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文帮

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上市公司实施ERP后财务信息质量控制要点和方略

一、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

上市公司实施ERP后财务信息质量控制要点和方略

ERP的财务模块的最大特点是及时反映企业的资金流真实状况.真实是ERP的生命力.各种经过加工过的报表将妨碍企业高层、股东或债权人对企业的了解,信息失真将使高层决策不准不力甚至失误.因此,企业内外各方“利益人”迫切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

二、从电算化到实施ERP是一场艰难变革,但上市公司实施ERP系统后可有力支撑企业全面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1、会计电算化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电算化的某些局限,导致财务信息质量提高乏力。

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得会计人员从财务账册中解放出来,但并未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电算化系统的信息源基本依靠手工录入或部分的数据导入,从宏观层面讲,会计财务的作业方式,长期以来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仅记录业务结果。另外,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对手工会计职能的自动化,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说已经足够,但在业务流程的监控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上还需要加以完善。会计电算化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不论是时效性上,还是针对性上,都难以展现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ERP系统成了企业的一个新选择。

2、上市公司实施ERP系统可有力支撑企业全面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简称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其目标是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确立企业全面竞争优势。ERP系统是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财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管理等子系统。ERP系统以业务为中心来组织,根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连续运动和反馈来设计,能跨越职能领域的边界,实现整个企业信息的集成。在ERP系统中,财务子系统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ERP的财务模块不等于财务电算化的财务模块基本功能是将各种交易(物流)自动转化为资金流,即产生应收/付账款及其冲销的数据,进而可生成对应的分析报表.它涉及企业的真实状况,包括许多不愿被外界(包括税务等部门或第三方审计部门)看到的资料.

从物理层面看,ERP的会计核算模块,涉及总账模块、应收账模块、应付账模块、现金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多币制模块和工资核算模块,等等。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这种转变体现在,它吸收并内嵌了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它支持企业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同时也能支持当地的财务法规和报表要求。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在典型的ERR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差异或有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被分离出来,并可采取措施去纠正。具体说来,典型的或高层次的ERP成本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成本中心会计、定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系统。

以获利能力分析为例,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个特定的定单利润是怎样构成的?这些都是获利能力分析必须涉及的问题。获利能力分析模块将帮助找到答案。同时,销售、市场、产品管理、战略经营计划等模块也将根据从获利能力分析所提供的第一手来自市场的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公司因而能判断它目前在现存市场中的位置,并对新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

三、上市公司的管理难题往往也是提高财会信息的切入点

1.上市公司一般也是集团企业,并且这种管理不能仅限于集团总部(也叫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本身,还必须关注对子公司、分部或分公司(虽不具法人资格,但从母公司角度通常将其视为内部二级法人或模拟化法人进行管理)以及其他成员企业的管理与控制。集团企业的特点之一是组织机构众多,要求ERP系统能够满足这种多组织、多机构、多地点的管理要求。

同时集团企业各分支机构往往跨越不同的地域,要求系统能够提供异地远距离使用平台。ERP采用网络技术使得集团总部可以远程访问下属企业的经营信息,集团总部可以适时监控下属企业的经营活动,适时了解下属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集团公司可以随时查询下属企业的存货情况、资金状况、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等,可以有效的指导、干预下属企业的经营行为,克服手工条件下信息反馈严重滞后、不能准确及时的反映到集团总部的弊端,从而可以达到适时监督集团下属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

2.上市公司如资金管理散乱、资金使用成本会增高,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和组织结构的膨胀,集团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的下属企业、子公司等多头开户,资金失控、沉淀严重。一些集团企业下属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一些集团企业内部有的下属企业大量资金闲置、沉淀,得不到合理使用,有的下属企业却资金严重短缺,只有借助银行袋款解决财务资金困难。以上这些情况导致集团企业银行贷款金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成本高。

