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导游词 > 河南导游词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精选15篇)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1

中国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33公里的新安县铁门镇境内,距310国道800米,是由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建的文化园林,馆藏唐代石刻两千二百余方,是国宝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唐史研究基地,盛唐文化营地,中国书法圣地。所藏志石和历代名家书画碑刻是研究唐代三百年历史兴衰和书法艺术的史料宝库。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精选15篇)

这些志石讲述着女皇武则天等皇帝的文治武功,开国功臣屈突通的辉煌业绩、宰相李德裕的宦海沉浮,大唐安史之乱的民不聊生,酷史周兴的惨无人道,女道士马凌虚的红颜薄命,众宫女鲜为人知的悲苦人生,莫不令人时而惊奇,时而欢愉,时而扼腕,时而叹息。历史故事,引人入胜;人生百态,无所不及。

这里珍藏有唐代宰相狄仁杰、大书法家徐浩、以及宋徽宗赵佶、宋书法家米芾、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神笔王铎、宰相书法家刘墉、近代草圣于右任、帝师康有为等历代名家的书画碑刻。书艺之美或似蛟龙之蜿蜒、或若鸾凤之徘徊,足见惊雷掣电之功、统摄铿锵之意,堪称书法圣地。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2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是我国收藏墓志最多的博物馆,也是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内存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一十三件,其中唐志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所存墓志从唐代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二百二十八件;还有墓志盖以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该馆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将军(新安铁门人)收集民间散落的志石,在其营建的园林"蛰庐"内,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将志石镶嵌于壁而成,保存至今。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由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所建,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张钫先生酷爱金石字画,并广泛征集,在故宅花园“蛰庐”内建斋收藏,由王广庆命名、章炳麟题额为“千唐志斋”。斋中镶嵌墓志、碑碣1419件,其中唐代墓志1191件。内容涉及皇亲国戚、郡王太守、相国太尉、尉丞参曹,以至处士墨客、佛僧道士、宫娥彩女等各阶层人物,为研究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补史、证史、纠史的作用,被史学界称为“石刻唐书”。1997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xx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3

在九朝古都洛阳以西45公里处,有一个风光旖旎、山明水秀的地方——河南省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这里西扼崤岭,东控函谷,已有千年历史,被章太炎誉为“当关洛孔道”。这里青龙、凤凰两山对峙,一肪涧水潺潺东流,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

我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唐志斋”便位于铁门镇的西北隅。这里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辛亥革命功勋元老张钫(字伯英)先生的家乡。

名字由来

二十年代初,张钫先生隐居铁门,营园林广及百亩,蔚为壮观。康有为游陕过豫,被张钫邀至园中,谈书论画,赋诗抒怀,题名“蛰庐”。

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1191件。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

洛阳千唐志斋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4

对于每一个从事书法艺术,乃至从事史学、文学、文字学、金石学、墓志铭等研究的人来说,不知道千唐志斋就过于孤陋寡闻,没有到过千唐志斋也会是终生之大憾。

几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书协主席、中国书协理事王少默先生来郑,我和书友宋震等曾陪同其参观过千唐志斋,但总因当时时间安排得比较紧,没能“看过瘾”而留下过多遗憾。再次到千唐志斋参观一直是我的一大心愿。

去年年底,因工作原因结识了省财政厅的马建军先生。当他得知我喜欢书法时,告诉我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衡剑超是他的老朋友,抽空可以陪我到千唐志斋参观。我自然是兴奋不已,并当场约定春天践约。

三月中旬的一个双休日,天清气爽,万物复苏,春天的骄阳和丝丝花香给我们带来了不尽的快意。我与书友曹向春、刘玉峰先生,画家郭晓惠女士,以及书画收藏家赵会来先生等,在老马的陪同下从郑州出发,驱车直奔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一百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在大家的说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新安县,热心的衡馆长亲自驾车到高速路口迎接,并带领我们很快来到了因千唐志斋而闻名世界的中州名镇――铁门镇。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约四十多公里处,是已故辛亥革命老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钫(字伯英)先生的故里。千唐志斋是张钫先生倾心搜集历代墓志铭,在园内辟地而建成的墓志博物馆。因大部分为唐朝墓志,多达1100余块,故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命名,国学大师章太炎亲笔以古篆题写匾额,并在尾部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之由来一目了然。

