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大学生党课考试重点

党课结业考试就要到了,可是对考试内容有点摸不清套路?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搜集的20xx大学生党课考试重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党课考试重点
20xx大学生党课考试重点篇一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的理论 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③改革开放的理论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 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内容: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⑴毛泽东思想: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⑵邓小平理论:①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②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使统筹兼顾。(每一点做适当解释)

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 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史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个问号的答案为下述五点内容,第二个问号的答案为后四点的内容)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⑷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⑸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0xx大学生党课考试重点篇二

辨析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所谓的多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通常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执政的政治制度。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是参政议政的职能,并没有执政。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港澳台特别行政区的所有各民族公民,以及海外华侨,华裔公民的共同利益、最高利益、长远利益。也就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生存、发展、繁荣、受人尊重的权利!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3.对外开放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精神文明,同其他它社会的精神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他不是离开人类社会文明的大道发展起来的,而必须批判地吸收,借鉴外国的某些先进的文明成果。实践证明,对外开放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而且也推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4.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的领土上,都可以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一国两制指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实行祖国统一的方式。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大陆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允许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观点正确。理由:中国进入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这两个时期最大的不同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由无产阶级领导。2、“中国革命实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观点错误。理由: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对象来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而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

6.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 的区别。

答:此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混淆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两个不同的概念。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7.根据“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将保持澳门的几个“不变”,即澳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法律基础不变、外交事务不变。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持澳门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保留澳门国际自由港、低关税制和自行制定有利于澳门长期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等。积极支持澳门对外交往,但是他们没有外交事务的权力,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澳门事务。

8.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2、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3、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立党之基、执政之本,是马列主义的集中体现。

9.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1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四位一体”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和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相比,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新发展,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1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个部分。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第一,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二,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等。

1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发展生产力

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三个方面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部分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前两者的最终目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14.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作为它的实现形式的是具体体制,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根本性改革。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把改革看作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错误的。

15.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区 域、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答: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 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在这些矛盾中,居支配地位、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它各种社会矛盾,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由社会生产落后造成的。

20xx大学生党课考试重点篇三

1.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到达胜利,关键在于能否团结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能否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阶级、阶层的关系,并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2)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革命要求强烈,是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又缺乏革命的彻底性,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派;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中某一个集团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统一战线中的暂时的同盟者。 因此,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2.试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0xx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部,由于共产党犯了右的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式确定,促成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正确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3.简述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原则。

(1)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2)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3)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4.简速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5.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首先,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革命,是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上述革命所需要的,自然只能是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体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实现革命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第三,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发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地位。

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基本条件是:①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②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斗争水平;③率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④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⑤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为什么说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1)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2)农民阶级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

(3)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革命,农民无疑是主力军;

(4)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就无法进行。

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主要条件,一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

7.阐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必要性。(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应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1)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党不在一定时期中同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它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

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总之,党的正确方针,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2)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保持警惕,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在一部分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应与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暂时的联盟,同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顽固势力作斗争时,必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泽东首倡、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政策。

(2)中国共产党认为:①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应对其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②共产党在加强自我批评和依靠群众监督来改正缺点错误的同时,也应善于从民主党派的监督批评中得到帮助,这就必须实行互相监督。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既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历史经验的生动概括和总结,又是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事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9.简述人民政协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等代表参加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

(2)人民政协作为包括全国各民族、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统一战线的最高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广泛的代表性。其次,存在时间的长期性。

(3)正是因为人民政协具有上述广泛的代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它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这就是最广泛地联系、团结各方面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实行民主监督,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发挥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简述抗战胜利后各主要政治派别的建国主张。

(1)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卖国的方针,要在战后恢复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2)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3)中间党派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希望实现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10.简述社会改造胜利完成的深远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