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工作方案 > 策划方案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通用5篇)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篇1

小兰中心学校始建于19xx年春,原名灯塔国小。座落于景夹公路西南方,交通比较便利。该校历史悠久,60年代至70年代这里是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是一所土木结构的四合小院。80年代机构改革后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国小,“普九”时由农民集资于19xx年建起砖混结构教学楼(自上而下东边一栋楼和西边一栋楼),19xx年又集资建中间教学楼。90年代学生数高达600多人,12个教学班。今天的小兰中心国小下辖五个自然村,人口达8000多人,目前仍有南院庄(今春才撤除)、庙塔两个教学点,目前在校学生160多人。通过人口普查得知学生人数趋于逐年上升趋势,是一所发展式的完全国小。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的学子,在历届领导的不懈努力和全体教职工辛勤耕耘下,小兰国小不断发展,如今的小兰国小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岁月的丰碑记载着她一路如歌的眷恋与喝彩,一路如诗的突破与崛起。如今的小兰国小,以她崭新的姿态呈现眼前。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通用5篇)

学校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18名,国小生160多人,6个教学班,1个学前班。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校园闭路电视网、校园广播网和校园电话网,校园内的计算机全部与互联网实现宽带接入,设施齐备。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倘佯在如此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我们能感受到在这些背后,小兰国小的那种甘为人梯的精神。徘徊在小兰国小每一间整洁的教室之间,我们能浸染到小兰人踏实苦干的韧劲。

先进的办学理念 严谨的治学方略

学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抓质量,促发展。并将努力把小兰国小办成“校园幽雅、校风良好、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特色学校。一直以来,小兰国小全体师生以景阳人特有的坚韧和智慧,埋头苦干,发奋图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20xx年被县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20xx年被景阳乡人民政府授予综合评估“先进单位”20xx年被景阳乡人民政府授予“后勤„„”等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 发展壮大

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奖励,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全县、镇建立了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并在今年进行了实施,通过辖区内教师轮岗交流等形式,有效解决了本校教师紧缺问题。学校通过开展教学研讨、骨干培训、结对帮扶等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小兰国小的教师具有踏实苦干的韧劲,有不计名利的精神,有甘为人梯的师德,有朴

实热忱的师表。本校秉承“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励志进取,勤学守纪”的学风,小兰国小全体师生以景阳人特有的坚韧和智慧,埋头苦干,发奋图强,再此理念下,小兰国小屡创奇迹,近年来该校涌现出一批授市、县级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优秀党员教师和师德标兵等。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他们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爱生如子 与生为友

教师的伟大在于爱与责任,教师与学生最好的关系是与生为友。学校始终把安全管理和学生的成长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为了学生安全学校安装12个全方位监控器,平时放学回家也是有路队老师护送到家;对待留守孩子和单亲离异家庭的孩子,教师做到了用心呵护,用情感化,用师爱之泉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真切。平时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现状,出现的生活难题,用自己的能力与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走近学生,与生为友。课堂上是师生;课堂外是朋友。经常在校园会看到,大孩子带着一群小孩子嘻笑打闹,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回荡着师生幸福的笑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已成一家。

成长的摇篮,成才的园地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把对学生的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使宁静的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多年来,我们紧扣时代脉博和学生实际,除抓好各中队的班队活动、主题观摩活动和队史、队知识以及行为规范等常规教育活动外,还多次开展一些大型的系列活动(庄严肃穆的入队仪式:趣味的体育活动;充满温情的献爱心活动;激情四溢的文艺活动),一场场活动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一张张相片铭刻了孩子们美好的时刻。另外学校还利用广播、电视、文化走廊发挥舆论传播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各班主办的每月一期板报,主题鲜明,配合学校近期的工作,让学生投入学校的发展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20xx年,在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我校配备了6台多媒体电子白板,20xx年秋

开学又添置了77套标准化的课桌凳,学生现在全部用上了标准课桌凳。20xx年,建立了学生微机室,从而使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完备。

从20xx年开始,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的校本培训。力争使每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个一”的明确要求,即:上一堂电教优质课,制作一份优秀课件,写一篇能在县以上交流、发表的论文。