3.上市公司预算控制比较困难.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有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整个企业集团不能协调经营,下属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完全服从和服务于整个集团的经营目标,甚至出现分子公司等成员企业目标的逆向选择;整个企业集团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资金占用不尽合理,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资金运作困难,时常难以支付到期的债务。

在无法建立有效的集团预算体系下,事前计划乏力,没有事中的控制,事后审计监督也只是流于形式,给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

4.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迟缓对于集团企业,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集团,集团内部交易频繁,由于地域分散和信息传递手段的落后,集团内部交易难以及时对账,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每个子公司的报表编制需要一两个周,汇总到集团进行合并处理往往需要近一个月时间,财务报表披露严重迟缓,难以为企业集团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四、企业上市后实施ERP将使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成效前后迥异。

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一个集团企业来说,即便企业内部其他管理都较先进和完善,但信息化方面却往往差强人意,一个个封闭的信息孤岛星罗棋布,集团下属企业就象一个个"暗箱",集团缺乏有效的手段来对其实施监督和控制。

企业要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则ERP的引入是必然的,企业信息化已是迫在眉睫,无论是管理、生产、销售、服务、还是从行业竞争、世界经济趋势来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造,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ERP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ERP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除提高行业竞争力外,

它还对企业形象改善、管理思维提升、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方面都有所帮助。

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

(1).理顺了管理。很多企业在创业阶段,往往会忽略内部的一些管理,包括执行制度的建立、运作规程建立、企业文化的发展等,这种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会陷入一种理不清的混乱状态,对于这类企业上ERP目的就是为了借助ERP的力量理顺管理问题,借助软件功能的应用进行规范管理。

(2)完善了信息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内部统计数据滞后,跟不上市场的快速反映,重复统计工作烦琐,数据出处不唯一,甚至误导决策者,究其原因就是内部信息还没有共享。这种企业上ERP的目的是先实现数据统一,再通过ERP信息化和管理理念督促企业管理的完善和提高。

(3)企业往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支撑平台。企业的决策者很清楚,企业要生存,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他们必须有追求无限的胸怀。这种情况实现ERP见效是最快的,因为决策者已很清楚首要解决的焦点问题,包括营销问题、内部生产配套问题、财务资金运作问题以及更深层的企业国际化问题等,所以需求定义时只要将这些问题细化即可,实施时也明确了实施次序,实施重点。

(4)即时性大大提高。在ERR的状态下,资料是联动的而且可以随时更新,每个有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掌握即时的资讯,这在过去只能依赖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才能完成。一般说来,影响企业竞争力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它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把握,以及对外部市场的资讯、现状变化的了解。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贵在“即时”。

(5)它的高度集成性为财务管理数据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尚未引入之前,知识库的信息资讯是属于过时的,更多的是局部的信息、片面的信息,乃至失真的信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其它因素外,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ERP系统中,财务子系统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分销、制造子系统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集成,可直接传入财务子系统。财务集成是指在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ERP系统的集成会计业务处理,包括采购集成、销售集成、库存集成及生产集成会计业务处理。相应的会计业务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进行会计处理。通过采购、销售、生产、库存与财务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存储,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6)、ERP导入将对会计人员角色的作用产生深刻影响

财务人员大部分的时间仍然要面对繁琐的财务凭证录入工作而无法将时间用在财务管理上。而ERP中企业的业务是以流程为导向,财务模块通过ERP中的自动分录系统将这些流程紧密集成在一起,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自动触发会计事件,而这些会计事件对应的凭证已经预先定义会计科目,所以当业务类型发生时,系统自动产生会计凭证,更新到分类账和总账。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或由系统自动审核,这样就大量的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将时间集中在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中,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当企业导入ERP系统,许多资料直接由资料产生处的人员来键入,会计信息会在交易完成后自动入账,同时进入相关分类账,并自动产出报表,且许多资料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这样,许多原本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基础工作已被取代,而且,从作业的质量到速度,都比人工作业好得多。从表面上看,ERP的引入对会计人员来说,确实是一大冲击,或者说是一种“会计人员无事可做”的危机。但从深层次看,笔者认为,ERP的导入,本质上是会计工作内涵的新发展,是会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即从以往对数字的计量与纪录,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对这一会计作业新模式,会计人员将不再扮演账房,而是企业咨询者的角色。同时,会计人员提供企业咨询、分析的价值将愈来愈受到重视。会计人员在组织中所占地位及扮演的功能也日益重要。

总之,随着ERP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发展,将赋予新的会计作业模式以更丰富的特色。

五、有了ERP系统这个平台后还需加强对财务信息质量的控制。

ERP效益发挥靠正确使用!

