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谈谈对考研热的冷思考

考研热的冷思考如下文

谈谈对考研热的冷思考

一、日益升温的考研热会不会导致又一次“黑色7月”?

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1997年硕士

研究生的报考数为24.2万人,1999年为31.9万人,xx年则急剧增加到39.2万人。若与1991年的8.7万人相比,净增3.5倍之多。那么录取数是多少呢?1997年为4.93万人,1998年为5.82万人,1999年为6.89万人,xx年为9.53万人,报录比分别是4.81,4.78,4.44,4.11,也就是说,尽管我国的研究生录取数逐年上升,xx年上升幅度最大,高达12.85万,比上年增长39.32,但录取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xx年的录取率更是下降到近5年来的最低点,录取率仅为20略强。这与逐年上升的大学联考录取率呈相反态势。xx年的大学联考录取率便已达到应届高中毕业生的73.2(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xx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教育发展研究》,xx年第3期,第7页。)。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竞争之激烈绝不亚于大学联考。

考研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仅从其直接影响观之,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影响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由于考研竞争的激烈,相当比例的本科生自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实施考研计划。或租房子以自成一统,埋头苦干(我校附近三个村庄的空房近几年来每到下半年便全部租完);或摒弃一切课外活动(包括必要的体育活动)和人际交往,整天沉溺于考研的相关功课。我校图书馆的几间阅览室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里,五点钟以前座位就占完了。经笔者了解,全都是准备考研又无力租房或无房可租的同学。该图书馆出于对学生健康的关心,不得不把开门的时间推迟到6点钟。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打听、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因此大三、大四的正常学习必然会受到冲击。不仅如此,这种影响的范围还有向前推移的趋势。从我今年行将大学联考的女儿及其同学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本校子弟中的高分者纷纷放弃报考外校的打算,拟报考本校。原因是到时候考研免得租房子。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由于研究生录取时,一般是按照分数的高低依次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本科教育中仍存在的应试教育弊端,与素质教育相悖。事实上,考研生中普遍存在着与考研有关的课程就多投入一点,与此无关的课程则敷衍了事的现象。为挤上这辆高峰车,考场作弊现象也频报媒体。在xx年的考研中,仅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便处分了83人(注:《湖南83人考研作弊》,《长江日报》,xx年3月22日,第4版。)。

其三,对已毕业的本科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家境较好或毕业时未找到理想单位的已毕业离校的学生,如同大学联考复读一般,在家专事复习,以备来年再战,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用在重复的记忆上。以上海为例,“今年申请‘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已从去年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是‘不就业’族的两大出路。有的毕业生就是当年研究生考不上,但矢志不移,填一张‘拒绝就业表’,所有档案材料让学校帮他退回老家去,人还留在上海继续为明年考研究生而奋斗,”(注:《部分大学生毕业不就业》,《长江日报》,xx年5月10日,第3版。)还有一些已参加工作的学生到了单位后,觉得一切并非如自己在学校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其中有的学生本来社会适应能力就比较差,有的本来就是为了以此为考研的跳板或栖息地,于是工作不投入,专心擂功课的现象已成了一些用人单位的新景观。

可以预见,上述趋势演化下去,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的逐年推进和大众化的临近,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考研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据《长江日报》消息,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xx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已达应届本科毕业生的60以上。可以说,又一次“黑色7月”的降临绝非危言耸听。

但愿我们不要像大学联考一般,等到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了再来谈扩招、素质教育及其它矫枉措施。

上述是考研热的冷思考

标签:冷思考 考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