春风雨露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进步,点滴的进步离不开前赴后继的优秀师资力量,丰硕的成果得力于领导、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景阳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教育远景规划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关心下,小兰国小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篇2

滔滔黄河,奔流不息,应理湖畔,碧波荡漾。在这养育了千百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北岸,升腾起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荫遍地,这里——是雏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这,就是新建成立的中卫市第六中学。

教育,百年大计!为了解决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20xx年6月,中卫市第六中学破土动工了!中卫市第六中学是国家中西部农村国中校舍改造项目之一,也是中卫市政府确定的20xx年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在中卫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它像一个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中卫市第六中学位于应理南路与滨河大道交汇处,于20xx年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38.34亩,建筑面积23011平方米,可设54个教学班,容纳2700名学生。有3栋教学楼,2栋宿舍楼,实验楼、艺教楼、办公楼、餐厅、报告厅各1栋,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操场,各类教学设施设备齐全。

学校远离闹市,四周水系环绕,温湿馨宜;建筑色彩采用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国红和纯白色相间构成,大气磅礴;学校内部设施和外部环境功能齐全,结构合理,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把学校分为学习区、运动区、生活区,区划分明,互不影响;校园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浓厚的人文环境融于一体,为师生营造了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这里是一方沃土,孕育着无数花朵,成长着万千树苗;

这里是一方大地,撒满阳光,把希望的种子播撒;

这是一首奋进的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满载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 这更是一只展翅的雄鹰,翱翔蓝天,展望未来!

学校坚持以“自信 自主 自强”为校训,以“育人是根本 教学为中心 科研求效益 创新促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全面提高师生素质服务,让学生成人成才,让教师成功成名,让社会满意赞誉” 为办学宗旨;以“严谨规范 务实高效 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为校风;提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的办学目标,为打造名校指明了方向。

六中人凭着强烈的使命感担当着教书育人、奉献社会的责任;借着浓郁的成长、成就的和谐氛围,在科研兴校、培训交流的洗礼中,开阔着他们的视野,优化着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怀着一颗敬业、爱校、奉献的赤诚之心,抗严寒、迎风沙,栽种下千万棵树苗和花草,顶烈日、战酷暑,浇灌着花草树木绿意盈盈,安装的一排排阳光体育器材绚丽多姿,他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环境优美的校园里,每一朵鲜花都绽开了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每一扇门窗都吹响了奋发的号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目前,中卫六中到岗教师均达到大学学历,他们来自农村各中学的教学一线,是各学校的学科骨干,是20xx年8月通过教育局招聘考试竞聘到中卫六中的,他们中有区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教师团队年轻活泼、富有朝气、敬业爱岗,全体教师平均年龄34岁。市级教学评优课堂上有他们的身影;全国国中理化生竞赛获奖名单上有他们的姓名;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有他们的杰作;许多优秀学生常常伴随在他们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技艺,学校组织了教师岗前培训,光盘教学与教师现场指导相结合,规范了教师的教学礼仪,夯实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观看名师课堂实录,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到外校全程学习,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系统的岗前培训,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个团队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教学技艺为建设中卫市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

这个青春的方阵,这支激情飞扬的团队,无疑成为了六中开拓今天,铺垫未来的动力引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卫市第六中学是一所教学设施标准化配备的新建学校,可满足2700多名学生的学习需要。投资300万元建成的现代化的校园教育网络、校园广播等现代信息技术系统,为学生与知识的沟通架起了桥梁。学校现有10个多媒体教室、3个计算机教室、2个语音教室。配备物理器材3353件,化学器材26461件,生物器材13035件,标准化配置的理化生实验室、准备室、器材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可同时进行56组分组实验。中卫六中有种类齐全的音体美器材室和功能完善的艺术教育综合楼,其中配备音乐器材59件,体育器材1674件,美术器材196件。有藏书达10余万册的图书室和可容纳200人学习的阅览室,有设施齐全的可容纳1000人的科技报告厅。学校拥有一流的后勤保障体系,供1200多人住宿的男女公寓楼舒适明亮、设施齐全,供1000人同时就餐的回汉两层餐厅清洁卫生、环境优美。这一切先进的教学设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六中的繁荣昌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听!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校园。六中的快速发展,是因为有一个精诚团结、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领导集体,管理是生命,管理出效益。一个好校长,带着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六中领导集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的发展思路,狠抓过程管理,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民主、科学、高效,始终秉承“师之所思,我之所想,生之所需,我之所为”的思想,坚持以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机统一,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力求实现和谐教育这一最高理想,这是六中人兢兢业业、执着追求的结果。

