桔园3万亩,是库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品种退化,熟期结构不合理,柑桔平均销价呈下滑趋势,农民增收乏力。

“移民”就业和增收的难度大。一是少部分城镇纯居民搬迁安置后,失去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新的收入支撑尚未形成,造成生活比较困难。二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淹没的148家企业,初次搬迁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实施“两个调整”安置的5749名下岗工人,一次货币化安置标准不高,且受移民年龄、技能、思想、岗位多方面因素影响,再就业难度大,部分下岗人员养老、医疗保险费缴纳困难。三是自谋职业安置移民不稳。各类自谋职业安置移民1.3万人,有30%的移民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宜昌市夷陵区是7月撤销宜昌县而设立的具有明显县级体制特征的移民新区、农业大区和工业强区,夷陵区也是三峡大坝的所在地,既是坝区也是库区。全区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街道、1个开发区,200个村(社区),总人口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5万人。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夷陵区4个乡镇,37个村,141个组,1个集镇,93家单位,19所学校,10家企业,需搬迁移民6443户,21868人,征淹土地4.8万亩,撤迁房屋93.61万平方米。三峡征地移民搬迁后,人多地少、就业稳定压力大,大力推进移民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夷陵区及坝区库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对策

从对秭归县、夷陵区部分村镇的调研情况看,当地各级政府为改善坝区移民的生存状况,都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民生问题的牛鼻子不放,想方设法扩大移民的就业门路,使坝区移民的生活从艰难困苦到解决温饱,进而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坝区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

有就业,才有坝区移民的安居,有坝区人民生活的稳定,才有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调研发现,无论是秭归县还是夷陵区,各级政府在广辟就业门路的探索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妇女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使坝区保就业、保稳定的工作得以较为顺利地开展。

为什么在坝区保就业、保稳定工作中妇女会成为各级领导目光中的一个亮点?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除了湖北女性骨子里那种能人不能、敢人不敢的侠女自信外,还由于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文明岗”、“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已经在城镇乡村开展了20多年,这些旨在锤炼妇女思想意识,锻炼妇女生产技能的活动,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技能过人的妇女群体,使她们不怕困难,越是困难越敢为人先。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就深有体会地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是家庭细胞中的那个核,要想干好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妇女细胞核的作用,细胞核发挥作用了,家庭就稳定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稳定了,社会就稳定了。”

事实上,面对移民给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宜昌妇女在当地政府和各级妇联组织的领导下,不等不靠,发挥特长,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帮助坝区移民和下岗女工再就业,7月,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成立。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转变择业观念,使她们认识到从事家政服务业也是社会劳动,中心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突破传统思想,克服自卑和畏难情绪,使她们主动走出大山、走出家庭,自食其力。中心开展多种类、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她们的应岗能力。目前,该中心在北京、深圳、武汉、宜昌等地建立了较稳定的家庭服务员安置基地,与3家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服务领域从开始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派遣和劳务输出,发展到目前的婴幼儿护理、月嫂、搬家、家宴制作、房屋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还成立了巾帼职业介绍所。目前,中心已登记电工、司机、厨师等各行业求职人员3000多人,已帮助多名坝区移民和下岗工人走上工作岗位。

手工布鞋、绣花鞋垫是秭归县的民间传统制品,也是一种乡间文化,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开发,可以吸纳众多移民妇女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3月,在秭归县妇联的扶持下,屈秭绣艺公司成立了,公司主要生产养生布鞋、精品鞋垫、工艺十绣等产品,在继承民间手工布鞋文化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集“养生型、文化型、乡土型、时尚型”于一身,产品销往港、澳、台、俄、日、韩、新马泰、欧美市场。公司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让走不出家门的农村妇女也能实现增收。公司派出专业老师对妇女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公司领取半成品,自由制作。加工完毕后,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公司予以回收,并按件计发工资。截止到目前,公司已在当地农村和社区培训妇女多人,公司现在拥有员工600多人,人均月增收400多元。

茶叶是夷陵区的主导产业,为了充分发挥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作用,5月,夷陵区妇联与湖北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签定了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使用协议。约定循环金用于该公司位于坝库区的乐天溪镇瓦窑坪村茶叶基地建设、发展及当地移民妇女培训、技术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去年,三峡库区乐天溪茶叶产业园项目实施后,公司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对1000多人次的移民妇女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安置了大量移民人员就业。

除此之外,夷陵区三斗坪镇的“牛焕菊工作室”、秭归县的“秭归宏强脐橙开发有限公司和发畹丝绵茶厂”实施的三峡库区循环金项目、夷陵区的“三八绿色基地”项目等,都是由女性开发出的一条条就业门路,吸纳了大量坝区移民就业,增加了坝区移民的收入,稳定了那一方曾经因为移民而动荡的社会秩序。