一般公司在设计和实施ERP系统时,往往只关注自动化能否为公司节约成本、制造效益等问题,但並沒有理会系統中有否足够的控制点,来确定系统中的数据有沒有错误或偏差。沒有足够的控制点,如错误的系统设定、系统权限与职责不一致、输入资料后沒有人核对是否正确、沒有在系统中加上审批功能等可能令系统数据出现差错。错误的系统数据,尤其是与财务有莫大关系的数据,包括库存成本及数量、销售价格和数量等,一旦出现错误,都直接影响ERP系統所产生的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要知道ERP只不过是一个数据处理平台,它的效益发挥主要靠使用者是否正確使用。究竟有沒有方法能为企业帶來效益,同时也把财务报表风险减至最低?

系统是生硬的,而企业的管理者是人,只有人用相应的理念和思维去适应系统,系统才会变得温和,一路绿灯,两者才会实现公平相处。所以,对于每一名管理者来说,关注ERP,熟练运用ERP,并根据系统不断摈弃过去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思维,强化业务学习,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一切按照规则办事,不要对一项工作拍脑袋就干、拍屁股就完,要做车前卒,不做马后炮,这就是我们比关注ERP所更关注的深层次的问题。“上线成功”不是目的,上线后成功运作才是根本,也是油田实施ERP的关键所在,任何先进的系统或者工具,都要依靠人来发挥作用。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但是我们从深层次和管理角度上来看,管理人员或决策高层希望拿到的财务报表不是简单数据的累加,而是希望通过这些报表来对各项业务进行分析,如通过财务提供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毛利希望能从多角度(如客户类型,不同产品线,产品销售流向,各销售部门,业务员业绩等)来分析销售情况,而这时如果单纯从财务来看就无法满足要求。而同时对财务人员来说,当发现报表数据错误时,很难去跟踪来源,因此消耗了大量时间。而ERP软件由于其工作原理是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因此各种发生的财务数据能够与各项业务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财务角度或从业务角度都能够快速进行相互跟踪。

六、找准ERP系统控制点,强化系统运行管理,确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

ERP财务模块的最大特点是它是ERP系统中与其他模块密切集成、相关的一个模块,它的原始数据绝大部分来源于其他模块,又深入到其他模块的控制过程中,这样一方面它基本取消了财务人员的数据输入量,可以大幅度减少一般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方面是它可以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过程,财务结果还可以直接暴露出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所在,指导企业改进经营。

ERP系统体现了先进的管理会计思想,反映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

所以财务在ERP中是处在核心地位的。总之,物质流动必然伴随资金流的运动,管理物质流的过程就是管理资金流的过程。 可见,我们讨论了ERP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最终因为财务的因素。

在共同的财务目标原则下,管理形形色色的具体生产事务,

是一个难点。所以大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解决具体生产、采购、库存、销售的事务中去,并不是你认为的大家不重视财务功能。

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结果的反映,企业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经营中的问题。用计算机管理财务工作的初宗只是为了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我们国家推行财务电算化的目的也基本在于此。因此财务电算化并没有跳出原有管理模式,只是由算盘变成了计算机,当然依靠计算机网络在财务系统内部也进行了优化,但延用手工模式的一个最主要问题是把财务系统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看待,而且财务处理的相当部分数据,在大型企业是绝大部分数据不是最原始的数据,也就是说财务处理的数据是经过生产、物流部门的处理后给财务的,而且这些数据都需要财务人员逐条输入。财务结果也只是对应各部门,不再细分,因此财务电算化达不到一针见血发现问题的作用。另外,由于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控制力度就比较弱。