岁月如歌声声急,事业如棋局局新。与时俱进,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卫市第六中学一定能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抢抓机遇,为中卫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挑战。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团结务实的六中人将以德育为本,以学生为先,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和谐共进,翱翔未来。

我们挥洒汗水,我们神采飞扬,我们播种理想,我们收获希望。为学生编织五彩梦想,为学校插上腾飞翅膀,教育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昨天,我们从激情中起步;今天,我们在芬芳中充实;明天,我们将在翱翔中圆梦,我们相信,中卫六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篇3

一、开篇这里是一片青青的草地,澄蓝的天空下,孩子们快乐地奔跑着,曵紧手中的长绳,放飞心灵的纸鸢,梦想,在风翱翔。这里是一条清清的小溪,它源自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叮咚作响的溪水欢快的流淌„„

这里就是邵武市实验国小业余艺校。

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9xx年6月1日,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一天,让实小的孩子们激动和幸福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节日,这一天收到了一份从未有过的“厚礼”---业余艺校挂牌成立了!由于十几年来实小在艺术教育中取得佳绩,这天,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亲临校园揭牌,响亮的歌声、热闹的鼓声,孩子们的欢笑声,把校园变成了一个欢快的海洋。

从此,业余艺校成了陶冶孩子们心灵的乐园,更是素质教育的阵地,学校向学生提出“十会”:会学习、会写一手好字、会画一手好画、会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会一种乐器、会跳绳、会打乒乓球、会唱歌、会电脑、会英语。业余艺校为孩子们实现“十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十会”中,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快乐地演绎童年的乐趣。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实小在对孩子们艺术教育中,难能可贵的是注意环境艺术教育。且不说校园内的古樟树和大片的绿草坪,还有从教学楼上凌空悬垂的迎春花,看似随意的园林小品、雕塑,仅那校园内的大型浮雕“雏鹰从这里起飞”、文化艺术墙和一百多幅用古木框悬挂在教室外走廊的学生书画作品便是校园的一大风景。校园里时常播放的是世界名曲和儿童音乐,学校“七色花电视台”定期播放的是英语卡通片和配乐古诗词朗诵。这里每一个角落都经过艺术的处理,每一个空间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整个校园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四、百啭千声随意啼,山花红紫树高低

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实小在艺校教师的选拔和硬件的投入上,倾心全力打造一所高质量的业余艺校。学校经费困难,但对艺校舍得投入,就说艺术组吧,都有各自的专用教室,美术室、音乐室、合唱室、形体教室等。教室和办公室全部按省一级学校的校准配备,而且还都配备了电脑、音响、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的选拔上,音美组全体教师都是大专或本科学历,其中有全国优秀美术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南平市音乐、美术基本功一等奖得主、省级骨干教师、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市老年合唱团教师。学校还斥资从社会上聘请了全国著名书法家高文鉴教师,市艺术团华乐队教师李永清、许元甫、黄月琴、姚翠玲、邱钊祥老师,市少年宫的形体教师张萍,市文化馆的舞蹈教师杨小青等。一批富有强烈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执掌着业余艺校的教鞭,走出了一条新颖的教育之路。为使业余艺校顺利开展,学校每天上午上四节课,下午两节课。下午4点到5点就是“业