一下车,我们就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千唐志斋博物馆。一进大门,园内优美的环境、浑厚的建筑、春日的暖意、热情的主人,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据导游介绍,我国古代墓志之作,始于东汉末年,盛于北魏隋唐。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九个朝代的都城,千唐志斋所藏志石也大多为洛阳北邙所出。自周以来,历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把北邙山视为风水宝地,生前无论故于何处,大都会嘱咐后代将其葬于此地,故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以致“北邙墓冢高嵯峨”,几至“无卧牛之地”。由于古人喜厚葬,导致盗墓猖獗。清末修陇海铁路,又挖掉一些墓葬,加上陵谷迁变,水土易改,凡开掘墓室,殉葬品均被洗劫一空,而沉重的碑石则弃之田间,故当地老百姓常拣来做捶布石、井边踏脚和建筑石料等。张钫先生虽为军人,但对金石书画情有独钟。他委托朋友,广搜散逸的墓志石刻,前后共搜集1500多块,运回故里,辟地建斋,镶嵌保存,永留后世。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由罗振玉的高足关葆谦题额的“听香读画之室”的独立石屋。这里是张钫先生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隐归故里期间修建的,是专门款待朋友,谈书论画的地方。石屋上方两侧镶嵌着张钫先生亲笔题写的“谁非过客;花是主人”,遒劲雄强的大字楷书,映衬了张钫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博大情怀。书房两侧是康有为题写的“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凿坏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对联,字体消散洒脱,用笔如锥画沙。一幅对联连用数典,足见康南海的博学。欣赏着张伯英和康南海窥破人生、极富哲理的联句,以及他们精湛的书法艺术,犹如聆听着他们在书房中亲切地谈论时局、切磋书艺。

穿过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房上方康有为亲笔题写的“蛰庐”两个大字。字径二尺有余,字体遒劲,正正堂堂,堪称康氏精品。接着,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镶嵌墓志的十几个相连的窑洞。据我的回忆,几年前来千唐志斋时,窑洞上方好象是露天的,博物馆为了能够有效保护这些艺术珍品,在窑洞上方新加了玻璃顶棚,以防风雨的侵蚀和强紫外线的曝晒。窑洞内是历代书法艺术珍品荟萃之所,珍藏着上起魏晋,下至明清,乃至民国时期诸多大家的墨宝和墓志。馆内所藏唐朝墓志,自武德、贞观起,经盛中晚唐,历代年号,无不尽备。从墓主人身份来讲,既有相国太尉、皇亲国戚,又有藩镇大吏、刺史太守;既有处士名流、真观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宫娥才女,还有外国高官。

这些墓主人的人生际遇,较完整地显示了唐三百年文治武功及社会百态,实为一部石刻唐书,或可视为唐人档案馆,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镌刻墓志意在传世,故多请当时的名家动笔,其书法艺术价值十分可贵。从书体上看,真草篆隶无所不有。从风格上看,或端庄典雅、块块晶莹,或遒劲隽秀、字字珠玑,无不显露盛唐时期的书艺之美。留连在满壁志石的天井窑洞,犹如置身于光彩夺目的艺术殿堂,把读着一部书法艺术演变的历史,更如穿过千年时空,抚摸着唐人坚实的脊梁,感受着唐人博大精深的文化与艺术精髓。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一方唐朝重臣,被人们誉为东方福尔摩斯的狄仁杰的真迹。据导游介绍,有专家考证,狄仁杰一生留下的真迹极为罕见,该墓志对于考证、研究狄仁杰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实证。