通过就业门路与岗位的开发,曾经因为三峡工程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移民,情绪与生计渐趋稳定。当地各级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物质问题的解决只是坝区移民工作迈出的一小步,移民也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想到了在移民新区建设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措施,他想用丰富移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办法,构筑起移民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新方式。

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田红书记舍得用好地,舍得花资金,舍得用精力。3年下来,乐天溪镇投入到村级文体建设的资金就有500万元,乐天溪镇在群众居住最集中、通行最方便的地方先后新建和完善大型综合室内场地1个,较大型露天文化场地25个,灯光球场3个,还开办了10个农家书屋。

田红书记说,通过几年的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到位,文化活动开展丰富频繁,我们明显感觉到乡村民风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田红书记认为,把农村文化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可以培育农村的主流文化,引领农民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坝区的瓦窑坪、朱家湾、八户店、下岸、乐天溪等移民新村文化活动中心,数以百计的坝区移民跳健身舞、打腰鼓、扭秧歌,移民新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四、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尽管三峡坝区移民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移民民生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

⒈发展资金短缺。我们在走访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时候,其中心负责人向我们反映,现在对家政服务员的培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目前,宾馆酒店保洁、楼房清洗等业务都很热门,但是由于缺乏培训所需的专业清洗设备,无法对求职者进行实训,因而也就无法向社会输送这方面的急需人才。在坝区调研,资金短缺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家政培训领域,而是坝区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

⒉坝区移民缺乏致富手段。在乐天溪镇,我们走访了一位移民妇女,她叫陈晓妺。陈晓妺是坝区第一批移民。1994年,由于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政府限她100天搬出原住地,当时,她300多平方米的住屋,只拿到3万元的搬迁费。那时,三峡坝区的移民安置房还没有盖好。她们全家在临时房屋里住了一年。之后,能干的陈晓妺不等不靠,借钱做小买卖,积蓄了资金。现在,她花100万元买了两台挖掘机,靠出租挖掘机赚钱,每年可收入30―40万元。我们问她,像她这样的收入情况在移民中占多大比例,陈晓妺迟疑地说,可能有20%。而经过我们的再走访再了解,我们感到,像陈晓妺这种收入情况的在移民中并不是很多,要大大低于20%的比例。大部分坝区移民也就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三峡工程基本完工后,数以十万计的建设者撤离坝区,这使得原来一大批靠做小买卖过活的移民突然无生意可做,生存面临很大问题。

⒊坝区移民养老堪忧。在乐天溪镇,我们访问了一位近60岁的妇女,老人靠低保、基本养老金和移民补贴生活,可这三项全加起来每月也不过400多元。更有甚者,我们在秭归县一位被就地安置的移民家中,村长向我们诉苦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移民的养老保险还没有落实。

⒋三峡坝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业项目。以三斗坪镇为例,该镇以柑橘、桑蚕、茶叶为三大支柱产业,土地稀缺,发展空间有限。走访过程中,镇委书记喋喋不休地为三斗坪做广告,让我们回京后,设法帮助其找项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方水土的人们对发展的渴望,项目是他们发展的希望。

五、建议

三峡坝区移民为兴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牺牲,然而,当三峡工程基本结束、每年发电近千亿千瓦时的时候,很多地方官员还在为发展愁容满面,很多移民还在为生计叹息不止。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规划全国发展战略的时候,千万考虑到三峡移民曾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曾经做出了那样大的牺牲,千万考虑到三峡移民过的是刚刚实现温饱的生活,甚至有一些可怜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肯请政府,政策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资金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项目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

城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2020年民生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改善民生工程"的工作部署,最近,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镇办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委(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海城区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海城区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近年来海城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XX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4元,均高于广西区、北海市的平均水平;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94.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0%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全区城乡低保惠及3346户7609人,年支付低保资金约793.6万元;农村五保对象234人,供养水平超过自治区标准,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连续三年实现刑事案件发案大幅下降(XX年刑事发案比XX年下降29.9%,XX年比XX年下降19.8%,XX年比XX年下降12.7%)。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区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1.小街小巷建设滞后。海城区目前有112条小街小巷尚未硬底化,有371条小街小巷尚未安装路灯(随着建成区的扩展,以上数还会增加),"行路难"、"安全隐患多"是群众反映得最多的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已硬化的道路也因多年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坏烂。