余艺校活动时间。在学生兴趣、自愿的基础上,学校将艺校分为三种类型的班:普通班、兴趣班、提高班。普通班,面向全体学生,学习内容有:唱歌、简笔画、写字、朗读、跳绳;每周活动二次,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兴趣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以下学习内容:书法、绘画、手工、声乐,舞蹈、笛子、二胡、编织、刺绣、科技、文学、电脑、篮球、乒乓球等;每周活动二次,使学生兴趣能在这里得到发展和展示。

提高班:根据兴趣班学习情况的挑选提高学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学习内容除以上几项外,还增设了围棋、小记者,小主持人的学习内容;上课时间是每周的周末半天,这样,我校就有了一支在艺术上强有力的学生队伍。

五、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旨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艺术教育的目的正是通过艺术教育熏陶感染孩子,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和情操,让大多数学生得到参与的机会,学校采取了第二课堂梯队化的方式,即学校艺术组负责组建校级队,各年级负责组建年级队,各队一个特色。全校总人数20xx人,第二课堂类别及人数:校级队:华乐队100人,舞蹈队60人,鼓号队100人,合唱队100人,小小书画家协会120人。年级队有:二年级的艺术体操队330人,三年级的武术队320人,四年级的韵律操队200人,五年级的竖笛队60人,六年级的口风琴队60人。

周末校园里充满了琴声,这是校“业余艺校”成立的“百人华乐队”。队员来自三、四年级的乐器班,乐队乐器的种类有二胡、中胡、大胡、高胡、琵琶、月琴、杨琴、古筝、笛子、长笛、三弦、架子鼓、打击乐器等。

业余艺校有固定的节日:书画节、器乐节、合唱节、舞蹈节、小主持人节、卡拉OK节、古诗文诵读节、故事节、英语节、体育节、跳绳大王节、科学小博士节等。学校还常常举办百米书画表演、“手抄报”设计比赛、“贺卡制作”比赛、小制作展览办各类比赛,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用成功感激励孩子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

编织、刺绣班的同学正在耐心细致地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激励了同学,感动了老师。在各教室里穿梭忙碌的是小记者和电视合的小主持人,他们在为一月一期的校园报《短笛》收集素材,他们在为一周一次的电视节目而忙碌,为了编辑一次电视节目,他们利用现有不太先进的设备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制作,常常做到十几点钟。

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0xx年六月一日,当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呈现在市民眼前的是一张张自满自信的稚嫩脸孔,由业余艺校100名学生组成的百人华乐队登台汇报演出了,欢快悠扬的旋律似高山流水、溪水淙淙,观众们被震撼了,当一曲《走进新时代》音符停止时,整个体育场被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当百名小画家现场作画,一张张清新秀美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时,观众无不啧啧赞叹;还合唱队专业的表演、舞蹈队优美的舞姿;还有百名小博士的发明制作„„一件件作品无不凝聚孩子们的童趣与智慧,无不展现业余艺校的风采。

几年来,实小业余艺校随着孩子们的一件件作品,一次次比赛,声名远播。仅书法获各类金奖便达850多人次。19xx年,廖莎的美术作品赴日本、俄罗斯展出,游弋的中国画《白鹇鸡》在美国展出时,俄勒州执行主席称赞有加,亲自在她的荣誉证书上签名;20xx年,詹丝雨的作品获《中国少年报》举办的少儿书画大赛一等奖,在同年举办的全国环保宣传画大赛中,业余艺校学生一幅作品全国二等奖,二幅作品三等奖,三幅获优秀奖,仅在20xx年一年里获得全国级大赛的人次达125人,其中吴青青同学获得“小星星”杯国际书法大赛金奖,陈孝弛获“世界杯”少儿国际书法大赛特别金奖。危创彬获“和平杯”少儿国际书画大赛特别金奖。

胡鸿翔同学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级少儿书画大赛获得一、二等奖,每次都以独特的创意取胜,他自编自画漫画10本,在校园内传阅。他的漫画《请保护青蛙》及一篇短文,在20xx年5月19日的《福建日报》上刊登,并获得编者的好评。编者是这样说的: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真行!有家长问:何谓“素质”和“素质教育”?读了这位小朋友写来的信,看了这幅漫画,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奥运选手万建辉、国家举重队队员朱冬敏、省乒乓球教练郑佳,大学生书法家宁静等一大批人才都曾沐浴业余艺校的阳光,朱艺、游欣睿、李佳等一批业余艺校的佼佼者从实小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路,迈进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殿堂。