千唐志斋还是考据文字的重要场所。武则天称帝之后,改唐年号为大周。武则天在位期间,曾造字20多个,目前有记载且正在使用的仅有“曌”字,其它都在武则天退位以后废掉,各种文献已无可查询。但在馆藏的大周天授年间《高玄墓志铭》中却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文字。比如“忠”字上方加一横,为“臣”字,取意为臣民要忠于皇帝。“○”里加一波三折的“一”,读作“日”, “○”里加一个“卐”,读作“月”。“山、水、土”三字上下重叠为“地”字,意为有山有水有土方为“地”,等等。

张钫先生除搜集墓志之外,还将平生所获名人字画,命工刻石,存于斋内。现斋中有稀世珍品汉武帝梦境图浮雕,有宋代米芾所书对联,明朝董其昌行草长卷,明末清初王铎大幅作品《柳花》《柳条》诗轴。还有清人刘墉、陈鸿寿、郑板桥、邵瑛、韩东篱等书家的真迹,又有近代名家章太炎、戴传贤、靳志等人的条幅、对联。窑洞内还有由蒋介石撰文、国民党众多高级官员和社会贤达署名、贺耀祖以汉隶书丹的为张钫母亲庆贺七十大寿的长篇寿序石刻。更有被称为“近代三绝”的张钫之父张子温墓志铭,是由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盖的极其难得的稀世佳构。

千唐志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经过不断恢复修缮,古镇名斋,灿然生辉。据衡馆长介绍,博物馆内除张钫先生搜集的墓志铭之外,近几年又新征唐朝墓志铭800余方,现馆藏志石已达二千多方,占我国已出土墓志的三分之一。为了让各方政要名流、专家学者、中外游客能够更多地考察、研究、了解千唐志斋,他们准备扩大规模,增建窑洞,将新征到的墓志全部镶嵌壁间。他们还准备将周围部分民宅动员拆迁,按照张钫旧居原有规模进行重建、修缮。我们相信,恢复修缮后的千唐志斋,墓志会更加丰富,环境会更加优美,不仅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圣地、旅游胜地,还是两岸同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祖国统一的教育基地。

几个小时的参观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参观结束,我们应衡馆长之邀,重新来到张钫先生的“听香读画之室”,为博物馆留下墨迹。几经推让之后,由我开笔。说实在的,在如此厚重的文化环境中,在历代大家的精品巨作面前,我等实在汗颜。但是,为衡馆长的盛情,也难以推脱,只得当场献丑。我书写一幅自撰对联后,向春也挥毫创作了一幅横式条幅。临走时,衡馆长还送我们一幅汉武帝梦境图拓片,让我们兴奋不已。

在回程的路上,张钫先生题写的“谁非过客,花是主人”的对联在我的脑海中久留不去。是的,到过千唐志斋的人,谁不是匆匆过客?然而,铁门镇盛开的鲜花才是真正的主人。这花,是永远的千唐志斋,是永垂青史的张钫先生!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5

在九朝古都洛阳以西45公里处,有一个风光旖旎、山明水秀的地方——河南省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这里西扼崤岭,东控函谷,已有千年历史,被章太炎誉为“当关洛孔道”。这里青龙、凤凰两山对峙,一肪涧水潺潺东流,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

我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唐志斋”便位于铁门镇的西北隅。这里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辛亥革命功勋元老张钫(字伯英)先生的家乡。

名字由来

二十年代初,张钫先生隐居铁门,营园林广及百亩,蔚为壮观。康有为游陕过豫,被张钫邀至园中,谈书论画,赋诗抒怀,题名“蛰庐”。

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1191件。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

洛阳千唐志斋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6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是我国收藏墓志最多的博物馆,也是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在九朝古都洛阳以西45公里处,有一个风光旖旎、山明水秀的地方--河南省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这里西扼崤岭,东控函谷,已有千年历史,被章太炎誉为"当关洛孔道"。这里青龙、凤凰两山对峙,一肪涧水潺潺东流,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

这里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字伯英)先生的家乡。内存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一十三件,其中唐志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所存墓志从唐代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