2.排洪排污设施不完善。遇强降雨一些低洼地段容易受淹。尤其是东起四川路、西至地角内港,全长约4公里的独树根垌排污沟,由于沉积了大量的淤泥,排洪能力已大大下降,每逢大暴雨,排污沟途经的北海村便会受淹,积水甚至深达1.5米。一些居民区的下水道也由于年久失修,经常堵塞导致污水四溢。

3."城中村"改造推进缓慢。海城区现有"城中村"17个,村庄占地面积约2129.8亩。村内建筑杂乱无章、参差不齐、布局混乱,道路狭窄、拥挤难行,基础设施不配套,"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与周边整洁的市容市貌形成强烈反差。海城区从XX年开始实施"城中村"改造,但因为相关政策未出台等多种原因,推进缓慢。

4.城市维护费补助不足。市对海城区的财政管理体制中核定城市维护费支出基数为300万元,海城区是中心城区,城市维护任务较重(城市保洁面积为950,925平方米和农村 155条自然村),特别是"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单是全区的保洁就要超过300万元的费用,还有垃圾的清运、整治、绿化工程、亮点工程、小街小巷的建设等,至少需要500万元。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

1.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近十多年来,全区共被征用土地38629.1亩,被征地农民36574人;被征地后人均拥有耕地面积0.55亩,其中62%的被征地农民被征地后人均耕种面积达不到0.3亩。由于"以土地为保障"、"靠土地养老"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大量被征地农民就业无着落、生活无保障等问题日益严重,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偏低,劳动就业竞争力低下,就业意识不强使得他们自谋职业困难。初步统计,我区被征地农民的失业率约为7%,富余劳动力即不充分就业率为3.5%,两者合计10.5%,比率较高。

2.最低生活保障跟不上物价上涨。目前我区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80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83元/人·年。面对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却未相应提高,相形之下,贫困居民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实际已经降低。

3.城市居(村)委干部补助标准低。目前我区居委干部(不分城市及镇)年均工资为8640元(720元/月人),除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实际居委会干部领到手是500-600元/月人;村委干部工资为5300元/年人。而且我区居委没有城市和镇级之分,全部为城市居委。目前物价飞涨,居(村)委会干部补助标准过低,与他们工作的付出形成极大反差。

(三)教育方面

1.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我区国小大多集中于北部湾路以北的老城区(市区学校共有15所,其中北部湾路以北就占了10所),这些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多、部分学校班额过大;而东、南部的新建区学校少,整个城区学校布局已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2.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市郊、海岛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相比市区学校偏低,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现都体弱多病,工作力不从心,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而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区没有招聘、录用人员的自主权,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开始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

3.中学教研力量薄弱。我区仅管理2所初级中学,中学教研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少,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4.农村国中控辍保学任务艰巨。由于村民对国家义务教育法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上对部分贫困生助困渠道单一,助困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等原因,地角、涠洲两所农村中学控辍保学任务仍十分艰巨。

(四)医疗卫生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及发展不平衡。海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由市直医院、专科医院、街道(乡镇)卫生院、厂矿医院和民营机构举办,各单位的人员素质、经费投入和建设规模不同,导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中心和站达不到建设标准要求,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自有的业务用房,只能采用临时租用的办法解决。随着海城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社区卫生服务已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卫生需求。

2.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不够明确。由于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城区的管理权限、范围,各级分级管理的政策法规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监督、疾控等相关机构没有给予建立,城区卫生方面的责、权、利得不到落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难度比较大,影响了城区卫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3.新农合政府配套经费不到位。按中央的要求,参合农民每年只需交10元,各级政府补助80元/人/年,但目前各级政府的配套补助方案还没出台,经费未能按时到位,群众看病报销难。

(五)社会安全方面

1.刑事案件发案偏高。尽管三年来我区持续保持刑案数下降超过10%的比例,但案件数仍偏高,特别是"两抢一盗"侵财案件所占的比重大,一些恶性的抢劫案件、持枪杀人案和入室盗窃杀人案等,影响恶劣,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不稳定因素时时存在。各种项目开发建设中因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的纠纷,涉及面广,易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尚未改制的16家国有(集体)企业或者债务较重且关系复杂,或者属于"三无"空壳企业,改制推进难度大,下岗职工意见很大。此外,还有一些突出的信访问题,如涉法涉诉案件、水库移民问题、企业军转干部的待遇问题及一些"三大纠纷"等。

3.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市区内存在相当数量的油、气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作为中心城区,有宾馆、酒店、大型超市、学校、车站、广场等众多人员聚集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重大事故。北海内港堆积的大量淤泥和生活垃圾未得到清理,加上废弃船只,造成严重的航道堵塞和消防安全隐患。此外,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改善民生的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教育作为民生之基、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屋、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