银屏把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传遍大江南北,19xx年,业余艺校学生表演的舞蹈《丑小鸭》在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中播出,优美活泼的舞姿让人难以相信,一群山区的孩子能演绎出如此活灵活现的童话故事,它打动了人心,更征服了评委,当年获得全国二等奖;20xx年6月,孩子们表演的舞蹈《哑女》参加东南电视台六一文艺演出,获得了一等奖。“红领巾合唱团”在全省历届“班班有歌声”活动中屡获一等奖,多次获南平市合唱比赛一等奖,至于邵武、南平各类比赛中更是揽金夺银,硕果累累。业余艺校的成绩引起了媒体的重视,东南电视台特意在实小成立了“东南少儿电视艺术团”——培养、挖掘艺术苗子。

实小创办业余艺校,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不仅展现了素质教育的魅力和风采,更让孩子们在艺术的乐土上陶冶了心灵,在这里,孩子们放飞心灵的纸鸢,梦想和追求在阳光和风中流动„„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篇4

张家界,地处湘西北,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澧水中上游,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

张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游立市。建市二十二年来,张家界市各族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在双拥创建工作中,更是用热忱和真情谱写了一曲曲令人感动的双拥之歌。

第一章:红色热土 世代传承

张家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贺龙元帅的故乡。1935年,任(读二声)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率领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带领老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同年11月,红二、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强渡澧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传唱至今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前挂盏灯》就再现了老区人民当年送别红军依依难舍的真情。 七十多年过去,勤奋朴实,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张家界人民没有忘记历史。张家界历届市委、政府领导更是将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武装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双拥组织与服务体系,形成了从地方到部队,从协调机构到成员单位,从领导到基层的双拥工作网络。新一任市委书记胡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小明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带头参加议军会议、军地联系会议,带头参加军事日活动,带头走访慰问部队,带头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督促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张家界军分区首长经常深入基层检查落实拥政爱民工作情况,要求部队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地方和部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张家界市双拥办在各级政府和部队的支持下,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落实了专项预算经费,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六位一体 共筑长城

军民共建,筑牢长城。为使双拥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全市人民心中,张家界市党政军创造性地开展了爱国拥军进基地、进单位、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家庭的六位一体国防教育。地方政府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支持部队建设,修建营房,添置设备,高标准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参加军事活动,进行实弹射击;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并适时组织军事训练,从小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在景区和旅游接待窗口,都悬挂了军人优待醒目标志,并对前来参观考察的军人一律实行免票;仅武陵源,每年的免票金额就达500万元,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还在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修建了红军路。各大社区开辟了国防教育知识宣传专栏,并配合每年征兵工作进行专题宣传,全市还先后开展了双拥模范家庭和“十佳”复员退伍军人评选活动。

20xx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市成功地举办了“祖国好·家乡美·国防情”大型歌咏比赛和演讲比赛。活动历时三个月,近万人参加,市委书记胡伯俊、市长赵小明带头参加比赛。比赛通过电视现场录播和直播,在全市迅速掀起爱祖国、爱家乡、爱部队的热潮。今年8月1日,又成功举办了“军民团结一家亲”大型双拥晚会。

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醒目的双拥宣传广告牌,报刊、电视、网络《国防时空》专栏的开设和六位一体的宣传教育载体,为全市双拥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也筑牢了全市人民拥军爱国的心里长城。

第三章: 拥军优属 真情无限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一直注重对转业干部、退伍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和优抚,每年的转退军人安置会议,市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到会,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出台了《张家界市军转团职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为让现役军人安心守卫边疆,保家卫国,全市统筹解决了他们的优待金,其中武陵源区每年人平发放1500元,永定区1100元。