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二百二十八件;还有墓志盖以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该馆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将军(新安铁门人)收集民间散落的志石,在其营建的园林"蛰庐"内,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将志石镶嵌于壁而成,保存至今。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7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是我国收藏墓志最多的博物馆,也是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内存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一十三件,其中唐志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所存墓志从唐代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二百二十八件;还有墓志盖以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该馆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将军(新安铁门人)收集民间散落的志石,在其营建的园林"蛰庐"内,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将志石镶嵌于壁而成,保存至今。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由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所建,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张钫先生酷爱金石字画,并广泛征集,在故宅花园“蛰庐”内建斋收藏,由王广庆命名、章炳麟题额为“千唐志斋”。斋中镶嵌墓志、碑碣1419件,其中唐代墓志1191件。内容涉及皇亲国戚、郡王太守、相国太尉、尉丞参曹,以至处士墨客、佛僧道士、宫娥彩女等各阶层人物,为研究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补史、证史、纠史的作用,被史学界称为“石刻唐书”。1997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__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8

千唐志斋位于洛阳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是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所建,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张钫先生酷爱金石字画,并广泛征集,在故宅花园"蛰庐"内建斋收藏,由王广庆命名、章炳麟题额为"千唐志斋"。

斋中镶嵌墓志、碑碣1419件,其中唐代墓志1191件。内容涉及皇亲国戚、相国太尉、郡王太守、尉丞参曹,以至处士墨客、佛僧道士、宫娥彩女等各阶层人物,为研究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证史、补史、纠史的作用,被史学界称为"石刻唐书"。1997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xx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千唐志斋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张钫先生酷爱金石字画,并广泛征集,在故宅花园“蛰庐”内建斋收藏,由王广庆命名、章炳麟题额为“千唐志斋”。斋中镶嵌墓志、碑碣1419件,其中唐代墓志1191件。内容涉及皇亲国戚、相国太尉、郡王太守、尉丞参曹,以至处士墨客、佛僧道士、宫娥彩女等各阶层人物,为研究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证史、补史、纠史的作用,被史学界称为“石刻唐书”。

这是一座包括一走廊、三天井、十五孔拱式砖窑的建筑,原藏石1578件,现有墓志石刻1413件,其中唐志1185件,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228件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因大部分是唐代碑刻,故名“千唐志斋”。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9

对于每一个从事书法艺术,乃至从事史学、文学、文字学、金石学、墓志铭等研究的人来说,不知道千唐志斋就过于孤陋寡闻,没有到过千唐志斋也会是终生之大憾。

几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书协主席、中国书协理事王少默先生来郑,我和书友宋震等曾陪同其参观过千唐志斋,但总因当时时间安排得比较紧,没能“看过瘾”而留下过多遗憾。再次到千唐志斋参观一直是我的一大心愿。

去年年底,因工作原因结识了省财政厅的马建军先生。当他得知我喜欢书法时,告诉我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衡剑超是他的老朋友,抽空可以陪我到千唐志斋参观。我自然是兴奋不已,并当场约定春天践约。

三月中旬的一个双休日,天清气爽,万物复苏,春天的骄阳和丝丝花香给我们带来了不尽的快意。我与书友曹向春、刘玉峰先生,画家郭晓惠女士,以及书画收藏家赵会来先生等,在老马的陪同下从郑州出发,驱车直奔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一百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在大家的说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新安县,热心的衡馆长亲自驾车到高速路口迎接,并带领我们很快来到了因千唐志斋而闻名世界的中州名镇――铁门镇。

铁门镇位于洛阳市西约四十多公里处,是已故辛亥革命老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钫(字伯英)先生的故里。千唐志斋是张钫先生倾心搜集历代墓志铭,在园内辟地而建成的墓志博物馆。因大部分为唐朝墓志,多达1100余块,故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命名,国学大师章太炎亲笔以古篆题写匾额,并在尾部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之由来一目了然。

