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男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从而衍生出“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她们既是家庭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也是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顶梁柱。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留守妇女现状,掌握她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市妇联结合“五访五助促发展”活动,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到习家店镇和土关垭镇的10个村,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分析

1、从年龄结构看:31-50岁是留守妇女较为集中的年龄段,占80%以上。

2、从受教育情况看:94.4%的妇女为国中及国中以下文化程度,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且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

3、从家庭结构看:64.8%的受访家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小孩,且67%的留守妇女与老人共同居住。调查显示,留守妇女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承担护理、赡养老人的家庭义务。

4、从收入情况看:57.4%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省打工,51.8%的务工收入在1-2万元之间,有77.8%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且87%的妇女表示现在的生活水平比丈夫打工之前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

(一)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在通过丈夫外出务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同时,留守妇女这一群体也面临着劳动强度较大、致富能力偏弱、家教力不从心、精神负担较重、文化生活单一等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1、劳动强度较大,身体状况堪忧。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74.7%的留守妇女表示家庭劳动力不足,既要从事生产劳动,还要料理家务,更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基本上一个人要至少照顾三个人,家里的粗活、重活、忙活几乎都由自己承担,劳动强度比较大,55.5%的妇女感到整日忙碌、非常疲惫。24.1%妇女表示长期超负荷体力劳动导致身体不好,主要患有妇科病、肩周炎、关节炎等方面的疾病。

2、综合素质较低,发展能力偏弱。从受教育情况看,受访留守妇女国中及以下学历者占绝大多数,其文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生产发展技能,只是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生产效益低。

3、家教力不从心,子女亲情缺位。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缺乏与子女的有效沟通,难以进行正确的心理关怀和家教指导。父亲的亲情缺位,容易让孩子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4、精神负担较重,缺乏安全感。大多数受访妇女最担心丈夫的安全问题,其次担心孩子及家庭财产的安全。同时由于与丈夫基本靠电话交流,谈论的内容也主要是涉及孩子、老人,夫妻之间情感交流较少,半数妇女对婚姻状况表示担忧。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精神长期处于绷紧状态,经常会感到孤单、焦虑和压抑,缺乏家庭安全感。

5、文化生活单一,思想较为空虚。由于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文体娱乐场所、设施等资源较为匮乏,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单一,绝大多数妇女平时靠看电视打发闲暇时间,其次为打麻将,极少数看书读报或进行健身活动,思想上比较空虚。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表示不满意且有强烈改变意愿。

(二)主要需求

调查表明,当前这些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农业技能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卫生健康知识和文体娱乐活动。

1、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七成以上的留守妇女希望通过参加以种养殖方法、病虫害防治为主的农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技能。九成妇女表示最容易接受现场讲授、示范的科技知识培训。有82%的妇女很想自己创业,并希望得到技能培训、市场信息服务、小额信贷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掌握一门技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2、获得家教指导,提高家教水平。大部分留守妇女希望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活动,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提升自己的家教水平,提高对子女的监护能力,使孩子在留守家庭的环境中也能健康成长。

3、普及健康知识,定期开展体检。半数以上妇女对自己从未参加过体检、生病一般自己买药吃的的状况也表示担忧,希望村里能定期开展各类送医送药义诊活动,普及妇女健康知识和婴幼儿养护知识,提升保健意识和水平。

4、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多项服务。大多数妇女表示因为业余文体生活单一,导致打麻将、赌博等风气较为盛行,希望村里能集中组织文体活动,通过扭秧歌、健身舞等方式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舒缓各种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同时还希望开展读书看报、心理疏导、家教辅导、维权服务等活动。

三、改善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对策建议

留守妇女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只有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关爱,从“治标”入手,寻求“治本”之策,才能解决她们生存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这一群体也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营造新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氛围。

(一)增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留守妇女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推动这一群体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1、扩大留守妇女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覆盖面。近年来,为更好地帮助农村妇女提高技能、增收致富,我们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面向农村妇女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0余名农村妇女已从中受益。建议不仅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农业和科技部门作为主体部门,在农业科技培训中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参训比例,扩大培训覆盖面,要根据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现实需求,针对性地开设灵活多样的培训课程,使“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也能使留守妇女受益。

2、加大对留守妇女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力度。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妇女除了传统农业生产外,也有非常强烈的就业创业意愿,希望向非农业生产领域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但囿于自身素质、信息渠道、项目定位、资金支持等各方面的制约,难以实现新领域的就业创业。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实施“妇女就业创业支持行动”,力图为广大妇女搭建更多的就业创业平台。一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巾帼家政服务培训工程”,通过举办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班,向城镇下岗待业女性和农村失地女性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家政技能培训,已逐渐形成了特色培训品牌,深化了女性就业的优势领域。下一步,我们将针对留守妇女这一群体,拓展培训外延,探索适合留守妇女的培训专业,比如农家乐经营技巧、手工艺品编织技能、农村环境保洁等,让留守妇女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更好就业。二是培养创业致富能手。“双学双比”活动在广大农村已蓬勃开展多年,并培育了一大批致富发展女能手。为让留守妇女中也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使她们成为留守妇女中的示范带头人,基层妇联组织要积极协调,依托各类培训机构举办“留守妇女创业培训班”,通过送教上门、定向培训的方式,为留守妇女提供创业理念、信息咨询、项目定位、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和培训指导,提升她们的创业能力。

(二)拓展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途径

如何在提升留守妇女自身能力的同时,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发展途径,发挥她们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是妇联组织一直在不断探索、逐步解决的问题。