为了让优抚对象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20xx年以来,全市先后为120户无房或危房的老复员退伍军人家庭修建了新的住屋。每年的八·一、春节前夕,市五大家领导都要组成慰问组,分别看望、慰问军队离退休干部、老红军、困难家属„„20xx年以来,共走访慰问5500人次,发放慰问金近300万元。全市还出台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资助参保参合、门诊医疗补助、住院医疗补助、特别医疗补助、慈善医疗补助”五位一体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15000余人得到了重点优抚,每年资助金额达690万。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注真情,办实事,重实效,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单位开展法律拥军活动,以维护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法院还专设了涉军案件合议庭;工商、税务等单位积极为自主创业的复退军人及其家属服务,开设了办证绿色通道;组织、劳动、人事部门和安置办认真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及其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广大复员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自主创业,奋发图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杨生泽,退伍军人,红军后代。20xx年当上桑植县龙潭坪镇毛垭村的党支部书记后,全身心投入到修建通村公路和发展村组经济。他举债修路的精神感动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帮助解决70万元资金;20xx年初,通往毛垭村的公路终于被打通,村里的粽叶、茶叶、水果源源不断地被运出山界,丰富的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很快由800元提高到5000元。杨生泽也由此成为村民拥戴的好支书、贴心为民服务的好模范。

慈利县零溪镇河塌村党支部书记曹前贵复员后,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将20xx余亩荒山整理成柑桔果园,随后,自己又带头找市场,跑供销,一举打开了柑桔销售渠道。20xx年,他被授予省级科技示范户,20xx年,被评为慈利县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

第四章:拥政爱民 铸造丰碑

真心的关爱换来真情的回报。驻张家界部队官兵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坚持“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把拥政爱民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积极投身全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赛事活动,部队都要派出官兵治安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军分区、消防、武警多次完成了抗洪抢险、扑灭森林火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显示了部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践行了军人“爱人民、为人民”的英雄本色。

人们不会忘记,张家界“四路”改造期间,是消防官兵昼夜值守,用拖水车及时清洗工程车携带的泥土和路面的灰尘;人们不会忘记20xx年冬天的冰冻,全市交通中断,多处停电,地处熊壁岩的村民孤苦无依,是我们的子弟兵冒着严寒铲除积雪,疏通道路,在冰雪中鏖战三天三夜,及时地保证了村民的供水供电;人们不会忘记,20xx年夏天,全市大面积干旱,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困难,是我们的消防官兵,他们运来一车车清冽甘泉,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还有,当洪水汹涌来袭时,是我们的子弟兵第一个冲锋在前;当伤残儿童身处绝境时,是我们的武警官兵及时伸出援手;当老人生活陷入困难,是我们的消防官兵及时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家中„„

建设扶贫,驻张部队官兵奋勇当先。每一个团以上单位都承担了帮建一个贫困村的任务,每一名团以上干部都有一户贫困户帮扶对子,都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在积极开展定点建设扶贫的同时,驻张家界部队每年都要组织卫生医疗、科技服务、文化宣传等各种服务队走村串户,传播现代科技文化展示知识,帮助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贫困。

至目前,驻张部队共筹措扶贫资金1800多万元,义务修路300多公里,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帮助3万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五章:军民共建 鱼水情深

军民团结,军民共建,军民鱼水情谊深。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张家界市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修缮了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苏维埃纪念馆和烈士陵园。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和苏维埃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向游人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近40万;目前,又在运筹修建桑植县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

军民大合唱,军民大联欢,“祖国好、家乡美、国防情”红歌会,“军民团结一家亲”双拥晚会,将军队和人民紧紧地融合到了一起,他们心相系、手相牵、情相连。(双拥晚会捐资助学的一段现场)

双拥创建,硕果累累。20xx年,武陵源区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xx年,永定区被授予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军供站连续多年被广州战区评为先进单位。市长赵小明,常务副市长杜芳禄,永定区委书记刘泽友被广州军区授予国防之星;退伍军人邹敬善被评为全国优秀复退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吕唐友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先进个人„„

巍巍天门,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双拥故事;