一下车,我们就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千唐志斋博物馆。一进大门,园内优美的环境、浑厚的建筑、春日的暖意、热情的主人,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据导游介绍,我国古代墓志之作,始于东汉末年,盛于北魏隋唐。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九个朝代的都城,千唐志斋所藏志石也大多为洛阳北邙所出。自周以来,历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把北邙山视为风水宝地,生前无论故于何处,大都会嘱咐后代将其葬于此地,故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以致“北邙墓冢高嵯峨”,几至“无卧牛之地”。由于古人喜厚葬,导致盗墓猖獗。清末修陇海铁路,又挖掉一些墓葬,加上陵谷迁变,水土易改,凡开掘墓室,殉葬品均被洗劫一空,而沉重的碑石则弃之田间,故当地老百姓常拣来做捶布石、井边踏脚和建筑石料等。张钫先生虽为军人,但对金石书画情有独钟。他委托朋友,广搜散逸的墓志石刻,前后共搜集1500多块,运回故里,辟地建斋,镶嵌保存,永留后世。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由罗振玉的高足关葆谦题额的“听香读画之室”的独立石屋。这里是张钫先生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隐归故里期间修建的,是专门款待朋友,谈书论画的地方。石屋上方两侧镶嵌着张钫先生亲笔题写的“谁非过客;花是主人”,遒劲雄强的大字楷书,映衬了张钫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博大情怀。书房两侧是康有为题写的“丸泥欲封紫气犹存关令尹;凿坏可乐霸亭谁识故将军”对联,字体消散洒脱,用笔如锥画沙。一幅对联连用数典,足见康南海的博学。欣赏着张伯英和康南海窥破人生、极富哲理的联句,以及他们精湛的书法艺术,犹如聆听着他们在书房中亲切地谈论时局、切磋书艺。

穿过书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房上方康有为亲笔题写的“蛰庐”两个大字。字径二尺有余,字体遒劲,正正堂堂,堪称康氏精品。接着,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镶嵌墓志的十几个相连的窑洞。据我的回忆,几年前来千唐志斋时,窑洞上方好象是露天的,博物馆为了能够有效保护这些艺术珍品,在窑洞上方新加了玻璃顶棚,以防风雨的侵蚀和强紫外线的曝晒。窑洞内是历代书法艺术珍品荟萃之所,珍藏着上起魏晋,下至明清,乃至民国时期诸多大家的墨宝和墓志。馆内所藏唐朝墓志,自武德、贞观起,经盛中晚唐,历代年号,无不尽备。从墓主人身份来讲,既有相国太尉、皇亲国戚,又有藩镇大吏、刺史太守;既有处士名流、真观洞主,又有郡君夫人、宫娥才女,还有外国高官。

这些墓主人的人生际遇,较完整地显示了唐三百年文治武功及社会百态,实为一部石刻唐书,或可视为唐人档案馆,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镌刻墓志意在传世,故多请当时的名家动笔,其书法艺术价值十分可贵。从书体上看,真草篆隶无所不有。从风格上看,或端庄典雅、块块晶莹,或遒劲隽秀、字字珠玑,无不显露盛唐时期的书艺之美。留连在满壁志石的天井窑洞,犹如置身于光彩夺目的艺术殿堂,把读着一部书法艺术演变的历史,更如穿过千年时空,抚摸着唐人坚实的脊梁,感受着唐人博大精深的文化与艺术精髓。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一方唐朝重臣,被人们誉为东方福尔摩斯的狄仁杰的真迹。据导游介绍,有专家考证,狄仁杰一生留下的真迹极为罕见,该墓志对于考证、研究狄仁杰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实证。

千唐志斋还是考据文字的重要场所。武则天称帝之后,改唐年号为大周。武则天在位期间,曾造字20多个,目前有记载且正在使用的仅有“曌”字,其它都在武则天退位以后废掉,各种文献已无可查询。但在馆藏的大周天授年间《高玄墓志铭》中却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文字。比如“忠”字上方加一横,为“臣”字,取意为臣民要忠于皇帝。“○”里加一波三折的“一”,读作“日”, “○”里加一个“卐”,读作“月”。“山、水、土”三字上下重叠为“地”字,意为有山有水有土方为“地”,等等。