(一)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物价指数相衔接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减少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冲击。落实好城市低保,对低保对象实施差别救助,提高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施,探索建立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对城镇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务农农民等5类人群,力争纳入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争取扩展到城镇居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努力解决关停并转企业及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重点推动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参保,把符合规定的单位和职工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呼吁市里尽快出台建设项目被征地农民补偿方案,对被征地农民在工作、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作合理安排。

(二)努力增加城乡就业。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区、街道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技能促就业计划,培养农业、海洋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创业人才,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创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切实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争取将享受政策的对象范围扩展到了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中的"4050"(女40岁男50岁以上)人员,以及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长期失业人员,安置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工作,鼓励扶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争取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复员转业军人。

(三)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扩大教育经费来源,争取市政府提高教育附加费返还比例,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和旧城改造进程,推进老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尽快在新城区增设国小,消除新城区就学盲点。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打造品牌,实现"一校一特"、"一校一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进出机制,增加城区学校教师编制人员,以适应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给公立学校带来的就学压力。

(四)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服务机构分工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和以市级医院为龙头、镇(办)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尽快落实"合管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扩大新农合资金投入范围,抓紧完善新农合政府财政补助出资机制;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提高对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示范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区人口计生服务水平。

(五)深化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理顺"属地管理"和"属人管理"的责任关系,建立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机制。加强信访工作,拓宽社情民意畅通渠道。积极探索治安防范工作市场化、社会化、群众化的新途径,努力构建情报信息、社区防控、治安巡逻、企事业单位内部防控等四大网络体系。深化严打和专项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种犯罪的高压态势。五是重视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和网络建设,发挥治安岗亭、社区警务室、调解室在维护社区稳定和治安防范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投入,完善社会治安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的能力,积极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等科学高效的治安防范网络。

(六)打造宜居城区崭新面貌。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支持,纵深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建立健全环卫保洁长效机制。进一步抓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彩化工程,营造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加快旧城改造,将辖区 "城中村"改造成为与城市风貌相协调的文明小区;将城市社区建设的成熟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稳妥地推进"村改居"社区的转型与改革。大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以北海市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世界花园城市创建活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契机,配合加快城市主干道和小街小巷建设,配合推进"断头路"、"半截子"道路修复工程,完善道路网络,改善路面状况,逐步建设一批街心花园。

暑期山区社会民生调研报告2020年民生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调研内容:山区社会民生考察

调研地点:xx镇xx村委会

采访人物:杜主任

调研目的:了解当地的“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调研结果:

前畈村位于xx镇中心地段,是镇政府所在地,与天堂寨风景区紧密相连。全村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2亩,山场面积2.9万亩。辖12个中心组,33个村民组,924户,3512人。该村已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3所国小, 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室。近年来,前畈村在整个天堂寨镇中发展水平靠前列。

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出,xx镇位于三省交界处(xx省、xx省、xx省)深处大别山腹地属于典型的山地环境。各村落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大致成条带状分布。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一条经过xx镇、xx镇、xx河镇的盘山公路。距离最近的交通枢纽xx火车站约98.4公里,约需花费近3个小时,公路沿途两侧为绝壁,地势起伏,弯弯相连。因为修建时间较久,路况一般。XX年前全国人大委员长吴xx深入大别山腹地考察了xx景区,为支持当地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投资当地道路建设,加紧改造原有道路。原有道路改造项目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同时已经修建了一条从沪汉蓉高速公路到达天堂寨仅需几十分钟的快速通道。当地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目前街道住户已经实现供水,农村住户以山间泉水为主。当地网络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供电基本实现全覆盖,很少会有住户不通电。电视电话尚未普及。生活能源农村主要为柴火,大部分镇区为天然气。因为投入较少,不够重视,后期服务难以跟上,沼气在当地发展利用率不高。而且垃圾处理依然以填埋焚烧为主。新建卫生间少,土厕茅房居多,反映出当地的生活卫生条件依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

当地外出务工现象较为常见,外出务工人员占当地人口的30%-40%。当地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旅游业,景区对当地吃住还有餐饮影响最大。人均纯收入4800元,在全镇中处于较高水平。依托xx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乡村旅游等项目,走旅游兴村之路是未来前畈村的主要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解决当地的交通闭塞问题仍然是关键。