悠悠澧水,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军民鱼水新歌。

张家界,这片红色的热土,这座崭新的旅游城市,正在用真情演绎双拥共建的传奇,朝着世界旅游精品的目标进发,张家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 篇5

这是一片文明的土地,“经始灵台”,《诗经》记录了它灿烂的文化,留芳后世。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王伐密,《史记》记载了它光辉的历史,炳照史册。

这里山清水秀,古迹名胜,不胜枚举;这里人杰地灵,贤能之士,数不胜数。

这就是地处陕、甘接壤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灵台。 沿泾灵公路驱车南下,映入眼帘的是离山如缎,溪河似练。灵台一中背靠离山之绵延,面临溪河之浩荡。高耸入云的楼房、宽阔平坦的大道与周围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既蕴藉着古朴典雅的学府风范,又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名校气息。

(一)风风雨雨六十年

尚德启智,造福桑梓,白云苍狗。一九四零年,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兴学育人,时势所迫。从北平华北大学毕业的灵台人张国栋先生怀着造福子孙之雄心,振兴民族之壮志,与诸多仁人志士创办了甘肃省立灵台初级中学(灵台一中前身)。张国栋校长克服困难,历尽艰辛,为灵台教育事业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几经磨难,曲折前行。灵台一中继续发展。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3年、1964年、1965年灵台一中连续三年大学联考

成绩突出,有57人被高校录取,成绩的背后饱含了全体师生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为灵台教育事业又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步履匆匆,岁月如歌。灵台一中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的灵台一中,已是一所拥有二百多名教师,5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的市级示范性高中、市级重点中学。锐意进取,豪情满怀,灵台一中将继续为全县教育事业书写浓墨重彩的华章。有过白手起家的艰难,有过美名远扬的辉煌,有过栉风沐雨的历炼,有着光辉灿烂的今天。六十七年,灵台一中从步履蹒跚到步伐稳健,再到昂首阔步,现在已经以一个全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谋求发展搞搬迁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共识,科教兴国战略已明确提出。新时代,新要求,灵台一中必须做出选择。20xx年,校园仅有二十几亩,设备仅有三栋楼房,这既不符合县级重点中学办学的要求,也不适应全市大办教育的形势。灵台一中不能作茧自缚,不能固步自封 。群策群力订宏图,同心同德求发展。县上主要领导深入调研,英明决策,决定扩建灵台一中。从20xx年到20xx年的三年时间,灵台一中抢抓机遇,扩大办学规模,

占地面积已达到45亩,新建了宽敞明亮的2号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楼,绿化、硬化、美化了校园。20xx年8月灵台一中在全市率先过渡为独立高中,随之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性高中。这期间,王耀东、马学军等市上领导多次来一中检查改扩建工作。“风物长宜放眼亮”,为适应新形势教育发展的需要,灵台县党政领导雄才伟略,高瞻远瞩,决定新建搬迁灵台一中。 20xx年4月25日,城南高中建设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历时仅一年四个月,一个占地130亩、投资3700万元,规模宏大、规格高档、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新学校已于20xx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聚一流资金、集一流教师、创一流管理、造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的理想已逐步实现,为争取五年内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溪河有声抒深情,灵台巍峨铭党恩。

灵台一中能够实现按期搬迁,正是“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具体体现。多年来,省、市、县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悉心关怀。灵台一中不会忘记,20xx年11月,县委书记毛文平、县长苏克俭亲临工地,视察工程建设情况。灵台一中也不会忘记,20xx年5月,县委书记苏克俭、县长吕鹏举走进教室,视查教学工作,慰问全体师生。白雪皑皑,工地上有他们坚实的脚印;赤日炎炎,校园里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灵台人民也不会忘记上海范氏集团总裁范臻出巨资成立范臻奖学金和助学金,惠及一中学子的行为。

(三)以人为本抓管理

20xx年3月,张士才同志在国旗下发表《让校园充满爱》的演讲,热情洋溢,饱含爱心。会场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从此,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德育教育拉开了序幕。

坚持因材施教,突出目标育人。

新一届班子成员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确立了各年级的德育目标,高一级突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高二级突出“法制在我心中”,加强法规法纪教育;高三级突出“一切为了祖国”,加强前途理想教育。