张钫先生除搜集墓志之外,还将平生所获名人字画,命工刻石,存于斋内。现斋中有稀世珍品汉武帝梦境图浮雕,有宋代米芾所书对联,明朝董其昌行草长卷,明末清初王铎大幅作品《柳花》《柳条》诗轴。还有清人刘墉、陈鸿寿、郑板桥、邵瑛、韩东篱等书家的真迹,又有近代名家章太炎、戴传贤、靳志等人的条幅、对联。窑洞内还有由蒋介石撰文、国民党众多高级官员和社会贤达署名、贺耀祖以汉隶书丹的为张钫母亲庆贺七十大寿的长篇寿序石刻。更有被称为“近代三绝”的张钫之父张子温墓志铭,是由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盖的极其难得的稀世佳构。

千唐志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经过不断恢复修缮,古镇名斋,灿然生辉。据衡馆长介绍,博物馆内除张钫先生搜集的墓志铭之外,近几年又新征唐朝墓志铭800余方,现馆藏志石已达二千多方,占我国已出土墓志的三分之一。为了让各方政要名流、专家学者、中外游客能够更多地考察、研究、了解千唐志斋,他们准备扩大规模,增建窑洞,将新征到的墓志全部镶嵌壁间。他们还准备将周围部分民宅动员拆迁,按照张钫旧居原有规模进行重建、修缮。我们相信,恢复修缮后的千唐志斋,墓志会更加丰富,环境会更加优美,不仅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圣地、旅游胜地,还是两岸同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祖国统一的教育基地。

几个小时的参观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参观结束,我们应衡馆长之邀,重新来到张钫先生的“听香读画之室”,为博物馆留下墨迹。几经推让之后,由我开笔。说实在的,在如此厚重的文化环境中,在历代大家的精品巨作面前,我等实在汗颜。但是,为衡馆长的盛情,也难以推脱,只得当场献丑。我书写一幅自撰对联后,向春也挥毫创作了一幅横式条幅。临走时,衡馆长还送我们一幅汉武帝梦境图拓片,让我们兴奋不已。

在回程的路上,张钫先生题写的“谁非过客,花是主人”的对联在我的脑海中久留不去。是的,到过千唐志斋的人,谁不是匆匆过客?然而,铁门镇盛开的鲜花才是真正的主人。这花,是永远的千唐志斋,是永垂青史的张钫先生!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10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历经东西魏、隋唐至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共有约10万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卢舍那佛像)。

龙门石窟以伊河为界,分为西山和东山石窟两部分,西山石窟开凿于北朝和隋唐时期,东山石窟全部开凿于唐代,西山石窟是龙门最精华的部分,其中包括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和古阳洞中的“龙门二十品”。

西山石窟中的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寺内中间的卢舍那佛像,据说是按照女皇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这也是石窟中最受游人喜欢、知名度最高的佛像。

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堪称书法奇珍。古阳洞中保留了“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

龙门石窟东山的香山寺,是武则天时代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诃罗”的遗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前经常来此游玩。白居易去世后,根据他的遗嘱,将他葬于香山寺以北,这就是今日的白园(白居易墓园)。

游览龙门石窟,一般步行即可,线路多为:景区大门-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在每年的4-10月期间,游客还可以夜游石窟,在如梦如幻的灯光衬托下,万尊佛像更显气象万千(夜游只开放西山石窟和香山寺)。

景区内有“景区导游全景图”的立牌。大门处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每批人数核定为10人,普通讲解服务费:西山石窟每次80元;东山石窟每次40元;香山寺、白园分别每次20元。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11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市嵩县东南部, 是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距洛阳120公里,311国道、临木公路直达景区。景区东西毗邻石人山、白云山两大景区, 由九龙河谷、原始森林。、官帽峰、石林、石人老君峰五大景区组成。