因为地处山区,当地的农业发展以自家经营、自产自销为主,难以实现大规模化集约经营。水稻种植、葡萄、胶瓜为主要农作物。现有初具规模的种养殖业示范基地5处。

在走访中我们欣喜的观察到广场舞之风刮到了大别山区。男女老少在茶余饭后,来到镇中心的广场上,随着音乐欢乐起舞、热闹非凡。这些百姓生活秀显示出农村文化生活的进步。村委会中建设有文化广播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因为居民的文化水平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文化活动中心的参与积极性很小。村委会也在大力宣传,不断创新吸引村民共建文化活动中心,努力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xx村采取4个干部复责一个片区的做法,深入基层,下片宣传新农合政策,为村民讲解政策细节,使新农合在当地顺利实施。现已基本实现新农合全覆盖,有效减轻了当地居民的医疗负担。落实低收入家庭保障,按照不同收入水平每月分别补贴175元、 110元 、70元。有效解决困难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当地辍学现象大大减少,当地学生上大学比例也逐年增加,一个乡每年二本以上学生可达40个左右。

前畈村治安环境总体较好,近年来随着风景的发展外来人员增多,偷盗摩托车发案率上升。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开展,超生现象已基本解决。

杜主任建议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投入,促进农村更好的实现科学发展。比如:在医疗方面当地目前仍没有输血站,农业方面缺乏农业设备和技术人员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当地社会发展的进步。最后是依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改善山区发展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是XX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和加大投入,农村社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xx村的发展是中国众多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实现科学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需要当地人民自力更生结合实际走出一条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相结合的路。祝愿美丽小城迎来新的发展春天,祝愿勤劳朴实好客的xx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农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民生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实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先后到彭水、秀山、酉阳、黔江等区县农村了解情况,又到市工商局对口扶贫的xx区铁锋乡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活动,在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工作作风的同时,以进村入户、开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思考。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在全国率先免去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还广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农合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领导。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村舍,我强烈感到“两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春潮涌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一,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规划,不断改进扶贫济困方式方法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单靠一亩三分地,分户经营,小打小闹,解决温饱尚可,却难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科技兴农的路子,彻底改变农村刀耕火种、土中刨食的传统农作方式。当前,农村通过干部带头帮促、农户自发探索,种养殖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例如万州区铁锋乡在大力发展猕猴桃、山胡椒、杨梅、油桐、青蒿、茯苓、栀子花、野鸡、山羊、肉牛等20余个品种,但由于缺少大的产业规划,种养殖分散,生产粗放,形不成产业“链条”。该乡桐元村支部书记谢家宽同志就深有感触地讲:“我们村的红阳猕猴桃品质非常优良,就是规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应,只有大规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xxx”规划中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划,涉农部门从宏观层面也提出了一些区域性布局的意见,但是,无论是市还是区县层面的规划,都难以落实到乡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还是一片茫然。建议市发改委、农委、农综办等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抓好和优化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交通优势、水土条件、产业基础等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特别是种养殖业区域布局项目要具体,具有操作性,每个项目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在制定发展项目规划后更要抓好实施,无论是公司加农户还是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都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加强规模和集约经营的引导,强化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充分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动力,形成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驰名品牌和地理标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加强资金帮扶、物质帮助,对解决贫困户当前困难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把乡村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提升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才是治本之策。调研中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贫困户获得救济慰问的机会较多,一些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纷纷争戴“贫困帽”、抢着“吃救济”,导致认定贫困户、低保户已经成为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建议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探索改进农村扶贫济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适当减少单纯的救济式行为,把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项目、搞活市场流通、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上。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切实把好事办好,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大力开展村容镇貌整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新建住宅增多。在“两翼”地区,许多新建的农民新村宽敞亮丽,新落成的民居星罗棋布。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占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还是火柴盒式的单面瓷砖房子,布局结构不合理,零乱无序,和大自然极不协调。虽然市建委和部分区县建委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印制了特色民居图纸并免费提供,但许多村民不知道,也没有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和景观规划意识,把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用来修了一堆垃圾建筑。建议市城乡建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两翼”农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后子孙后代生存问题,搞建设一定要集约用地,少占良田沃土。同时,要大力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仅经济适用而且美观舒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以达到“现代都市+美丽乡村”的城乡统筹大格局。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严格农房审批程序,做到一户不漏的从房屋选址到建筑风貌全过程监管到位。

村容镇貌体现农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城乡差别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环境卫生和村容镇貌。调研中看到集镇和农户“脏、乱、差”比较普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杂、厕厩不分的现象较突出,当地农民群众已习以为常,部分乡镇干部也视而不见。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把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广大农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洁净家园”的村容镇貌整治行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五个重庆”、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力争通过一两年的集中整治,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观念、文明素质、卫生习惯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让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把xx建设成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人居和谐的幸福家园。

标签:调研 民生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