过程也会产生会计凭证。电算化系统根据手工核算原理设置成结果型会计科目,仅记录业务结果。而ERP财务强调财务与业务的实时一致性,记录业务价值流全过程,利于实时监控、溯源查询,科目设置属于过程型。先进的与业务集成的ERP财务系统需要设置一些过渡科目,用于记录价值流过程中财务核算暂不体现的业务动作。这些保证账实实时相符的调整科目是确保企业管理决策层更实时、更真实、更透明地了解企业运营信息的基础。ERP财务设置的过渡科目反映包括待检、验收、移库、出库、投产等一系列库存状态的过渡科目。这是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前提。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首先,企业应该及时和经常性地对ERP系统所带来的回报进行评估,通过"投入产出"的评价,从根本上对ERP系统进行评估,从而完善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

技术变革,而且是管理创新、思想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及产、供、销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习

惯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大创新和变革。

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体现了先进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思想。

系统中,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集成优势。

再次,大部分ERP项目对企业业务结构的改变是很大的,有时候甚至影响到企业90%以上的业务流量。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及工作环境。因此,实施

ERP后随之而来的适应期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表明,甚至那些在实施阶段非常顺利的项目,也无法避免新系统启动后的适应期。例如,交易处理效率可能从95%下降到90%,处理销售

订单或者货品入库的速度都有可能减慢。企业必须通过详细计划、试点试用、内部教育和风险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七、上市公司实施ERP后财务信息质量控制要点和方略

1. 首先企业决策者对作好ERP系统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义无反顾的决心,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因为ERP项目想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效益几乎是不可能,在各种抱怨、反对、抵触等压力下【特别是它将涉及到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管理观念的转变、工作环境和习惯的重新适应、特别是员工的观念等复杂因素】决策者的支持态度很可能会从实质性的支持改变为形式上的支持,造成实施进度停滞不前,甚至最终取消项目。很多企业在ERP的实施初期都很顺利,可到了数据初始化阶段、系统并行阶段就出问题,特别是并行阶段,在这阶段对于业务人员来说工作量会成倍增加,而业务人员的重点仍是放在旧的运作方式上,新系统只是试用,对数据跟进往往不主动,结果造成越并行越乱,最后是对ERP系统失去信心。在这时候领导必须坚持先上再说的原则,强迫切换才行。实施完毕后,决策者还必须时常关心ERP的应用情况,并支持ERP的考核部门做好监督、改进工作,使ERP的工作可以持之以恒。

2、 统一整个集团会计政策

财务基础管理薄弱集团企业财务主体多元化、财务核算复杂化,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形成各部门实际工作的重复或真空,造成扯皮现象。集团内下属企业财务基础数据不统一,集团下属各会计单位会计期间不统一、会计政策选择不一致,造成集团内个体企业财务管理的和整个集团财务管理的不协调,给整个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成果的合并、集团财务控制、财务决策带来很大困难!

ERP支持集团统一管理下的多组织机构、多帐套、多会计单位管理。所有集团下属单位账套全部统一由集团来制定,下级单位只能引用、查询集团设置的帐套,由集团统一编制并作控制的部分基础数据,下级单位能否增加、修改由集团总部通过参数控制,财务相关档案分级管理,通过参数控制每个层次的管理权限和具体内容,属于下属单位自己使用的数据完全由下属单位自行设置,无须集团统一。

3、 制定合理的的核算流程,明确会计政策,规范账务处理;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4、 建立健全会计报表规范,明确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的要求、程序和责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针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散乱问题,一是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内部银行制度,充分发挥内部银行的服务和监控功能,强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二是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机制,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保障企业资金有序流动;三是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测分析,强化对子公司现金流量的控制,实施对限额以上资金支出的集体评审会签制度。