木札岭旅游区地处伏牛山腹地、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分界线上。特殊的地理区位,孕育了独特原始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旅游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从未有人类活动痕迹的原始森林就有20平方公里,博大精深的原始森林是植物的王国和动物的乐园。据查,景区内有包括国家级保护植物领春木、水曲柳、中华龙鳞榆、暖树、石难藤在内的植物20xx多种,包括金钱豹、香獐、羚羊等在内的高等动物260多种。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东南西北四面八方生机盎然”是木札岭原始森林的真实写照:、沿着游览步道,伴着袭人绿凉, 眼观千姿百态古藤树,耳听千变万化虫鸟鸣,人们才真切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旅游区海拔自950米至2153米, 区内山峰险峻,怪石林立。官帽峰300米突兀而起,巍峨挺拔,形似官帽,酷似人面,承载着中国第一相一伊尹的美丽神话;.峰周围奇峰怪石密布, 景象各异,高达15p米的石马昂首奋蹄, 弓背跷尾,栩栩如生; 长约6米的石鸡, 飞落山巅,风吹而动, 弹指而摇, 三将军峰挺拔耸立,俨然守护天神,威仪凛凛。九龙河谷1000米的落差,造就了众多瀑布潭池,珠连女口贝,青龙潭、黄龙瀑、龙井、龙潭,或跌宕,或细流,形态各异,景象万千。落差达113米的中原第一瀑-- 龙瀑布,跳越山崖,披挂而下,深涧雾罩, 空谷传声。溯谷而上,亲水而游,清澈甘泉,不沐而爽。原始林海、古木参天、奇峰凸现、景象环生,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中原罕见,造型奇特的石景北国少有,是原始古老神秘莫测的处女地, 更是人们生态旅游, 回归自然的天堂。

旅游景区内6米宽水泥公路直达海拔1950米的安寨停车场, 1.5米宽的人行步道、台阶通往各个景点。50多家大小宾馆,设施高档,服务至诚,可同时接待1500人食宿.低价消费,超值享受,是工薪阶层和举家旅游的最佳选择。

原始林海恭候各界宾朋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12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素有"洛阳后花园"和"洛阳南大门"的美誉。栾川县东西78.4千米,南北宽57.2千米,总面积2478平方千米,现辖14个乡镇,全县山多地少,有名的山头达1.2万个,人均耕地0.59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城面积10.2平方千米。栾川县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先进县等56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栾川还是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和首批中国旅游强县,是洛阳市下辖经济强县之一,也是洛阳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卫星城市。

栾川是国家首批十七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并开创了叫响全国旅游界的"栾川模式"。拥有两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六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内尚属首例。

目境内拥有龙峪湾、重渡沟、养子沟、伏牛山滑雪场、抱犊寨等7个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十余级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老君山山水游,龙峪湾森林游,鸡冠洞溶洞游,重渡沟农家游,养子沟休闲游,九龙山温泉游,伏牛山滑雪游、抱犊寨红色游组成的旅游景区群。境内旅游设施齐全:目前县城和旅游景区周边兴建

有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有2家五A级旅游休闲酒店(还有2家正在兴建),三家四A级酒店,和众多星级旅游服务酒店。交通设施四通八达:通往洛阳和周边各县快速通道畅通无阻,洛栾高速公路正在兴建,计20__年底建成通车,经过栾川的其他两条高速公路也将在今年开工建设。

栾川旅游资源丰富。按国家制定的调查与评价体系,全国旅游资源分为8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栾川有8大类26个亚类84种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9%和54.2%。

栾川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1℃,年日照2103小时,年均降水量862.8毫米,无霜期198天。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青山、老林、险峰、峻岭、幽谷、飞瀑、蓝天、白云、奇石、溶洞、温泉、翠竹、小桥、流水、人家,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3万个/立方厘米,最高达6万个/立方厘米,被权威专家测定为中原空气最清洁的地方。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13

龙潭峡简介:

龙潭峡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北部,是一个集地质奇观、自然山水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景区山水宜人,潭瀑迷人,峭壁怪石惊人,堪称“黄河山水画廊”。