提倡生命教育,突出活动育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新生入学前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场面壮观,收效明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多次邀请校友给学生做报告。李拴科的娓娓道来,冯忠科的谆谆教诲,杨双红的鞭策激励,郭文霞的现身说法,使一中学生眼界大开,感触良深。他们是指路的明灯,引领学生朝着良性轨道健康成长。

“事实胜于雄辩。”法制讲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法制副校长和德育辅导员分析的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讲述的一件件振聋发聩的故事,让学生心灵震撼。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提倡真善美,贬抑假恶丑,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建设和谐校园,突出文化育人。

多年来,灵台一中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顺应时代,推陈出新,费尽心血,要求师生举止文明,力求教室窗明几净,力争创设师生身心愉悦的育人环境;在楼道张贴名人字画,用以陶冶学生情操;在广场建造音乐喷泉,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减轻学习压力;一年一次的书法、绘画、奇石、根雕展览,提升了学生文化品位和思想品位;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增加学生文化素养;不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沙龙活动:唇枪舌剑的辩论赛、热情洋溢的演讲比赛、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自由奔放的卡拉OK大奖赛,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20xx年2月,我校编导的大型舞蹈《献血情》被教育部选送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国小生艺术展演,并获二等奖,取得了轰动效应。

坚持每年举办好元旦期间的文艺节、五一期间的科技节、十一期间的体育节。全校师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活动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灵台一中创办的校报、校刊、社刊,以展示学校风采,提升教育理念,活跃校园文化,发展兴趣特长为宗旨,影响广大,均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评为校园报刊一等奖。立足本校,联系实际,由校长张士才主编的

《读书〃作文〃做人》和《二十四孝故事》两本校本读物,受到全校师生的青睐,也赢得了校外人士的好评。

目前灵台一中已经营造了一种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形成了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四)加快改革上质量

更新理念,改革制度,是新一届领导的共识。从20xx年暑假开始,学校开始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0xx年5月27日,灵台一中一届一次教代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标志着一中民主化管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同时还修订完善了《灵台一中教职工聘任办法》等二十多项制度,使学校管理向精细、全面、科学迈进了一大步。

科学地管理,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这里有师德高尚、勤奋踏实,教艺精湛的全国优秀教师4人;有经验丰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省园丁奖获得者10人;有兢兢业业,满怀激情与爱心的甘肃省优秀教师3人。

辛勤地耕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杨双红、郭文霞、王蓓……他们均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学校争了光,为灵台添了彩。艰辛之旅沐甘霖,风雨之后见彩虹。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学校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平凉市大学联考先进单位、平

凉市普通高校(中专)招生考试优秀考点、灵台县文明标兵单位、灵台县大学联考质量先进单位,灵台县诚信单位……

为盘活用人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学校积极实行“三项工程”,即继续教育工程、名师锻造工程和青年成才工程。出台了《灵台一中青年教师培养办法》,连续四年培养青年教师260多人次。并多次举办青年教师赛教活动,卓有成效。

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走教研兴校的新路子。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项目校。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老年教师老当益壮,勤耕不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年教师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青年教师意气奋发,热情澎湃。天未明,你们已经伏案疾书;夜已深,你们仍然步履匆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你们是灵台一中的精英,你们是灵台一中的脊梁。

“人梯巧搭攀登路,心血勤浇栋梁才。”连续几年,灵台一中的大学联考是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20xx年二本以上上线178人,20xx年二本以上上线214人,20xx年二本以上上线253人。灵台一中又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段”。多少饱学之士,朝气蓬勃,他们的人生从这里起航,驶向五湖四海;多少栋梁之才,意气奋发,他们的理想从这儿放飞,翱翔天南地北。

回首过去,沧海桑田,灵台一中桃李芬芳。

放眼现在,国泰民安,灵台一中灿烂辉煌。

展望未来,形势喜人,灵台一中豪情万丈。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精神之花姹紫嫣红,永开不败;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栋梁之才茁壮成长,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