5、 要规划好集团预算管理。集团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下属企业如何贯彻执行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目标,控制成本,合理的筹资、投资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企业虽然有一套手工的预算体系,由于没有借助信息系统来实现,预算的编制工作量大而且整个集团下属企业很难作到完全统一,预算的执行过程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得到有效、及时、准确的反馈和分析。

实行集团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制定统一的预算项目和预算编制流程,将预算项目和预算编制流程作为规范文件下发到各下属企业,集团编制整个企业集团总预算,并将集团总预算分解下达给各下级单位,由各下级单位编制各自的预算,下级单位按照整个企业集团制定的预算项目和预算编制流程将集团下达的预算细化和分解后编制自己的预算,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实现对下级单位预算的实时控制,另一方面要对预算数据和完成数据进行及时的汇总和各种分析,及时纠正偏差,必要的时对预算进行重新调整和修正。

ERP支持企业集团预算管理,集团可方便的定义整个集团的预算项目及预算编制模板并下发给下属企业使用,系统提供预算下达和预算分解功能,集团将总预算分解后下达给下属企业,下属企业直接将集团下达的预算分解、细化编制各自的预算,下属企业编制完预算后,可输出各个下属企业及整个集团的预算财务报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通过"预算查询"功能随时了解整个集团预算的执行情况。系统提供预警功能,当预算执行严重偏离预算时会自动报警,以便及时纠正偏差,每个预算期间结束后,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及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以便于采取相应的对策,可根据该预算期间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再对下个预算期间及年底的生产经营进行滚动预算,时时把握集团公司各项经营目标。预算年度结束后,集团公司可对全年集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影响预算完成的各因素,发现不足,提高集团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可发现预算的不足,提高编制预算的水平。

6、做好企业主要产品获利能力分析,挖掘成本节约潜力,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和精细化管理。

7. ERP财务一体化方案

ERP支持财务与其他业务模块的集成运用。手工管理或一般财务软件的财务处理过程是基于财务记帐凭证的,是"证-帐-表"的过程,而ERP的财务处理过程是基于业务的,财务是对企业各种业务的反映,从而保证了财务与业务的一致性、同步性和及时性。首先各个企业内部财务模块和其他业务模块集成运行,企业的各项业务如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在日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系统将数据记录下来,月末财务人员审核正确无误后可直接生成财务记帐凭证,大大减少了手工管理条件下月末帐务处理的工作量和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帐务处理完毕后系统可自动生成财务报表,缩短了报表的编制周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8、强调各部门协同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项目有效的控制表现在科学的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9、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10、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相结合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11.要十分重视系统基础数据

产品基础数据子系统是本系统的基础,它包括设计物料和其他物料的维护。产品设计BOM,为工艺BOM提供产品结构信息、工艺BOM,为生产计划系统提供工艺过程信息,为成本控制提供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设备消耗定额等标准信息。

12.加强业务流程控制和持续优化: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在系统中,不同层级的用户会拥有一定的权限范围和流程范围,上一级用户不过关,下一级用户无可奈何,假如在线下,这种情况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通过。人们常常形容ERP系统是“不讲‘理’的黑脸包公”。系统数据的多点共享和透明化也使得它变得不讲“理”,假如一个数据出现错误,那么,系统的所有的相关数据就全部错误,此时,哪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就会一目了然,该环节用户的责任人就会承担相关责任。

13.ERP的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其次,要特别注重人才的持续培养和引进。人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也是ERP管理的核心。只有合格的人才,才能把系统中的数据整理得井井有条,才能将业务流程的实现融进信息化

14.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要根据各部门员工的职责來设定ERP系統的权限表,以防止数据被不合理的修改。

15.定期检查和测试ERP系统不同模块之间的资料传递准确性、及时性及完整性。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帐务串户、错帐问题,解决了部门与财务、仓库与财务、仓库与车间、车间与财务帐帐不符、帐证不符的问题。