龙潭峡好像一条巨龙横卧于中原大地上,而且景区内处处以龙的传说为宗,所以得名为龙潭峡,20xx年更名为龙潭大峡谷。

龙潭峡全长12公里,是世界上罕见的U型峡谷,龙潭峡旅游可以划分为三大段:龙潭水峪景段、高峡瓮谷景段、山崩地裂景段。

龙潭峡主要旅游景观:

六大自然谜团: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巨人指纹、石上天书、蝴蝶泉、仙人足迹。

七大幽潭瀑布:五龙潭、龙涎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阴阳潭、芦苇潭。

八大自然奇观:绝世天碑、石上春秋、阴阳潭瓮谷、五代波纹石、天崩地裂、通灵巷谷、喜鹊迎宾、银链挂天。

地质奇观

龙潭峡是紫红色石英砂岩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流水冲刷、风雨侵蚀而形成的。在龙潭峡随处可以看到地质历史的痕迹,地壳运动的雄伟过程都将在这里重现。

难得一见的瓮谷洞龛、变幻莫测的波纹石、神奇壮观的天书石、惟妙惟肖的象形石等等地质景观,为我们描绘出了远古海洋的波澜壮阔。龙潭峡也因此拥有“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地学教科书”等美誉。

龙潭峡水景

龙潭峡的水景也是堪称一绝的,碧水流通于整个峡谷之中,潭瀑连接。五龙潭好似五龙聚会,一线瀑又似一条银练挂在半空中。幽潭碧瀑、红岩绿树形成一道奇丽的高峡山水图画。

龙潭峡植被

龙潭峡处在亚热带与北温带的过渡带,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奇花异草800余种,景区内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生态环境优美。是我国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好的峡谷之一。

龙潭峡以峡谷地貌、水体景观为主,以地质剖面和地质遗迹为辅,以生态和人文相互依托,是国内独具特色的地质博物馆。龙潭峡是地质特色旅游的绝佳去处。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14

龙潭峡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的河南省鲁山县尧山风景区山脚下约4公里的地方,距鲁山县城66公里,国道311、207贯穿景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龙潭峡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海拔落差1200多米,景区内已命名景点98处,尤以一林、二溪、三峰、四洞、五奇、六瀑、七潭、八石、九果、十树*为著名。

景区为花岗岩体地形,地貌独特,两岸石壁陡峭,飞瀑幽潭叠落不穷,林木覆盖率90%以上,各种鸟兽成群栖息,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群山吐翠,野花璀璨,杜鹃花红满山;盛夏,飞瀑欢歌,林荫遮天,谷内凉爽如春;金秋,果香四溢,山红枝缀,尽享丰收乐趣;隆冬,冰柱雪挂,银装素裹,满山晶莹剔透。

景区内已命名景点百余处,尤以一林、二溪、三峰、四洞、五奇、六瀑、七潭、八石、九果、十树*为著名。景区内花岗岩体地形、地貌独特,两岸石壁陡随峭,飞瀑幽潭叠落不穷,林木覆盖率90%以上,各种鸟兽成群栖息,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群山吐翠,野花璀璨,杜鹃花红满山;盛夏,飞瀑欢歌,林荫遮天,谷内凉爽如春;金秋,果香四溢,山红枝缀,尽享丰收乐趣;隆冬,冰柱雪挂,银装素裹,满山晶莹剔透。

洛阳千唐志斋导游词 篇15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是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以其动人心魄的气势、鬼斧神工的造型、充满智慧的想象、美奂美轮的雕刻艺术,征服了多少游客的心,民族的自豪感与满足的审美感受,油然而生。是的,来龙门游玩,与其说是视觉的盛宴,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朝拜。充满灵性的石窟静躺在古老的河边和唐朝的天空下,历史的沧桑凝重与艺术的历久弥新,让人感叹先人的智慧创造的同时,宗教信仰与膜拜情结,也自然流露,难以掩饰……

乘车路线可从火车站前乘一日游专车到景区;乘81、53、60路公交车也可到,车程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