1、鼓励留守妇女加入专业合作组织。近两年来,我们在抓好“巾帼示范村”创建的同时,鼓励妇女创办和领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目前已经通过“妇联﹢示范户”的模式,建立了多个“妇字号”示范基地,比如习家店镇五龙池村成立了以女性为主、种植烟叶的“巾帼创业示范园”,已引导该村100多名妇女增收致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些示范基地的功能和拓展服务范围,引导留守妇女也积极加入,让她们摆脱“孤军作战”的窘境,激发她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

2、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小额信贷倾斜力度。为拓展妇女创业渠道,我们一直把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作为促进妇女创业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开展城乡妇女自主创业状况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了政策宣传、主动服务力度,深入走访急需创业资金且有贷款意向的创业女性,全程帮助10名女种养殖户、女农家乐经营户、女手工制品经营户等创业女性办理贷款相关手续。自XX年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已帮助100余名妇女成功申请到创业贷款。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人社、财政、金融等部门加大对留守妇女的政策倾斜力度,开通留守妇女申请贷款绿色通道,提高留守妇女贷款人数比例,从而为更多留守妇女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3、推动留守妇女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为推动富余留守女劳动力转移,让其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建议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整合资源,加强协作,通过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当地落户企业优先安置农村留守妇女,让年富力强的留守妇女通过半工半农的方式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土关垭镇妇联牵线搭桥,组织留守妇女为当地龙头茶叶生产企业采摘茶叶,既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帮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这样的经验,值得基层妇联组织借鉴、学习和推广。

(三)提升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质量

受生活环境、医疗卫生条件限制,加之留守妇女保健知识比较缺乏,其身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妇科疾病已成为困扰广大留守妇女的头号疾病。身心健康水平能否提升,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留守妇女的生活质量是否能得到根本改善。

1、继续提供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妇女健康行动”,协调项目实施医院充分发挥“母亲健康快车”作用。各级妇联组织也要积极协调卫生部门广泛开展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宣讲卫生保健知识,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生育健康指导、发放免费药品、普及婴幼儿护理常识及各类健康知识,从而形成长效关爱机制。

2、搭建妇科病普查普检健康平台。今年,根据省政府XX年“十件实事”的安排部署,丹江口市被列为全省29个农村妇女“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试点县,将对1.5万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检查,该项目全面启动实施以后,全市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将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对检查出患病的贫困留守妇女,建议市慈善总会将之纳入救助范围,同时妇联组织要积极为她们争取各方面的救助项目。在开展“两癌”免费检查的同时,建议医疗卫生部门要利用好这一契机,免费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普通妇科疾病的检查,或将检查费用全部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切实提高她们的健康水平。

3、开设留守妇女心理健康讲堂。针对留守妇女心理压力过大且长期得不到有效释放的问题,建议可以开设留守妇女心理健康讲堂,由市妇联牵头,聘请资深心理专家在全市各乡镇为留守妇女巡回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夫妻感情维系、家庭邻里相处、子女家庭教育、心理压力调节与释放、自信心树立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

(四)提高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数据显示:98%的妇女知道村里设有妇代会这一基层妇女组织,但有61%的妇女对村妇代会的具体职能和主体活动缺乏关注、了解不多。实际上,村级妇代会在团结、带领、凝聚农村妇女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要解决目前留守妇女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她们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就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妇女组织,只有充分发挥村级妇代会的引领、服务作用,才能真正在“质”上提高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水平。

1、创建示范“妇女之家”。在以往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发现,要开展好农村妇女工作,必须遵循“符合妇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贴近农村姐妹真实发展需求”的原则,通过健全完善村级妇女组织,以有形“家”的建设与发展撑起无形“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增强妇女群众的归属感。在工作中,各乡镇办(处、区)妇联要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利契机,围绕产业发展、脱贫奔小康、新农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依托功能日益完善的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抓好示范“妇女之家”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产业指导、家庭教育、文体健身、综合维权、帮扶救助等“一站式”的服务模式,从而实现村级妇女组织的较快发展。

2、成立留守妇女互助组。因面临共同的问题和有着相同的诉求,在留守妇女中开展互助活动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办法。村妇代会在上一级妇联的具体指导下,要探索建立留守妇女互帮互助组,从留守妇女中招募一批协调能力强、热心妇女工作的巾帼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妇女儿童家庭结成固定的帮扶对子,使她们在生产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照、在安全上互相守望、在精神上互相扶持。要依托“妇女之家”谈心说事室,通过拉家常的形式向留守妇女群众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帮助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倾听妇女群众心声,舒缓她们的心理压力。

3、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活动。在走访中我们注意到,习家店镇五龙池村妇代会通过“五个结合”,即与“三八”活动相结合、与和谐新村建设相结合、与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关爱女性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巾帼之星”评选、环境整治行动、趣味运动会、幸福家庭评选、家教大课堂、关爱独双女户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了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由此可见,村妇代会要发挥作用,必须立足妇女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开展妇女群众容易接受、乐于参与的各类活动,才是凝聚人心的最有效途径和载体。

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留守妇女在表达自身诉求的同时,也希望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自己的丈夫不用背井离乡去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妇女的数量。实际上,城乡二元体制确实是形成留守妇女现象的主要原因。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必然现象,“留守妇女”这一群体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且还将长期存在。根本解决妇女“留守”的现状,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从家庭幸福和农村和谐的角度来说,社会各方面都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她们更多的更人性的关怀。我们也将以此次调研为依据,找准服务抓手,努力破解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难题,使她们真正共享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